個人資料
正文

再說封建之美7 -- 小農經濟之美

(2007-11-20 17:44:18) 下一個

再說封建之美 7

朱雨心

資本主義社會有一個大好處,那就是:自由。沒有人強迫工人做奴才,盡管工人是不得不做奴才。奴才可以自由選擇主子,盡管實際上是主子自由選擇奴才。奴才與主子不是天生定死的,奴才也有做主子的機會,主子也有做奴才的可能。等等。然而,自由的代價就是:工人做不穩奴才。在西洋資本主義社會早期,這是個很大的問題。工人要是做不成奴才,麵包和牛奶就都沒有了呀。怎麽辦呢?沒有辦法。那真是:走投無路呀。要不怎麽叫“吃人”呢?

美國當年因為南方飼養黑奴,吵到了打內戰的程度。奇怪的是:南方的士氣居然比北方還要高,並沒有因為飼養黑奴而覺得在道德上處於劣勢。這其中的一個原因就在於:南方認為,北方的資本主義自由工人的生活,還不如南方的黑奴;資本家虐待工人的事,也並不比奴隸主虐待奴隸的事少;若解放黑奴,黑奴的生活隻怕是變的更糟糕,而不是變的更好。北方的工人,有工作時,也隻不過是糊口而已,一旦失業,簡直就沒有辦法活下去。而南方的黑奴,在某種程度上,卻是:“生老病死有依靠”,就算是等同牲口,主人家至少也盡量把它養的壯壯的呀;萬一生病,主人家也總是盡量設法請個獸醫來看呀。北方的工人要是生病請不起醫生,隻有聽天由命了。

工人做不穩奴才的問題,有時嚴重到了西洋新生的資本主義幾乎要走不下去的程度。所以,才有了社會主義。所謂社會主義,就是政府出麵,讓本來是完全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按政府製定的規則競爭。自由,當然是打了折扣了。但是,工人做不穩奴才的問題有所緩和。另一方麵,所謂社會主義,就是政府出麵,辦些“生老病死有依靠”的事。就算工人做不成奴才,好歹有社會救濟,能有麵包和牛奶吃,不至於餓的發昏,鋌而走險。就這樣,總算是救了西洋資本主義的命。其實,這些都是技術問題。工人不希望做不穩奴才,資本家也不希望工人做不穩奴才。把這些問題,當作技術問題來研究、解決的,這就叫做唯物主義,站在這個觀點反麵的,是唯心主義。同樣的,今天的中國,存在著許多問題,把這些問題,當作技術問題來研究、解決的,是唯物主義;站在這個觀點反麵的,是共產黨的原教旨主義。

唯物主義,是物質第一。沒有物質基礎,社會主義也照樣救不了命。這個物質基礎,最重要的是:工業化創造了大量的財富,使社會救濟成為可能。盡管如此,社會救濟,常常是養了一批懶漢,而且,懶漢總是越養越懶,越養越多。這並不公平。尤其是“民主”國家,懶漢也有一票,政客們為了選票,也要取悅懶漢。結果,懶漢越多,影響力就越大,社會救濟就會變的越好;社會救濟越好,懶漢就變的越多。這是個自動加速的循環。最終還是會導致社會崩潰。所以,社會主義不能過量。各“民主”國家,要趁現在懶漢勢力還未坐大之際,趕緊修改選舉法,改成:不納稅者,沒有選舉權。否則,日後悔之晚矣。

中國古代的兩千年資本主義社會,沒工業化所帶來的財富,社會沒有多餘的資源用於經常性的社會救濟,無法用社會救濟的方法來消除工人(替人做工的人)做不穩奴才所產生的嚴重的社會問題。一旦出現大量的做不成奴才的工人,即所謂:流民,社會就可能崩潰,引發改朝換代。中國古代的改朝換代,是資本主義經濟規律的必然。政府是否腐敗,是次要的因素,充其量,隻是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或延緩必然要發生的事罷了。中國古代改朝換代特別頻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資本主義的經濟規律,其次是因為北方野蠻遊牧民族的入侵。西漢的王莽,大概也認識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致命缺陷,所以,想要用恢複封建社會的“井田製”來解決問題。王莽的想法並不是沒有道理,不完全是崇古複古的書生氣。封建社會是應該比資本主義社會穩定。日本所謂“萬世一係”,從來就沒有改朝換代。日本的國歌《君之代》,出自一千年前的一首古詩,歌中唱道:“君王的時代,一千代、八千代,直到砂礫變成岩石,岩石上長滿青苔”。以至於日本連王朝的名稱(比如,中國的秦、漢、唐、宋之類)都沒有。總共隻有一個朝代,沒有必要取名字了。如果說:是因為古代日本政府特別的不腐敗,或是日本人特別的乖,不喜歡造反,所以沒有改朝換代,都令人難以想象。人性應該是一樣的,所以,政府的腐敗程度,或者腐敗傾向,人民的造反傾向,應該是類似的。日本之所以能“萬世一係”,最主要的原因,應該就是一直延續到近代的封建社會。其次是因為大海阻隔,不受外界侵擾,否則,至少蒙古人那一次就躲不過去。

如果一個資本主義社會沒有工人,當然也就不存在工人做不穩奴才的問題,當然也就不存在資本家“剝削”工人,或工人被資本家“剝削”的問題。其實,中國古代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就是這樣的。自給自足的自耕小農,本是“小資產階級”,既不是“被剝削”的工人,也不是“剝削”工人的資本家。隻有自給自足,才能享受最大限度的自由,才能最大限度的維持人格尊嚴。一個飯碗不掌握在自己手裏的人,無論如何,不得不拿自由與尊嚴去妥協。小農經濟,日出而作,日落而歇,春種秋收,男耕女織,自給自足,一家老小,常相廝守,盡享天倫之樂,又享人與自然界的和諧。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非常完美,簡直就是理想社會,是人類社會迄今為止,最美好、最文明、最人道的生活方式。比共產黨人所推崇的共產主義,還要理想。在這個意義上講, 向小農經濟社會靠攏,才算“進步”;離開小農經濟社會,算是“退步”。

共產主義社會,是一種極限狀態的社會。共產主義的核心在於平等。然而,靠近這種極限狀態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非常強烈,強烈到人們已經不能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存在了,而隻能作為社會的一份子而存在。可以想象,在那樣的社會裏,個人是很不自由的。實現共產主義的條件,按共產黨人的經典說法,是“物質極大豐富”,豐富到了沒有“私有”的必要了。

小農經濟社會,卻是靠近與共產主義社會正相反的另一種極限狀態。在小農經濟社會裏,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非常弱,在其極限狀態,弱到了幾乎沒有相互作用,也就無所謂平等,還是不平等。人們以幾乎完全獨立的個體而存在,享有充分的自由。在現實中,這裏的個體,是以家庭為單位出現的。實現小農經濟社會的條件並不難辦到,隻要每家有那麽一塊地就行了。小農經濟社會,雖然物質並不“極大豐富”,但是,它的自給自足程度已經到了幾乎什麽都不缺少的地步,感覺上,仿佛就是“物質極大豐富”。老子所說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應該就是這種小農經濟社會的極限狀態。

古代的政府,采取“重農抑商”的政策,以保護小農經濟,是合情合理的。隻是受資本主義的經濟規律,以及自然規律的雙重驅使,小農經濟難以長期穩定。小農大量破產之時,也就是社會崩潰,改朝換代之際。一個係統, 必須要有一個負反饋的機製,才能自動維持係統穩定。資本主義的經濟規律,隻有正反饋的機製,所以很不穩定,到目前為止,隻有靠社會主義的人為調節,難度很大。現在看來,唯一同時符合資本主義的經濟規律、人性、人道主義、以及自由人權之類,而又能自動抑製土地兼並和小農破產的機製,隻有上層富家大戶養小老婆,以促進集中了的財富的分散;而下層窮家小戶,一妻多夫,以避免破產。一旦有了這樣的習俗,便能造就最大限度的小農經濟,並自動維持係統穩定。若如此,國泰民安,江山永固,“萬世一係”都有可能。中國人傳統上隻有養小老婆的習俗, 沒有類似西藏、尼伯爾人那樣的,一妻多夫的習俗,所以仍不足以使係統穩定。這個機製 ,不但適用於古代的資本主義社會,也適用於今天。如果有了這個機製,政府幾乎不需要辦社會救濟,也不需要人為地去縮小什麽貧富差別,連什麽“計劃生育”都不需要搞了。關於這個問題,已另有專文(詳見《從小老婆說起之三 — 資本論》),這裏就不重複了。

今天,我們已無法再回到小農經濟社會了,我們已無法再享受那寧靜、安詳、從容、溫馨、而又自然的生活了。我們不幸被迫跟著高速運轉的機器奔跑,想歇一下,都不可能。可憐,可悲啊!然而,小農經濟哪怕再美好,我們也不得不放棄,因為小農經濟無法抵禦現代工業所產生的堅船利炮。但是,盡管我們不得不放棄小農經濟,我們不應該 否認兩千年的所謂“封建社會”, 小農經濟之美。朱雨心 2007 年 10 月 28 日(本篇完。待續“三說封建之美”)


朱雨心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huyuxin

朱雨心的文學城博客  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php?blogID=16464

朱雨心的凱迪博客http://blog.kdnet.net/boke.asp?userid=5503954

 

請評論,請宣傳,請張貼(需注明作者及出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懶風 回複 悄悄話 感謝朱雨心先生對問題繼續探討的意願。最近較忙,現在才看到回帖。
討論人性的貪欲,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論題。不過我這裏嚐試較為簡單扼要地說一下我對此的認知。

“人性的貪欲”所導向的最終結果是什麽呢?這有兩種可能:

一 如果人類有足夠智慧,則能通過製定規則條約來達到互利共存。因為智慧讓我們知道,隻有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發展而不是毀滅。例如戰爭的人性根源主要在於貪欲,因為以戰爭為手段剝奪弱小,是為自己獲得財富的最快方法。而製定世界公約共同遵守則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戰爭,共同發展。又例如濫用資源可以增加財富,唯有通過製定法律才可以防止生態的被破壞,遺禍後人。

二 如果人類的智慧不足夠,那麽諸如上述戰爭、濫用等等問題都不能被有效解決,人類在放縱自己的貪欲中最終會導致世界的滅亡。

“人性的貪欲”是可控的嗎?答案是可控的,方法是教育。

要知道,人是組成國家、社會的細胞。怎樣的人,組成著怎樣的社會。一個國家人民的基本素質,決定了這個國家及其文化的特性。例如,東方人右腦比較發達,而諸如理科邏輯之類的左腦功能就不及西方人了。因此西方國家的物質文明比較發達,同時西方國家也更能設立相對完善、有效的政治體製。這些,東方國家當有誌於提高時,都是得向西方學習的。而相反的諸如宗教、藝術、文化、哲學等等較為右腦的東西,則東方文明比西方文明要發展的深且廣。也就是說,精神文明的發展,是東方人站的台階更高。

作為社會細胞的整體國民特質,決定了整個國家及其文化的特質。在佛家來講,這叫做“共業”。

因此,要改善整個國家,從最根本上,則是要改善國民本身的素質。教育的意義即在於此。

教育的作用在於幫助人們在心靈與智慧上得到提升。當此兩者得到提升,整個國家的問題就會在根源上得到解決。(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比較糟的是,現今仍處在專製體製下的中國,人民並不能夠得到理性的、客觀的正確的教育。因而所教育出來的人民缺乏理性民主的意識,反過來又不足以盡快改變現行體製,這個惡性循環導致中國的民主體製改革遲遲不能得以實行。)

那麽,為何說通過教育能控製和減少人民的貪欲呢?
首先,通過無數的曆史和事實已經證明,教育可以大幅度地提升人們的心靈素質。

縱觀整個人類發展曆史,人類都是在向著文明的方向進步。越是遠早的時代,以及越是原始的部落,其文明就越低,其人民的個性就越是野蠻凶殘。這都是顯而易見的。例如隨著曆史的進步,中西方國家的各種酷刑到今天都已經被陸續廢止,各種不仁道的習俗例如男尊女卑、殉葬等等也終於淹沒在曆史巨輪下。(而相反的一些文明程度較低的部族,至今甚至還有食人的習俗存在)。這,就是教育對人民心靈提升的作用。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和一個從來沒有受過教育或者隻接受過小學教育的人站在一起,通常是很容易區分出來的。

那麽,既然教育可以提升心靈,此中當然也就包括了控製和減少貪欲這個部分了。

佛家講,人類最大的問題乃在於三個:“貪”(貪欲)、“嗔”(憎惡不合己意的人和事)、“癡”(智慧不足)。細想一下,這難道不恰好就是造成這地球上一切問題的根源了嗎?而這三大問題根源的最終根源,則是對假我(自我)的執著。所謂學佛修佛,則是針對人類這三大問題根源,以及對於“執著”這一最終根源的教育和自我教育。

好了,假如您認為上述都成立,那麽無疑的,“貪欲可控”被證明了。不過前提是您得相信佛家所言是真的。
恐怕您因為對佛教不理解而把佛教單純的理解為一個宗教,在此我稍微簡單的解釋一下:

“寺”的原意是國家部門(如“大理寺”),佛學在中國早期乃是作為一種官方提倡的學問來學習的。佛學在最盛的唐代,都是一流的人才在學佛。現代佛教界名高望重的淨空法師就宣稱:“佛教非宗教”。在佛學家看來,佛教其實更象是一個以哲學、心理學為主,並擁有著多個科目的龐大的教育體係。比如一家大學,選修什麽科目、如何學習和進班都有著很詳盡的製度和方法。而其中的心理學科更是上升到了“心理化學”的層次,其邏輯性、嚴謹性和深、廣度都還遠不是現代西方心理學可以企及的。

從談論“貪欲的是否可控”扯到了佛學上,似乎有點離題,但其實又不然。因為要證明貪欲可以經過教育而得到減少甚至消除,必須得有一些比較公認的,前人證明的理論基礎。而至於哪些公認的理論基礎更靠得住呢?我首推佛學。然而要對一般對佛學並未有任何認識,甚至誤解的人來提佛學,則我又必須要對佛學作一點必要的解釋了。

我說了不算吧,轉幾個國際名人所說的來作為此文的最後附注吧:

馬克思曾說:"辯證法在佛教中已達到很精細的程度。"米爾曼主教也說:"我越來越覺得釋迦牟尼就是道路、真理和生活。"

恩格斯也在《自然辯證法》中稱讚:"佛教徒處在理性思維的高級階段。"又說:"隻有辯證的思維才是有效的。隻有東方的佛教徒和希臘人處在人類辯證思維的較高發展階段上。"。又說:"人類到釋迦牟尼佛時代,辯證思維才成熟。"

愛因斯坦曾說:"佛教是一切科學的源動力。",又說,"未來的宗教將是宇宙的宗教。它應當超越個人化的神,避免教條和神學,涵蓋自然和精神兩方麵。它的根基,應建立在某種宗教意識之上,這種宗教意識的來源,是在把所有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作為一個有意義的整體來經曆時得到的體驗。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種宗教。"

哲學家羅素,在考察了各種宗教後說:"世界上所有宗教中,我所讚成的是佛教。"

學者巴格爾說:"在世界上偉大的宗教中,隻有佛教是有意識、坦率地,以係統理性的分析來對待生活中的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魯迅先生在閱讀了《賢愚經》、《瑜伽師地論》等佛經論典後對佛的智慧感歎不已,對他的朋友許壽棠說:"釋迦牟尼真是偉大的聖哲,我平常對人生有許多難於解決的問題,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啟示了,真是偉大的聖哲。"

梁啟超說:"佛教為最崇貴圓滿之宗教,其大乘教理尤為人類最高文化之產物。"

康有為說:"佛學之博大精微,至於言語道斷,心行處絕,雖有聖哲,無所措手,其所包容,尤為深遠。"

章太炎則說:"佛法……與其稱為宗教,不如稱為哲學的實證者。"

關於對偉大中觀學派思想的開創者龍樹菩薩的認識,前蘇聯科學院院士徹爾巴茨基教授在《佛教涅槃概論》中說:"龍樹應列入人類偉大哲學家之一。"他還把龍樹的中觀思想和英國現代哲學家布拉德烈以及德國偉大思想家黑格爾的哲學觀點互相進行比較後說:"布拉德烈對於日常世界中差不多一切的概念,如事物和性質、關係、空間與時間、變化、因果、動作和自我等都一一加以駁斥,與龍樹的否定論互相吻合,這是很令人注意的。從印度人的觀點來看,布拉德烈可以說是一個純正的中觀派的哲學家;在這些相同之外,在黑格爾辯證法和龍樹的辯證法之間或者可以發現更重大的親切的類似。"

英國的諾曼裴耐斯教授則認為:"我們斷然需要佛陀教理,這道理就是'中道之教'。它可以開拓我們的視野,啟發我們的覺悟,引導我們達到和平光明的大道,並能獲得大智慧。"

英國哲學家柏克森,他研究唯物哲學性,1956他寫的專著連續印了十七版,均銷售一空,並翻譯成了法文、德文等多國文字,後來他旅遊至印度,在靈鷲山見到了迦葉尊者,迦葉尊者帶他到寂靜處,整整給他傳授了一年的佛法,還把他剃度出了家。一年後他回到倫敦,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眾多專家、學者邀請他作了一次演講,演講時,他身披袈裟,向大家介紹了佛法,指出他以前論著中唯物哲學的錯誤之處,並作了懺悔,還一一回答了大家關於佛法與哲學等的各類問題。當時就有96位博士在他麵前皈依了佛法,其中有生物博士米克恩,神學博士甄克費勒、化學博士羅斯哈德,天文學博士哀潑思等等。

現在藏地通行的日曆,就是按《時輪金剛續》排定。《時輪金剛續》不借助任何科學儀器,但令當今掌握先進科技的天文學家仍大為驚詫的是,在計算日食、月食等天文現象不差一秒,這即是佛教已包含先進的科學因素的一大佐證。

---

關於放開執著,我曾有相關文章論述,您若有興趣,可點擊下麵連接參考:

愛的本質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12&postID=30220
懶風 回複 悄悄話 很精彩的分析啊!

其實,中國的明朝中後期,資本主義就已經萌芽了。可見就算小農經濟中的社會問題能被解決,小農經濟走向資本主義仍是必然要發生的事情。
那麽,為何封建社會的小農經濟最終會走向資本主義呢?根源是人性的貪欲。人們並不滿足於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的所獲。並不“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而總想要獲得更多一些,當獲得更多的時候還是想要更多。

於是,當人們發現大規模生產效率更高而且自己又獲得足夠資金的時候,就選擇大規模生產。大規模生產需要更多人手,於是就去請工人。而一些原來自給自足的農民發現去當工人居然比自己當自己農田的“老闆”賺錢更多,於是就地也不要了去做工人(樓主所說的“奴隸”),甘心被人剝削了。

當今各國社會年輕人都不願意呆在鄉下種田,這種現象很普遍。不僅中國人都從鄉村向城市湧,歐美各國也不例外。

在美國,如果您不想當工人被剝削,您隨時可以買地種田。但願意這樣做的人相當少,因為在物質大量豐富的今天,糧食非常便宜,利潤太低,以致政府有時因為糧食過盛而特意銷毀農民的作物,然後給他們補貼。當然,這些農民如果僅僅想種點夠自己吃的就算了,那麽他們倒是完全可以生活無憂的,然而,誰認為那就夠了呢?

因此,老子的理想社會固然是非常理想的,之所以不能實現,還是因為人性的無窮貪欲,而不是別的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