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封建之美 3
朱雨心
自秦以後,各朝都有封建製還是郡縣製的爭議,但是,一直都沿用郡縣製。雖然,也都立過些封國,不過,這些封國,或是不久就被撤消了,或是數量很少,或是徒有虛名 -- 隻不過是對受封的人的一種特殊的生活安排。這些封國都與封建社會的封國相去甚遠。另一方麵,自秦以後,土地可以買賣、可以私有,人民並無人身依附的枷鎖。這些都與封建社會非常不同,而與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相同。但是,這個資本主義社會還不是一個工業化的社會,大概這是讓許多人思想混亂的原因。如果要強調這種資本主義社會的特點,不妨稱它為:自然農業資本主義社會。因為大多數人民是自給自足的自耕小農,本是“小資產階級”,所以,過去的兩千年的資本主義社會,是工人(這裏所說的工人,是替人做工的人,與做什麽工,在什麽地方做工,沒有關係)與資本家都相對較少,而是以小資產階級為主體的自然農業資本主義社會。
土地既然能買賣,自給自足的自耕小農,既可能買進土地而成為地主,但更可能失去土地而成為佃戶、雇工、或賣身為奴。地主有可能通過不斷地收購土地,形成壟斷。因為壟斷,地主可能擁有對佃戶和長工、短工的,超經濟的支配力。這種超經濟的支配力,有可能使一個地主看上去有點象個封建君主。然而,壟斷,是典型的資本主義性質的東西。地主即使因為壟斷而擁有超經濟的支配力,也隻不過更進一步地表明了地主的資本主義性質,與封建君主所擁有的政治權利,性質完全不同。
封建社會,本是西洋傳入的現代政治詞匯。但是,封建卻是中國人早就有的詞匯和概念。中國人所說的封建,指的是象西周那樣的製度。比較而言,西周最接近西洋人的封建社會,所以就把西洋人的那種社會翻譯成封建社會。因此,中國要麽就沒有西洋人所說的封建社會,那就要自己(給西周社會)另外起名子,要有的話,當然就是西周呀?那“兩千年封建社會”的說法,非中,非西,又非馬(馬克思),真讓人不解:這流言起於何處?為何流傳不止?
西漢末年的王莽,搞陰謀,耍詭計,搶班奪權,但是,王莽卻是個理想主義者。王莽篡漢不僅僅是出於權力欲望,而且,還有改造社會的政治抱負。他的理想,從他本人的角度看,基本上是複古,因為在他看來,西周的封建社會非常之美。他的理想就是複辟封建社會。孔子也很欣賞西周封建之美。當然,孔子身處亂世,一生又不得誌,孔子崇古,不難理解。然而王莽,人處太平世界,身居高位,竟然也向往西周封建社會之美,這裏,固然有可能有“距離產生美”的因素在內,但是至少在王莽看來,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很有問題,不如西周封建社會美。
王莽的理想,用現在的眼光看,簡直就是社會主義思想。他要搞“土地國有化”,禁止土地買賣,恢複西周封建時代的井田製。還要成立政府“物價管理局”(那時是農業社會,大概主要就是米價),當物價太低時,政府買進,以阻止物價下跌、穀賤傷農;當物價太高時,政府賣出,以阻止物價上漲,米貴傷民。王莽還要搞貸款,以解人民燃眉之急。等等。王莽要解決的問題,是典型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問題。王莽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典型的資本主義社會的方法。且不說王莽的理想,方向是否正確,至少他的“改革”措施實在是太多了,“改革”的步子也實在是太大了,而且,他搶班奪權時表現出來的政治智慧,這時也都沒了,可能是被理想衝昏了頭腦,大概與偉大領袖毛主席搞土法煉鋼、公共食堂大鍋飯、等等,差不多,沒有幾年,便搞的天下大亂,亡國喪命。
一千年後,宋朝的王安石搞變法,其中有一個“青苗法”:就是政府在春耕時向農民發放貸款,農民秋收後還貸。這也是典型的資本主義的問題,資本主義的方法。漢、宋兩朝的這些事例都表明,過去的兩千年是資本主義社會,不是封建社會。
所謂井田製,是將一塊地分成九份,看上去仿佛是在地上畫了個“井”字,農人耕種這塊土地,九份收益中的一份交公,八份歸自己,也就是,農人要交 11% 的稅。井田製是西周封建製的經濟基礎。井田製的稅率是很低的。秦以後的資本主義社會,地主的地租通常是 50% ,而且農人還要交政府的稅,農人的負擔遠遠高於西周封建時代。封建社會,土地是“國”有的,名義上是封建君主所有。農人既不能擁有自己私人的土地,也不需要自己擁有土地,耕種是“國”有的井田。封建社會,家國一體。那 11% 的稅,既是給封建君主的私人地租,也是給國家的政府稅。
封建社會的農人,依附於自己的封建君主,不能隨意脫離自己的封建君主。大致上可以這樣理解:奴隸主擁有奴隸的主權,而封建君主擁有臣民的治權。今天的“國際慣例”是:各國的中央政府擁有人民的主權。這個主權的具體體現就是所謂的“國籍”。與地契、房契表明所用權的歸屬類似,國籍表明一個人的所用權的歸屬。國籍,實際上就是“人契”,隻不過換用了“文明”詞罷了。所以,今天的“人身依附的枷鎖”,其實比封建社會更甚一層。從這個角度講,今天的這種社會應該是“奴隸社會”。當然,國籍是西洋人的發明,應該是“代表先進的文化”,所以大家也都把它視為理所當然,仿佛這世界本來就該這樣。
封建社會的農人,有給封建君主服役的義務,也就是說,有耕種井田的義務。這其實不是什麽太可怕的事,農人本來就要種地。資本主義社會的農人,到是沒有非要種地的義務,可是,他要是不種地,他吃什麽呀?若是自給自足的自耕小資產階級,也許是資本主義社會比封建社會好,畢竟多一份自由呀,雖然農人還是必須種地,但是至少感覺上是自願的,不是“盡義務”、或“作貢獻”。可是那“無產階級”,必須要向地主租地,付 50% 的地租,還不如封建社會。即使是自給自足的自耕小資產階級,也要整天為維持自給自足的狀態而操心,若遇天災、人禍,或是人口增加,土地不夠用怎麽辦?或是整天琢磨如何發家致富。哪有什麽“無憂無慮的田家樂”呀?這些事,封建社會的農人是不用操心的。封建社會的農人,那才是無憂無慮呀!這就是為什麽“改革開放”後平均每人少活五年,這其中,一部份人是操心操死的,另一部份人是被那更重的負擔壓死的。你若是了解了這個現象,你就不難理解封建之美。你若是了解了封建之美,你就不難理解這個現象。
王莽向往西周封建之美,也許多少出於書生氣。然而,唐太宗也是非常想要恢複封 建製,恢複井田製。甚至辛亥革命時還有人主張用“井”字旗為國旗,也同樣是出於對西周封建之美的讚賞。其實,“井”字旗是很好的設想,圖案簡潔,內涵豐富,比青天白日旗好。青天白日旗,“黨天下”的味道太重。
如果說,秦以後,時代變遷,人心不古,不可能再恢複封建製。那是不錯的。但是,倘若說,是因為封建製醜陋所以不應該恢複封建製。那就是胡言亂語了。秦以後,封建製難以恢複的主要原因,不是什麽“生產力發展了,舊製度變的不適應”,而是貴族階級以及貴族文化的消失,這些不是靠一時的分封能培養起來的。中國在經曆了兩千年的資本主義以及平民社會後,中國人的文化和思想,無不帶有資本主義以及平民社會的烙印。不能認識到秦以後社會的資本主義性質和平民社會的特點,就不能解釋中國的曆史和文化,就不能了解近代以及現代的中國和中國人的特點。正確認識了秦以後社會的性質和特點,許多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了。
朱雨心 2007 年 5 月 26 日(未完待續)。略有修改於 6 月 8 日。
朱雨心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huyuxin
朱雨心的文學城博客 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php?blogID=16464
朱雨心的凱迪博客http://blog.kdnet.net/boke.asp?userid=5503954
請評論,請宣傳,請張貼(需注明作者及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