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難忘的開國大典前夜毛主席有敬必飲

(2009-09-29 12:43:31) 下一個

文章來源 http://www.gxmj.org/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961

 
 
   98 歲高齡的孫起孟老人盡管久病在床,但仍然麵色紅潤,思維清晰。在與病魔作鬥爭的同時,他始終關心著國家大事,或看電視,或聽身邊的工作人員讀報紙上的重大新聞。

  記者從 2000 年以來,曾多次采訪過他,聽他講述出任新政協籌備委員會副秘書長和出席在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政協第一屆會議時候的事情。

參加新政協籌備委員會

   1945 年,抗日戰爭勝利了。中華民族麵臨兩種前途、兩種命運抉擇的關鍵時刻。當時 34 歲的孫起孟懷著滿腔的愛國熱情,與黃炎培、章乃器、施複亮、胡厥文等愛國的民族工商業者和與其有聯係的知識分子,在中國共產黨的指引下,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在重慶發起組織民主建國會這一政治組織。 1948 年 9 月以後,孫起孟受民建中央委托,與章乃器、施複亮代表民建,由香港赴東北解放區參加籌備新政協工作。

  隨著國共北平和談的破裂和南京、上海的相繼解放,新政協的籌備工作迅速提上日程。 1949 年 6 月 11 日,新政協籌備會第一次預備會在香山毛澤東住所舉行,大體議定了新政協籌備會參加單位、人數和人選,新政協大會參加單位和人數等。 6 月 15 日,新政協籌備會第二次預備會通過議事日程,完成各項準備工作後,當晚新政協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開幕。出席會議的有 23 個單位 134 人。孫起孟出席了在北平召開新政協籌備會,並出任了新政協籌備委員會副秘書長。

難忘的政協一次會議

    “ 從 1949 年 6 月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起,我就是其中的一個工作人員。我親身經曆了人民共和國誕生之前那些激動人心的日子。進入 1949 年的 9 月,召開人民政協的鑼鼓敲打得越來越緊密了。 9 月 21 日,舉世矚目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隆重開幕。開幕詞是由毛澤東同誌作的。這是一篇震撼人心的講話 ! 我記得,當他講到 ‘ 我們的民族將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 ’ 時,全場掌聲經久不息。雷鳴般的掌聲表露了中國人民對埋葬舊世界,重建新世界的無比高昂情緒。我看見鄰座有幾位年時較高的代表一麵流著熱淚,一麵使勁地拍掌,我自己也是這樣。 ”

   “9 月 30 日夜,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勝利地閉幕了,時間已近晚上 9 點,全體代表到北京飯店舉行了近 800 人的盛大宴會以示慶祝。這是一個大場麵,毛主席坐在第一餐廳裏,喜氣洋洋。代表們紛紛下位向毛主席敬酒,先是工人、農民、青年代表和勞動模範、戰鬥英雄們向毛主席敬酒;全體青年代表們全部起立敬酒;一杯又一杯,毛主席也就有敬必飲。在宴會進行中間,毛主席叫我去找致公黨主席陳尤金,說是有事要和他談。後來聽說,是關於人事安排的問題。新政協籌備會的第一個重大任務就是人事安排,對此一般都由毛主席、周恩來、劉少奇等中央領導同誌出麵同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領導人物直接商談,充分交換意見。特別是恩來同誌更是經常地、廣泛地同各方麵人士接觸。這件事做得本來已相當妥善,可是聽到陳尤金的一點反映,毛澤東同誌還是在百忙中擠出時間與他促膝談心,解決問題。這種赤誠協商的精神和作風確實為後人樹立了值得學習再學習的楷模。 ”

開國大典的前夜

   “ 在這個晚宴上人人都多喝了些酒,因為人人都有吃喜酒之感。我也情不自禁地喝了過量的酒,回到勤政殿辦公室已經醉得有點不大清醒了。鑒於齊燕銘經常熬夜,但那晚實在有點支持不下去的樣子。估計開國大典的各項工作已經準備就緒,不會有什麽大事了,我才建議他去睡個整覺,由我來值班。當我料理好一些事情之後,已是 10 月 1 日淩晨。倦意加醉意,幾乎驅使我進入夢鄉。正在有點朦朧之際,忽然聽得有人進屋的輕微聲響。猛然抬頭一看,周恩來同誌已經坐在我的麵前。這真使我感到十分惶愧不安 ! 恩來同誌是新政協籌備會常務委員會的副主任,在此期間,我直接、間接地知道他總是工作在我們之前,休息在我們之後,不眠之夜對他來說是常事,新政協的任何一件比較重要工作,莫不凝聚著他的心血。想不到在這時候,他還是精神抖擻地親臨總值班室來檢查工作、布置工作。恩來同誌不會沒發現我的倦態和窘狀,但他對我不但沒有任何責備,反而耐心細致地指導我怎樣把有關開國大典的幾個重要工作環節搞清楚,布置好。比如 10 月 1 日下午召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他叮囑我務必檢查清楚開會通知是否準時送達每個政府委員的手裏,因為看來是細節,但這是建國後中央政府的第一次重要會議,初辦沒有經驗,無論如何出不得差錯。他還給我講了開會時與會同誌所乘汽車進入天安門的行駛路線,至今我還有幸保存著當時恩來同誌畫下的路線圖,圖上有他親筆寫的 ‘ 東掖門 ’ 、 ‘ 西掖門 ’ 字樣。記不準是他親自打電話還是讓我通知當時負責這方麵工作的楊奇清同誌 ( 後任中央公安部副部長 ) ,把政府委員的用車事宜安排、檢查好。在向我交待了幾件事情之後,他又親自打電話給當時在天安門上負責工作的薛子正同誌 ( 後任北京市副市長 ) ,逐項查問了天安門上有關舉行開國大典的準備工作。至今我印象很深的是,恩來同誌在與子正同誌通話時提高了嗓門,語氣也十分嚴厲,要他無論如何把有關工作細節一環一環地檢查清楚,不得發生任何紕漏。他還要我轉告當時負責警衛工作的李廣祥同誌 ( 後任公安部副部長 ) 一些事情。當他交待檢查完事情離開總值班室時,天已經開始發亮,迎來了我們偉大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天 !”

  回憶到這些情景,孫老臉上洋溢起幸福的笑容。曆史長河浩蕩而過,一種感情卻在歲月的奔流中,愈益濃厚;一種信念卻在時光的洗磨下,曆久彌堅。

   孫起孟是老一輩民主黨派領導人, 為民建的創建和發展做出過卓越的貢獻。他也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1938年起與黃炎培等人一起,致力於中華職業教育社工作。他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統一戰線工作做出過重要貢獻。19496月,他出席了在北平召開的新政協籌備會,出任新政協籌備委員會副秘書長。同年9月,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出任副秘書長。他是為數極少的在天安門城樓上參加開國大典的健在者之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