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麗質凝成盡在天
奈何薄命是紅顏
沉魚從末情切切
落雁何曾意綿綿
閉月魂縈呂布後
羞花魄係嵬坡前
從今莫論傾城事
正史傳說杳如煙
這是無忌在很久以前寫的一首詩――《七律:四大美人》。詩中對薄命的紅顏充滿了同情,也對命運之操之不在我有所感歎。各位看官,你們看了這首詩,定會認為無忌是個拈花惹草之徒,竊玉偷香之輩。非也,非也!那是無忌在涉世不深的時候的作品,無忌現在已經是翻然悔悟,今非昔比了。看完本文後你們就會知道。
無忌這輩子毀了一半啦。小時候聽了無忌爹的諄諄教導“書中自有顏如玉”,信以為真,心中隻想著那如玉的美眉,夏熬三伏,冬練三九,把無忌爹的八大櫃子書讀了七大櫃。別人去玩我不去,在家看書;別人去吃我也不去,留著錢買資料…… 讀呀,讀呀,直讀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雖然不能像魯迅老爺子那樣從字裏行間讀出“吃人”兩個字來,但至少得出否定的結論――書中斷無顏如玉!
我拿著我的最新科研成果去質問無忌爹:你當初為什麽誆我?無忌爹很是得意:“嘿嘿,我不誆你,你小子這麽懶,肯讀書嗎?你有今天嗎?” 啊呀,中計啦!我今天?我今天怎麽啦?做JAVA用得著破書萬卷麽?三卷就搞定!另外的九千九百九十七卷是白讀啦!至今,無忌一聽見個“玉”字,氣就不打一處出來。有詩為證:
破書萬卷抖精神
可奈單單為美人
無忌中年方醒悟
書中有假亦有真
如果在下是位漂亮美眉,芳名中又有個“玉”字的話,為了避免無忌又去嗟歎那流失的歲月,敬請卿移“玉”步,千萬別跟無忌搭話,求你啦!
為了拯救那千百萬少不更事的“煩惱之少年維特”,為了防止這些無辜的祖國花朵們重蹈無忌的覆轍、狼奔豕突地去書中尋找什麽“顏如玉”,無忌決定挺身而出,把“如玉”般的中國著名大美眉狠狠涮一頓,從而教育祖國花朵們,別再孜孜以求地去追那些虛無縹緲的“玉” 們。同時,無忌也出一口惡氣。
好,閑話休提,無忌要開始對美眉開涮了。挑誰呢?從貂蟬開始吧。當初無忌就是以這個小妞兒為心中偶像,傻乎乎地開始了 “書中自有顏如玉” 的苦行生涯。我現在覺得最不順眼的也是她。
第一, 貂蟬跟司徒王允關係曖昧。
我們來看《三國演義》第八回:
司徒王允歸到府中,尋思今日席間之事,坐不安席。至夜深月明,策杖步入後園,立於荼蘼架側,仰天垂淚。忽聞有人在牡丹亭畔,長籲短歎。允潛步窺之,乃府中歌伎貂蟬也。其女自幼進入府中,教以歌舞,年方二八,色伎俱佳,允以親女待之。是夜允聽良久,喝曰:“賤人將有私情耶?”貂蟬驚跪答曰:“賤妾安敢有私!”允曰:“汝無所私,何夜深於此長歎?”蟬曰:“容妾伸肺腑之言。”允曰:“汝勿隱匿,當實告我。”
各位看官,讀書時得多留一個心眼兒,千萬不能望文生義。譬如,看見“年方二八”,就認為“定是黃花”,未必!這貂蟬本來就是個出賣聲色的歌伎,而且“色伎俱佳”,王允焉有放過她之理?假如王允真的“以親女待之”,為何又不讓她有私情?
更重要的是,為什麽王允居然放心讓她去執行難度極高的所謂“連環計”?要知道,連環計的關鍵就是一環扣一環,任何一環出了毛病,不但貂蟬馬上身首異處,就連王允一家也不保,要滅九族的呀!王允憑什麽會把國家的命運、家族的安危放在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子手裏?他又怎麽知道,貂蟬的功夫老到到了一個地步,能夠把老奸巨滑的董卓和當代第一勇士呂布玩弄於股掌之間?無他,王允在策劃這項陰謀的時候,已經對貂蟬的機靈狡黠有充分的了解,對她的狐媚功夫也有深刻的領受。他和貂蟬早就有一腿!
第二,貂蟬是個超級狐狸精。
貂蟬的媚眼,定是世界一流:“貂蟬送酒與布。兩下眉來眼去 ......呂布目不轉睛的看。” 這使無忌想起《封神演義》裏麵的妲己,那種狐狸騷無出其右。那媚眼一飛,連劊子手都酥了半邊,手軟得舉不起刀來。“隻見那妖婦百般嬌媚,萬種軟輕,又把這些行刑軍士,弄得東倒西歪,如癡如呆。” (《封神演義》第九十七回) 最後薑子牙要祭出類似激光的寶貝才能了結她。
貂蟬的身體,更是碰不得:“董卓自納貂蟬後,為色所迷,月餘不出理事。” 哎,董卓呀董卓,那“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江山,正是處於到手與不到手之間,你卻居然一個多月不管事,你傻不傻呀你!也是你命中福薄,碰上貂蟬這個尤物。
呂布最後在下邳被擒,顯然也是被這狐狸精迷翻了。陳宮獻計要呂布引騎兵屯於城外,與下邳城成掎角之勢,但貂蟬說:“將軍與妾做主,勿輕身自出。”呂布遂留在城中與她終日纏綿,連自己都會說:“吾被酒色傷矣”。呂布白天戰曹操,晚上戰貂蟬,哪來這麽多的精力?老虎也要打個盹呀!這不,弄到最後,呂布實在是太困了,在指揮作戰時睡著了而被擒。可以這麽說,呂布最後在白門樓的遇難,一半是拜貂蟬這把板斧所賜。正是“戀妻不納陳宮諫,枉罵無恩大耳兒。” (第十九回)
對於這等狐狸精,應該避之唯恐不及。但我們來看看在《三國演義》裏,羅氏貫中是如何讚美她的:
紅牙催拍燕飛忙,一片行雲到畫堂。
眉黛促成遊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
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
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
嗚呼,書中之顏如玉!誤人之深,顯然易見。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