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拉威爾-波萊羅舞曲

(2006-12-04 20:29:16) 下一個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拉威爾 Ravel,Maurice(1875.3.7~1937.12.28)法國作曲家。技藝精巧並頗具獨創精神,力求形式與風格之完美,認為此乃較個人情感之抒發更為重要;俄國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將他喻為“最高超的瑞士鍾表匠”。父為瑞士人,母為西班牙巴斯克人。出身藝術家庭,童年音樂才能得父鼓勵。1889~1905年就學於巴黎音樂學院,學習期間即發表風格與技巧均完美成熟的鋼琴曲《為死去的公主而作的孔雀舞》(1899)、《鋼琴小奏鳴曲》(1905)以及《弦樂四重奏》(1903)等。在學院3次競爭羅馬大獎都因評委認為其作品“過激”而落選,引起羅曼·羅蘭在內的進步文學家、音樂家等的抗議,使巴黎音樂學院院長杜布瓦不得不引咎辭職,由其師作曲家福萊接任。拉威爾其實並非革新音樂家,而隻是以獨創的手法運用當時沿用的各種正規和聲手段形成自己獨特的音樂語言。其旋律多用弗裏幾亞和多利亞調式,和聲上則喜用“附加”音和不加以解釋的倚音。其他主要鋼琴作品還有:《水之遊戲》(1901)、《鏡》(1905)、《夜之幽靈》(1908)、《在庫伯蘭墓前》(1917)等。管弦樂作品《西班牙狂想曲》(1907)及《波萊羅》(1928)顯示了高超的配器藝術。他與俄國芭蕾舞劇團經理佳吉列夫合作寫的芭蕾舞劇《達菲尼與克羅埃》(1912首演)和為法國作家科萊特的腳本作的歌劇《兒童與巫師》(1925首演)都十分成功。其他主要作品有歌劇《西班牙時刻》(1911首演)和《鵝媽媽》等。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曾短期擔任前線汽車司機。1928年獲牛津大學名譽音樂博士學位。晚年患失語症,因手術失敗去世。斯特拉文斯基及其他著名音樂家、作曲家等參加了他的葬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