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冀東話四聲簡介> by 古板 (zt)

(2007-04-20 08:32:11) 下一個


灌水:冀東話四聲簡介 作者 古板
來源:清談天地


冀東話,就是前評劇演員老笑星趙麗榮的家鄉話,評劇發源地的方言,天津東北一帶人稱為老坦兒話。此方言乃是北方大方言中冀魯官話的次方言,若按中古漢語平上去入四聲演變傳承的曆時觀點說,它比北京話正統,更標準,因為,入聲在官話消失,平聲分陰陽後,北京話的陽平其實不再是平聲,而冀東話中陽平的調值依然是平。而且,除了這個陽平調值與北京話迥異,其他三聲調值與京語完全相同。


北京               冀東

陰:55               陰:55

陽:35               陽:22

上:214               上:214

去:51               去:51


這麽一看,冀東話跟北京話語音上沒太大區別,那麽那獨特的冀東“老坦兒味兒”從何而來。在下以為,那味兒主要來自三個方麵:

這一,冀東方言的語音係統大致跟北京話相同,但聲母多出一個後鼻音ng,這是許多方言都有而北京話沒有的,但在冀東話中,這個聲母隻出現在一個詞中,就是表示肯定的回答用語,相當於英語yes, 東北話“嗯哪”的一個詞,冀東話是 Nge-die,勉強用漢字寫成“哦的”吧!其他的情況下,別的方言的ng在冀東話中被前鼻音聲母n代替,比如“安全”讀作nan445quan22 ,“昂揚”讀作“nang55yang22”等等。此外,冀東話韻母中比北京話少了[uo] 這個韻母,也就是漢語拚音的o; uo ,在冀東話中被[e][ue]代替,這一點很象東北方言,比如,“國”[kue214],“破”[p\'e51]。

這二,冀東話中兒化現象比北京話普遍得多。南方人認為卷舌音是北京話的最大特點,如果他們聽冀東話非得瘋了不可。北京話的兒化隻發生在名詞性詞匯中,而在冀東話中,動詞普遍兒化。比如留客:“別那麽著急回去,待我這兒吃兒飯走吧!”

又如:“你要是待這麽折騰啊,早晚兒讓公安局抓兒去蹲笆籬子。”

又如:“你愛吃的魚我給你買兒來咧。”

再如:“他錢包待車上讓人偷兒去咧。”


這三,冀東話語流變調比北京話豐富。簡單說:

55+55=55+554:比如“高山”

55+22=445+22:比如“高原”

55+51=35+51:比如“高興”


22+22=445+22:比如“流氓”

22+214=55++214:比如“流水”

22+51=35+51:比如“遊客”


214+55=21+55:比如“小說”

214+22=224+22:比如“鐵橋”

214+214=224(35)+214:比如“鐵軌”

214+51=21+51:比如“鐵路”


51+22=55+22:比如“地圖”

51+214=55+214或不變“地鐵”


(調值均依照在下耳朵感覺,沒有儀器,也沒有請教專家,錯處難免。)


(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