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評: 破碎的時間
破碎的時間 No.1
《破碎的時間》由兩副結合攝影和電腦數字塗鴉創作的影像作品構成一個整體,從不同的角度探索我們依附於時間的存在,表達出生命失去的傷感,或許,還有我們的永恒的幻覺。兩副作品在視覺深度色彩的選擇的不同帶來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
在平麵化的影像中製造出多層次的視覺深度是兩副作品共同的特征。作品I在視覺上更加平麵化, 它的底層,仿佛是一幅由三張黑白攝影並合的作品,但在攝影作品上用白色細線塗抹,原圖幾乎被完全抹去,僅剩下一些極其細碎的碎片,使我們仍然能夠知道這裏原來是一幅攝影作品,但具體的內容已很難辨別,它形成了一個謎一樣的背景本底。這同時構成了一個迷宮一樣的解讀的空間。抹去,可以是時間不可抗拒的流逝將一切曾經發生的存在過的事物和記憶抹去的一種視覺化表達,也可以是人為的主動的忘卻,選擇性的或者不加選擇的,但也可能隻是一種忘卻的渴望。在這有意或無意的遺忘中曆史和曾經的生活無論如何都在變成碎片。然而,在這個作品中,抹去是一個奇妙的過程,它在毀滅的同時,又誕生的一個新的傷感的空間。
在這迷宮之上,是英文一個完整的單詞Time,然後,它好像仿佛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打碎,飛散開,形成一個個單獨的字母。相對第二副作品,第一副的電腦塗鴉的字母在色彩上偏暗:深灰與栗紅,而且字母重疊多密度大。與第二副的暗而鮮豔的紅色為主色調不同,這一幅以不同深淺的灰構成主要色調。它的中性仿佛平衡迷宮線條能量的流動,而凝練。栗紅,仿佛從灰中仿佛正在慢慢暗淡下去,或許那代表著記憶在被抹去時產生的傷痛。
兩副作品都存在多種對比,如抽象與具象,過去,現在,與未來,真實與虛幻。而當兩副作品並列欣賞時,我們似乎看到時間綿延在它們之間。當時間破碎,那些從回憶與想象裏誕生的文字,仿佛是照亮我們生命中的那一道光。
僅僅兩幅作品的在視覺上的構圖和色彩上的不同,便會為觀者所帶來的複雜、細膩的不同的情緒的震動,這些情感的衝擊是語言所難以完全描述。
破碎的時間 No.2
立的《破碎的時間》的視覺震撼是強大的。初次看到時,仿佛那些時間的碎片迎麵
撲來。而接下來被震撼的是,那時間,time,字母碎塊的顏色的紅與灰。
影像具有多個層次。底層是中文手稿的攝影;再上一層是在電腦上數字塗鴉完成的,
Time被拆散後的紅與灰色的字母碎塊,兩種顏色被調製的極富詩意,而且,以灰色
為底層,紅色置於其實。那些字母既像漂浮在空間,又仿佛被一種巨大的力量拆散。
這幅作品具有豐富而深邃的內涵。
作品中有著許多"對比":漢字與英文;鋼筆的書寫、手稿上畫出的抽象的線條畫,
和電腦繪畫;攝影的美麗感傷的光與影,筆記本在光線中的靜止與英文字母的破碎
的懸浮,拆散與吸引,碎片與完整,過去,現在,與未來,真實與虛幻,具象與抽
象。
手稿極大的增加了作品的敘事性,那是寫作的真實的生活,那些字裏行間塗抹劃掉
的痕跡,紙頁上隨手畫出的抽象小畫,和那些文字一起賦予作品一種親切的情感,
將作者的生活與作品聯係在一起。
威廉•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說:“畫家常常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破壞繪畫
本身。塞尚做到了,畢加索通過立體派做到了,然後波洛克做到了。他徹底粉碎了
我們對於視覺的想法。然後可能會再有新畫作。”
或許,一切都在形成著,一切都在破碎著。或許,就像立在詩寫的,生活就是在破
碎著,人生就是在破碎著:
“時間不過把我們的一生點點破碎成
年,月,日,時,分,秒,
和虛無。"
我喜歡手稿的攝影,它相當有創意。而且,那道側光美極了。它仿佛穿過時間的碎
片投射到文字上,使得整個畫麵顯示出神秘,寧靜,優美和傷感,仿佛是我們在隨
著那束光穿過破碎的時間進入那些文字的二維空間,但也許是時間從那些文字爆破
而出。
破碎的時間,也是記憶,是我們人生、世事的挽歌。
03/14/2021
謝謝你誠摯的留言。
正是因為對文藝複興與後來現代藝術曆史的理解,我越發感受到人們對於現代藝術
的誤解。每一種形式的出現都能看到藝術家的激情與探索,我會在以後一係列的文
章裏會分享。
"美"的內涵與形式,也是在不斷地變化。譬如,抽象表現主義與從中誕生或叛逆而
出的極簡注義。極簡藝術家,frank stella,從前者過渡到後者。至上主義創始人
馬列維奇幾乎畫盡了到他時的所有的現代藝術形式,而開創了新的理念。畢加索就
更不用說了。意思是保持敞開的心靈,那麽,總能找到激發人思考和注入一些新鮮
的到已經僵化的思維裏。
謝謝英倫的留言。
請問什麽是真正的藝術? 藝術的美的標準是什麽? 願聞其詳。 :)
謝謝海邊的鼓勵! 與你有同感,好的作品激發思考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