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驚人紀實!美國核試驗摧毀太平洋島國

(2006-11-16 00:05:24) 下一個
編者按:10月24日,太平洋島國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再次向美國提出了30億美元的巨額賠償要求。1946—1958年間,美國不顧島上居民安危,共在馬紹爾群島進行了67次核試驗,這些核試驗不僅將這個風景秀麗的熱帶天堂變成了充滿核輻射的地獄,也讓附近太平洋海域的環境遭受了永久的破壞。

 為保護本土,美國決定在太平洋進行核試驗

  中華網消息,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廣島投下第一枚原子彈後,蘇聯開始加速研製原子彈。4年後,蘇聯的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消息傳到美國,引起美國朝野的震驚和不安。一個最明顯的事實便是:美國獨一無二的核優勢已經蕩然無存。於是,美國開始研製威力更大的核武器——氫彈,而要研製這種恐怖的武器必須進行一係列的核試驗,太平洋上的馬紹爾群島就成了這些核試驗的無辜受害者。

  早在1944年3月,美國試爆第一顆原子彈前,就曾為選址問題大傷腦筋。最後,哈佛大學的物理學家班布裏奇在新墨西哥州的一片被稱為“死亡之路”的沙漠中,選出一塊地方作為試爆場地。但原子彈爆炸所產生的巨大破壞力卻遠遠超過了研製者的預期,爆炸把方圓800米內的沙粒都燒成了翠綠色的玻璃,甚至震碎了200公裏外的玻璃窗,這讓在場的所有人員感到震驚。美國軍方認識到,繼續在本土進行核試驗,將對美國的環境造成巨大破壞。特別是日本廣島、長崎被炸後的慘狀,更讓美國人對在國內進行核試驗可能帶來的後果擔心不已。由於今後還要繼續進行規模更大、破壞力更強的核試驗,於是美國人決定將核試驗的危險轉嫁到別人身上。1946年1月,美國原子能委員會經過反複醞釀後,最後選定了太平洋上的馬紹爾群島作為新的原子彈試驗場。

  




  
1952年11月1日,美國在馬紹爾群島的埃尼威托克環礁試爆了世界上第一枚氫彈。


  美國瞞著當地居民進行核試驗

  馬紹爾群島位於太平洋中部,陸地麵積181平方公裏,它由1200多個大小島礁組成,分布在200多萬平方公裏的海域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從日本人手中奪取了馬紹爾群島,並將其作為在太平洋上重要的軍事據點。由於馬紹爾群島西北部的比基尼環礁和埃尼威托克環礁最為開闊平坦,而且居民較少,美國最終選擇了這兩個環礁作為核試驗場。

  1946年2月,美軍工程兵開進了比基尼環礁,並開始強迫當地居民搬遷。盡管馬紹爾人並不願意離開自己祖祖輩輩安居樂業的家園,但在美軍艦炮和坦克的威脅下,他們不得不含淚搬遷到200公裏外的另一處島嶼上。更為惡毒的是,美軍並沒有告訴居民們搬遷的原因和核試驗可能給他們造成的傷害,最終讓當地居民付出了重大的代價。

  經過近半年的準備,1946年7月1日和25日,美國連續在比基尼環礁進行了兩次核爆炸,劇烈的爆炸讓散居在周圍島嶼上的馬紹爾人驚慌不已,然而他們不知道,更大的威脅正在一步步逼近。

  1952年6月,美國氫彈的理論設計全部完成,兩個月後,一個約有兩層樓高、重達65噸,外形酷似大保溫瓶的龐然大物完成總裝。10月初,幾千名美國科學家、工程師、機械師、陸海軍官兵隨同這枚邪惡的炸彈一起來到了埃尼威托克環礁。11月1日淩晨,世界第一枚氫彈“邁克”被引爆。瞬間,比投在廣島的原子彈強500倍的核輻射、衝擊波、光輻射……肆虐太平洋上空。遠在60公裏以外觀測氫彈爆炸的科研人員描述說:地球上升起了世界上第一個人造熱核太陽。

  氫彈的試爆成功,使美國重新取得了核武器領域的優勢地位。但這一優勢並沒有保持多久。1953年8月,蘇聯第一枚氫彈試爆成功,這又深深地刺激了美國,於是美國決定爆炸更大威力的氫彈,馬紹爾人真正的噩夢來臨了。

  試爆當時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核武器

  1954年3月1日,美國將一顆預測為600萬噸TNT當量的氫彈放置在馬紹爾群島比基尼環礁。6時45分許,氫彈在離地麵大約兩米的地方爆炸。爆炸場景很快讓觀測人員傻眼了:這絕不可能是600萬噸的爆炸當量!因為他們發現,氫彈所在的那個小島和附近兩座小島在爆炸的一瞬間就從視線中消失了。美軍的空中觀測飛機發現,原先放置氫彈的地方忽然成了一個大深湖。大湖寬近2公裏,深達80米。人們在離爆心220公裏遠的島上都可清楚看到亮光。事後,據美國科學家們測算,這枚氫彈的爆炸當量高達1500萬噸,比原先的估計要大2倍多,是廣島原子彈威力的1000多倍。美國試爆了當時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核武器。

  由於事先沒有估計到如此大的爆炸威力,美軍沒有及時撤離附近的居民和在海上作業的各國漁船,造成了太平洋上最大的核汙染事件。其中,致命的永久核汙染區近2萬平方公裏。氫彈爆炸時,日本漁船“福龍丸”正在200公裏外的海域進行捕撈作業,船員們都被西邊天空突然出現的火球和亮光驚呆了,還以為是太陽從西升起來呢。正當他們看得有趣,並紛紛議論這個奇怪的現象時,隨即傳來巨大的爆炸聲,接著晴朗的天空紛紛揚揚飄落下“大雪”——放射性汙染。船上的23名漁民馬上就感到了這場“大雪”來得不善。不久漁民們都出現了惡心、腹瀉、脫發等現象,當這些漁民回到自己的港口時,很多人已經奄奄一息。9月,船上40歲的發報員秋津久保山離開了人世,成為美國氫彈試驗的犧牲品。

  事實上,受到輻射的不僅僅是“福龍丸”上的船員,當時在試爆點周圍有上百隻漁船,附近島嶼的居民也沒能幸免於難。讓人感到悲哀的是,附近島上一些無知的孩子看到地麵落下多彩的灰塵,覺得好奇,就用手拿著玩。結果,那些孩子受到了無情的輻射。

  1955年,美國專家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在接受調查的241名漁民當中,試驗當年就有12名漁民死於肝硬化、癌症;一年後,又有61人死於白血病、癌症或肝硬化。在這次氫彈試驗後,忍無可忍的馬紹爾人向聯合國派出了請願團,要求美國停止在該群島的核試驗,但是自詡重視“民主與人權”的美國卻根本不顧這些島民的性命,拒絕了他們的要求。直到1958年7月,美國才迫於全世界的壓力,停止了在馬紹爾群島的核試驗。

  67次核試驗毀了馬紹爾群島

  據統計,從上世紀40年代到90年代,美國共進行了上千次核試驗。其中,僅在馬紹爾群島就進行了67次核試驗,而23次在比基尼環礁進行。在1954年的一年內,馬紹爾群島所屬島嶼上就接連爆炸了三顆1000萬噸以上當量的核武器。這些核爆炸的放射性散落物飄落到了群島的其他地區,使許多人都出現了皮膚燒傷、頭發脫落、惡心、嘔吐等現象,甲狀腺疾病和惡性腫瘤也成為當地的常見病。

  在這些地區,殘留的放射物經曆了近60年的風雨,早已經混雜在土壤中,使得當地生產的食品和飲水都成了輻射汙染源,人們不得不從外地運來必需的生活用品。聯合國的一個組織曾做過調查,如果真的要徹底清除這些放射性散落物,唯一的辦法是把整個島上的表層搬走。而如果把所有的表土和樹木都消除,剩下的就隻有沙子,整個島就成了荒地。試驗場內和附近的島嶼核汙染更為嚴重,強烈的輻射讓遷走的島民至今仍無法重返家園。幾十年過去了,美國的軍艦和試驗人員走了,但卻給馬紹爾群島和這片廣袤的太平洋海域留下了永久的創傷與痛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