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樂無窮

上帝不響。如歌單車。
Tune Your Ride. Every Day. Amen.
"Bicycling: Big Brainpower Booster."
個人資料
stillther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清衣江:肥肉、飽和脂肪酸和糖,三十年河東河西

(2017-11-16 10:29:32) 下一個

清衣江:肥肉、飽和脂肪酸和糖,三十年河東河西

 

飽和脂肪酸導致冠心病,是世界人民幾十年堅信不疑,指導生活的真理。

大概是73-74年,早晨4-5點去肉店排隊,買肥肉熬油。前後都有二十多個人。半睡半醒中,人們一邊打抖一邊聊天。後麵一個小夥子說:肥肉不健康,引起心髒病。肚子裏沒有幾滴油水,居然有人說肥肉不好。好不好,有比沒有好。

那時候農民殺豬,要請左鄰右舍,特別幫殺豬的人吃一頓。肉全是肥肉,煮得稀耙,炒成回鍋肉, 放在大盆子裏。 我到農村玩,碰上也去吃一頓。筷子在盆子裏翻過來翻過去,找不到一片瘦肉。吃了一兩片,就算打了一頓牙祭。

文革結束,日子慢慢好一點。肥肉不健康的概念,在中國也逐漸深入人心。肥肉含飽和脂酸,飽和脂酸使血液低密度膽固醇增加,低密度膽固醇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冠心病。所以不能吃肥肉。

有一次坐軟臥,同車廂是兩個美女。到餐車吃飯,美女們優雅地咬掉五花肉的瘦肉,把肥肉和肉皮丟到桌子上。不吃肥肉,是健康的象征,富有的象征,是布爾喬亞的象征。

大學假期回家。聊起肥肉,我大哥說:他就喜歡吃肥肉。
我說:喜歡吃肥肉? 很藐視地掃他幾眼。

出國以後,一段時間在一個診所打工。一天,會計老墨美女問我,你吃豬油(Lard)嗎?
我本來想說:以前吃。被美女盯得心慌意亂,回答道:吃過一點。
老墨美女眼睛睜大了:啊,吃豬油? 很藐視地掃我幾眼。

幾十年來,對於全世界有肉吃的人們來說,飽和脂酸有害,引起冠心病,是普世真理。 有的文章推崇中國人的飲食,米飯提供足夠的能量,又不含飽和脂酸。這幾年,地中海飲食更時髦。

到了2014年,脂肪翻案了。內科年鑒發表了一篇綜述(meta-analysis)【1】 說:飽和脂酸並不比多不飽和脂酸,更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

讀了這篇文章,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幾十年了,那麽多專家學者都幹了些什麽? 也有一種翻身的感覺。雖然不太喜歡肥肉。有時候,肥肉豬油還是少不了的。 香腸沒有肥肉好吃嗎? 元子沒有肥肉嫩嗎?幾十年沒有吃過蒸雞蛋。 當年米湯豬油蒸雞蛋,上麵放一點蔥花,可是待客的高級菜。但是吃了豬油蒸雞蛋,得冠心病不說,更被老墨美女瞧不起啊。

沒有高興太久。這篇綜述招來不少批評,認為漏洞太多,以偏概全。其它幾篇綜述、meta-analysis【2,3,4,5】, 表明飽和脂酸有可能導致冠心病。

肥肉還是不能吃,飽和脂酸還是有害。香腸又吃不成了。


民間一直有人為肥肉翻案。這本書的作者說:她研究了8-9年,讀遍了有關脂肪的文章,發現專家們都錯了。到Amazon 搜一搜,給肥肉翻案的書還有幾本。

幾本書改變不了人們幾十年對脂肪有害的固有概念。一兩篇文章,卻形成了幾十年食糖無害的教條。美國官方以前的食品指南,要求脂肪提供的熱量不能超過30%,根本沒有提加糖的限製。最近才改變。

一幫學者,在University of Illinois 和哈佛圖書館,以及另外幾個機構,搜索糖業與哈佛幾個教授的通信,糖業公開和內部材料,以及當時糖、脂肪的研究文章。他們發現:當年糖工業塞給哈佛營養學教授幾千美元,就掩蓋了蔗糖果糖導致冠心病的真相【6】。

1954, 糖工業的戰略是:
1. 讓美國人少吃脂肪。他們說脂肪引起膽固醇增加,堵塞血管。
2. 脂肪留下的空缺,由糖填補。同時增加人均糖消耗量。
3. 花60萬(今天值 $5.3 million)洗腦。讓美國人民懂得, 糖是人類生存的能量。

50年代,冠心病發病率死亡率急劇增加。學者開始尋找食品原因。
60年代, 生理學家John Yudkin發現食品中加的糖是主要病因。而Ancel Keys 發現脂肪、飽和脂酸、膽固醇是病因。
1962 年,JAMA 報道:低脂高糖飲食,導致膽固醇升高。糖研究基金會對此非常警惕,提出要小心跟蹤。糖工業通過其組織The Sugar Association,及其前身糖研究基金會(Sugar Research Foundation SRF 1942年成立),否認糖與冠心病的關係。
64年,更多報道出來,特別是英國生理學家Yudkin 一直挑戰脂肪是冠心病主要原因的流行說法,認為糖至少是同樣重要。

糖工業有點恐慌。糖工業的大腕建議發起一場運動,對抗Yudkin 的觀點。 策略是:
• 民意調查,以確定哪些概念需要加強,哪些需要對抗。
• 開展糖業自己的研究,收集信息,推動立法。
• 通過座談會以反駁對方的觀點。
• 資助冠心病研究,是否有其它成分引起冠心病。
• 自己的營養專家研究對方的研究文章,尋找對方實驗的弱點。發表自己的研究反駁對方。

1965年,糖研究基金會邀請哈佛教授,公共衛生營養係主任,Fredrick Stare 為特邀顧問。Fredrick Stare 是大名人,冠心病食品病因專家。國家科學院,國家心髒研究所,美國心髒協會等等都谘詢過他。

1965年6月,內科年鑒一口氣發表了4篇文章。兩篇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血糖比膽固醇及高血壓更能預測動脈粥樣硬化。第三篇報告蔗糖比澱粉更容易升高甘油三酯, 並推測果糖也有同樣的後果。第四篇是社論editorial,認為這些研究證實了Yudkin的結論。7月11日, 紐約一份報紙詳細介紹內科年鑒的文章。

糖工業緊急行動。 7月1日,糖研究基金會主席Hickson 訪問了Fredrick Stare教授係裏的教員D. Mark Hegsted。

糖工業發起,資助Project 226: 分析綜述有關糖、脂肪與冠心病關係的文章。7月13 日,Project 226 啟動。由哈佛的Hegsted,Robert McGandy 審查有關糖和冠心病聯係的文章,教授Stare 監督。糖研究基金會先給一半費用,被接受發表後補齊。總數$6500 (相當於今天的 $48?900 )。

7月23日, Hickson 給Hegsted 送去一係列文章,包括紐約報紙的文章。告知這些文章可能威脅糖的銷售。 7月30 日,Hickson 給Hegsted 寫信,要他特別關注那些認為蔗糖可以引起脂肪代謝異常的文章。因為這些文章可能引起連鎖反應。

Hegested 回信說:我們知道你們對碳水化合物的特殊興趣。我們將盡可能cover 這些。 9個月後,Hegested 告訴SRF, Project 推遲了,因為又有新的文章出來,提出新的證據把糖和冠心病聯係起來。他們需要審查。66年10月, 哈佛教師 Hegsted 把初稿給Hickson。Hickson 感到滿意。

1967年,文章在NEJM 發表【7,8】。文章主要論點: 1. 高糖不引起冠心病。 2. 預防冠心病,就是降低飲食中膽固醇,以多不飽和脂酸取代飽和脂酸。

哈佛教授反駁了糖與冠心病聯係的文章/觀點:
• 原始資料有問題。
• 錯誤地解釋資料。
• 流行病學調查,沒有分析多因素混雜的影響。
• 實驗所給予的糖太多,與美國人吃的糖量不符合。
• 用果糖/葡萄糖作的實驗,不能代蔗糖。
• 動物實驗,物種不同。
這些哈弗教授教師強調個別文章的不足,以及可能的偏見。但是他們忽視所有這些文章,包括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試驗,動力學證據結果的一致性。

有的實驗試圖以其它成分代替蔗糖,以減少冠心病發病率。哈佛教授把這些實驗一一否定。
• 有的實驗以澱粉代替蔗糖。哈佛教授說:實驗是用甘油三酯作為指標。應該用膽固醇作為指標。
• 有的實驗用脂肪和蔬菜代替蔗糖。教授說,這種方法實踐中行不通。
• 有的實驗用精製澱粉代替蔗糖,應該有可行性了。教授又說:效果不夠好。

教授然後證明隻有以多不飽和脂酸代替飽和脂酸,才能預防冠心病。教授的支持材料隻有一個隨機對照試驗,是他們自己做的。現在的分析,這個隨機對照試驗,對照控製的不好。此外,教授一方麵說對方的流行病學調查不足以證明糖與冠心病的關係。一方麵又用流行病學調查來支持他們的論點。

哈佛的教授就是教授。兩篇文章,使飽和脂酸成了唯一的罪犯,蔗糖果糖逍遙法外。幾千塊美元(現在的4-5萬美元),就讓全世界人民,吃了幾十年的糖。或者說吃了幾十年過量的糖。 雖然多年來,研究無法提供足夠的證據,證明飽和脂肪酸與冠心病的聯係。飽和脂肪酸總是和冠心病連在一起。

最近柳葉刀雜誌發表的文章,也許終於證明飽和脂肪酸是無辜的。不僅無害,而且有益 【9】。文章是大型研究工程 — 城鄉前瞻性流行病學調查(The Prospective Urban Rural Epidemiology PURE) 的一部分。200多研究人員,在2003-2013 年十年之間,18個國家登記了135,?335 人,平均每個人跟蹤7.4年。 研究結論:
1. 高攝入量碳水化合物,與高死亡率相關。
2. 總脂肪以及各類脂肪與低死亡率相關。
3. 總脂肪以及各類脂肪與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或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沒有關係。
4. 飽和脂肪酸與中風負相關。

美國衛生部和農業部2015-2020 食品指南推薦,和當年我當醫學生時學的差不多。
蛋白質占熱能10-35%, 碳水化合物占45-65%,脂肪占25-35%。也許這個指南又該改變了。

參考

【1】Association of dietary, circulating, and supplement fatty acids with coronary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howdhury R et al. Ann Intern Med. 2014;160(6):398.
【2】Major types of dietary fat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 pooled analysis of 11 cohort studies. Jakobsen MU et al. Am J Clin Nutr. 2009 May;89(5):1425-32. Epub 2009 Feb 11.
【3】Reduced or modified dietary fat for preven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ooper L et al.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2;
【4】Effects 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f increasing polyunsaturated fat in place of saturated fa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Mozaffarian D et al.
PLoS Med. 2010;7(3):e1000252.
【5】Reduction in saturated fat intake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ooper L et al.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5;
【6】Sugar Industry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search A Historical Analysis of Internal Industry Documents。Cristin E. Kearns et al. JAMA Intern Med. 2016;176(11):1680-1685
【7】McGandy RB, Hegsted DM, Stare FJ. Dietary fats, carbohydrates and atherosclerotic vascular disease. N Engl J Med. 1967;277(4):186-192.
【8】McGandy RB, Hegsted DM, Stare FJ. Dietary fats, carbohydrates and atherosclerotic vascular disease. N Engl J Med. 1967;277(5):245-247.
【9】Mahshid Dehghan PhD. et al. Associations of fats and carbohydrate intake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in 18 countries from five continents (PUR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The Lancet. Volume 390, Issue 10107, 4–10 November 2017, Pages 2050-206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stillther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清衣江' 的評論 :
重名重姓很多;名字沒有版權。
清衣江 回複 悄悄話 作者盜用別人筆名,隻能引起網絡秩序混亂,此風不可長!
cliffhan 回複 悄悄話 飽食終日可能比偏食更不利於健康。
yacho 回複 悄悄話 邏輯混亂、不知所雲!
portfolio 回複 悄悄話 美國這些利益集團,利欲熏心,惟利是圖,——從過去的製糖業,煉油業,到當今的製藥業,醫療業,都是不折不扣的流氓強盜行業,黑幫犯罪集團。
清衣江 回複 悄悄話 這不是我的文章怎麽用了我的筆名呢?這人若幹年前已經知道我用此筆名了,後來還故意用我的筆名。請網管明鑒,以正視聽,以避免將來引起不必要的法律糾紛。請將此文刪掉,並杜絕此事再發生。
cys254 回複 悄悄話 中國幾十年前主要是吃澱粉類食物吧,蛋白質和脂肪都少,不知道有沒有當年冠心病糖尿病的發病率?
就是這麽一回事 回複 悄悄話 要是吃也要吃椰子油裏的飽和脂肪, 而不是動物的飽和脂肪。飽和脂肪 is NOT created equally.
7grizzly 回複 悄悄話 I heard it would take another 10 years to just turn the ship, re-writing text books, med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etc. What a fiasco! For the average person like me, take health into your own hands! Keep a healthy distrust for authorities.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