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樂無窮

上帝不響。如歌單車。
Tune Your Ride. Every Day. Amen.
"Bicycling: Big Brainpower Booster."
個人資料
stillther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趙賦煊 從不枉此生說起

(2015-04-28 20:27:50) 下一個

讀二月十六日「上下古今」版,有阿杜先生的《不枉此生》一文。對生、住、食、死,都有概述,隻是漏了一個「葬在雍州」,特於此補之。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此人人皆知,容易理解。至於食在廣州,我沒去過廣東,不大清楚吃得有多好。隻是從傳說中略知,廣東人除了四條腿的桌椅不吃、兩條腿的秋千架子不吃、沒有腿的鋼筋不吃以外,其他是無所不吃,貓、狗、蛇、蛆來者不拒,真是口福不淺。

死在柳州,隻知柳州的棺材好,好在那裏,文獻上不曾見過,不知是材料好呢,還是工細做得講究。
南方地層薄,地下水位高,土地終年潮濕。縱然有口好的棺材,埋在潮濕的地下,總是「美中不足」的,於是這就有了「葬在雍州」的說法。

雍州地處陝甘黃土高原,地層厚達數十丈,地下水少而深,土層十分幹燥。君不見陝甘有窯居的嗎?昔日毛澤東落腳於陝北,住的就是這種窯洞。如果人死了裝上柳州的棺材,葬在幹燥的黃土高原上,絕不會受到潮濕的浸害,可謂美上加美。

柳州的棺木好,雍州地方的棺木也是頗為講究的,棺木以柏木為上品,柏樹生長緩慢,木質細密,無年輪,比一般木材重得多,一口空棺木非得十個八個壯漢是抬不動的。亡人入殮後,棺木要用福建產的漆漆上幾層。

講究的有所謂一布三灰之說。所謂一布,是用麻布蘸上漆,把棺木整個包上一層,麻布質粗,可以多沾一點漆。所謂三灰,是用石灰合上漆,塗一層,等候幹透,再塗第二層、第三層,然後用磨石將表麵磨平,再塗一層純漆,則棺木光潔亮麗。

要是用三布九灰,這口棺材埋在地下,保證千百年不爛。家父的棺材是用一布三灰的,九○年代修環城路時,將家父棺木挖出來了,隻見棺木完好如初。

當時不許土葬,隻得開棺火化,一口上好的棺材,火燒了三天都燒不透。時過七十餘年,亡人的軀體尚有彈性,可見要有好的棺木與好的地質,才能有此好的效果。

文革期間,紅衛兵橫行,我村造反派的族人,將我家祖墳挖了,破棺曝屍於田野,家人不敢收殮,草草就地以土掩蓋了事。那時到處可見一抔黃土,但一概被鏟平。當年我回中國祭祖,不見墳地之所在,隻得按照大概位置祭拜一番,為之奈何!

阿杜先生隻講生、住、食、死,不講埋葬,想必對現實有所領悟吧!


此文曾發表在2010-03-21世界日報上,有十二處與原稿不符。此次發表經趙老先生指教個別處略做修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