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武俠小說或是武俠電影看多了,特別喜歡一句經典台詞:“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句放眼四海各行業、各群體皆準之的話,也讓我思考大院文化的江湖是什麽,大院文化對我們的負麵影響又是什麽?
這些天對文化啟蒙、文化起源發生的深厚的興趣,跟一些有興趣發小開始有了點討論,隻有高中文化程度我,無論跟遠在海外受過高等教育、受西方文明浸淫多年的發小;或是因為執拗的性格堅持唯物主義觀點至今的我跟一起長大後來信奉基督教的發小探討,我發現同一個背景文化的我們,三觀、視野相對一致,不得不說,相同文化啟蒙背景和成長環境,其文化脈絡和紋理很接近。
我一直不敢以點代麵地將我的三觀、視野代入所有發小,更不敢將我的不足、弱勢對院子弟們推而廣之。一直以來我一直認為我的一些性格弱點跟後續教育和生活、工作環境有關,結果五十歲以後,在同學聚會、發小敘舊中才發覺,盡管我們工作環境不同,生活軌跡和後續教育也不同,但卻不足於對人本質的性格和文化取向造成太大的改變,所以我也樂於依我的觀點來評價大院文化的江湖之道。
“理解”、“包容”、“善良”,這是國外生活的發小對大院成長背景的我們成年後性格的一個概括性評價,我完全同意,包括周邊的朋友也特別認可我們大院子弟的這種共性。近些年來我總認為,我們與80、90後的孩子們,不管是自家孩子還是單位孩子有很多共通點,而且對一些新觀點、新時尚的理解和接納,都相對同齡人更容易、更快速。究其原因,我覺得其一:與社會大環境相比,當年大院物質生活水平遠高於社會平均水平,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和諧互助的集體觀念,使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有極強的安全感。其二,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集體觀念對家庭深刻的影響、子弟們對集體生活的依賴,造成子弟們整體思維中充滿了對人的信任,以及彼此間的團結友愛。所以,即使成年後,我們對精神生活敏感與重視,都遠超過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對他人那種理解、寬懷、大氣都是自然而然地由內向外散發,對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也情不自禁,並不需要太多的權衡與計較。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對有些人來說人生就是戰場,而對另一些人而言,人生則是旅途。殺戮也好,看風景也罷,其實就是個選擇。所以我們這些大院子弟們選擇的人生道路大多是享受人生,鮮少爭權奪利,更避免殺戮犧牲。但是在很多優點的同時,我也感覺我們這些大院子弟進取心、承擔社會責任的努力不夠,這是我們的弱勢,也是因為我們的文化啟盟教育並不完美。我們因為曾經較為富足的的物質生活,充滿理想主義,並心存理解、包容、寬懷,所以我們比較能安於現狀,不要求他人,不強求社會。所以我們的善良大多是獨善其身,獨善其心,雖然我們充滿著理想主義情結,卻沒有普世情懷,更沒有普世的修為,我們生活的更像一個君子,在自己輕鬆、自由的王國裏享受人生,願意選擇那種江湖我獨行的快意生活,不太去理會人生也需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