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窮)騎樂(yuè)

上帝不響。如歌單車。
Tune Your Ride. Tone Your Glutes. Today. Together.
Bicycling: Boost Brainpower, Better Butt.
個人資料
stillther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諾基亞: 越來越遠的楊陵小鎮

(2015-01-12 19:23:54) 下一個
越來越遠的楊陵小鎮
諾基亞 2011-11-30

小鎮繁華了,車輛川流不息。夜晚的霓虹也不隻有那單一的紅色了,變的多彩而搖曳。路燈掛在塗染很漂亮的金屬杆上,而那金屬杆也再不能稱之為電線杆子,小鎮上數年縱橫在半空中各種電線、天線都已埋在地下十多年了。但曾經那個古樸、安靜、簡單、溫暖如玉的楊陵小鎮卻也已慚慚遠去。

現在楊淩的有會展中心、田園山莊、昆蟲博物館這類現代化的標誌性建築,行政和建製也正象王征兵教授在它博文“一個神奇的地方中”所寫的那樣神奇:

在中國有一個神奇的地方,
它不是一個村,
不是一個鄉,
也不是一個縣,
不是一個市,
它叫楊淩區。
既然叫區,就應歸某一個市管轄,
因為中國所有的區都會歸某一個市管轄的,
但楊淩區既不歸它所在的縣—武功縣管轄,
也不歸它所在的市—鹹陽市管轄。
雖然多年前就與西安是同一個電話區號,
但它也不歸西安市管轄。
至今許多人楊淩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歸屬。
雖然地盤還沒有一個縣大,
但它的最高行政首長是副省長。
雖然人口隻有十幾萬,
但大學生就有五萬多,
還有幾千名博士生, 上萬名碩士生,
還有數名院士和七名“千人計劃”人才。
它雖然是一個彈丸之地,
卻有一個985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一個唯一不在大城市的985大學。
從這個大學走出了十六位院士,
三十幾位省長、部長。
二十年來,在任的每一位國家主席、總理都來此考察。
一個雖然不大但卻很美的地方,
一個雖然很小但卻人才輩出的地方。
不能不說這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這個神奇的地方就是------楊淩。

王教授所寫的是現在的、近二十年來的楊淩,卻不是我心裏珍藏著的那個叫做楊陵的小鎮。

我心裏的楊陵小鎮上有我們的五台山,我們的渭河灘,我們的防空洞,我們的餃子餛飩館,我們的老漢鋪,還有我們的八大單位。

五台山不是山,隻是通往西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以前叫西北農學院,所以我們一直把叫做西農)需要上的五個台階組合,每個組合由幾十級青磚砌成的台階組合,組合之間是青磚鋪成的緩坡。我已經記不清每一組合有多少級台階了,但是我還記得那時候,我們一群孩子會坐在五台上最高點,極目遠眺南山(秦嶺山脈),那時空氣清新,我們經常能看到南山上的積雪,看到山的黛青色。現在的五台山依然是台階,但已化為大理石鋪成的很多組合了,它也許更現代、更科學,但它已經不是五台了,更鮮看到南山的清澈,它現在在我心裏隻是一段通向西農大北校區的路而已。

渭河灘路並不遠,我現在依然經常去,車程還不到十分鍾。但當時因為公路不好,通往渭河的路十分難走,即使騎自行車也得超過一個小時。但它曾經是小鎮孩子們心中的公園,是一個最吸引我們玩耍的地方。去渭河灘是一群人的事,去之前會有很長時間的準備工作,約人,準備自行車,弄點吃貨都是必備的事情,特別是自行車,那時候自行車相當於現在家裏的汽車,算得上是奢侈品,並不是每個家庭都有,而且如此一段泥濘的道路,不是每個家長都情願讓孩子幹的事,我們上學近十裏路都沒人騎車的,所以湊夠自行車需要很長時間。而當我們一群男男女女的孩子,你騎我帶地來到渭河灘,在河灘邊粗糙的沙地上打鬧嬉戲,或鑽進深深的蘆葦中藏貓,累了會坐在水邊看著渭河水緩緩地流走,看著偶有的飛鳥飛過,用石子打著水漂,直到夕陽西下,這就是我的渭河灘。現在去渭河灘的道路已是寬敞八車道,而且不止一條道,而河灘邊星級酒店和別墅,現代化的水運中心,再也沒有兒時的味道了。

防空洞是我們那個時代的產物,是響應當時“深挖洞,廣積糧”,同時也是當時的防空襲用的人防設施。我們院原來是中國農業科學院陝西分院,被稱為分院,院裏地下有好幾個防空洞,占地非常大,地下冬暖夏冷,是藏貓的好去處。也不知道當時單位是如何管理,我們放學後或周末常常一大幫人會去防空洞,我記得我們有十幾個人參加的舞蹈就是在防空洞裏排練的。對防空洞記憶很深的一件事是我們一幫人玩完後回家,天黑了院裏廣播找人:“楊容在哪,楊容在哪,你爸媽叫你回家。”楊容是我同學,我們放學一起去防空洞玩,結果她睡著了,直到我們同學又去把她找上來。前些年我聽說我們單位有人在防空洞養蘑菇,不知道現在防空洞還在不在。

餃子餛飩館和老漢鋪顧名可以思義,就是一個飯館和一個商店,餃子餛飩館是幾個像我現在這歲數中老年婦女開的,館子挺大,正堂不僅有多張飯桌,更有可供多人擀皮、包餡的大案,大案比現在雙人床還大,師傅們在案上撒很多麵樸,有的師傅甚至一手兩個擀麵杖飛快地擀皮,吃著餛飩餃子,看著師傅的勞作,在當時物質不豐富的楊陵是一件很愜意的事。離餃子館不遠就是一個被稱作老漢鋪的雜貨鋪,大概店員全是老頭吧,因此而得名。裏麵賣的全是一些香煙洋火桂花糖類日用百貨。平時大家買零七八碎的東西都在各自單位的小賣鋪,但到星期天上街,買些小賣鋪沒有東西都會上老漢鋪,更因為它在學生放學的必經之路上,裏麵用牛皮紙包裝的糕點,各式各樣的糖果,就深深吸引著學生們一群一群地流連,買的,看的,不計其數。

八大單位是駐楊陵的一些科研、大學、中專等單位,當時雖地處楊陵,卻各有各的歸屬,並不屬於楊陵當地政府管轄。當時有西北農學院、水利學校、農業學校、中國農科院陝西分院(後來的陝西農科院)、中國科學院水保所、中科院(水利部)水科所、植物所和化建公司(現屬延長石油,已上市)。那時候無論物質還是精神生活都很匱乏,一部電影都是在這幾個單位轉過來轉過去演,當時一些精力好的孩子都會跟著放映隊,一個單位一個單位轉場看同一電影。因為楊陵就那麽大點,所以這些單位的孩子都認識,現在很多人都聯了姻,我和我的同班同學都會因為姻親成為親戚的。

每個人心裏都有自己的故鄉,我們這些出生在楊陵的人,父輩基本都在外鄉,但是楊陵卻是我輩的故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8)
評論
stillther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AR' 的評論 : 謝謝,謝謝您貼在這裏的文字,祝福您的家人安康順利! 這篇文章是我的老同學老鄰居一位生於楊淩長於楊淩又一直在楊淩工作筆名諾基亞的朋友寫的,經她同意我轉貼這裏也是對自己生長過的地方深深的懷念!
stillther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onnexin26' 的評論 : 謝謝,也祝福您全家安康!
stillther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OBsx' 的評論 : 問候您全家安康,有機會去看看父輩工作過的地方。
connexin26 回複 悄悄話 好親切。 我父母都是西農畢業的。問候您。
OBsx 回複 悄悄話 謝謝stillthere!我父親1949年以前畢業於西農。在陝西果樹研究所工作多年。武功,楊陵很熟悉的名字
OBsx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AR' 的評論 :
SAR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tillthere' 的評論 :

也謝你與大家分享。家中有人問誰是“楊陵小鎮”作者。這些文字源自一長輩記念祖父的文章,未發表;待我問過作者後再作答。再謝你,再分享幾片段:

一次父親送我上火車,回學校上學。在原武功車站(現改楊淩車站)月台(當年稱站台為月台)上的牆角處,放著一塊“武功車站”的石刻。他細看一會說:“這是於右任書寫的”。於是國民黨元老,民國時期的書法大家。從潼關到寶雞所有火車站的匾額都出自他的手筆,可惜他去了台灣,毀了此碑很可惜。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明末的阮大鉞,他寫的《燕子箋》可以說,這是箋文體的最上乘之作。於右任與阮大鉞的身後命運會是一樣的。他們都是因政治錯誤毀了他們在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的應有地位。在中國是不能犯政治錯誤的,否則一切努力都付之東流。

"1952年初春,父受聘於西北農學院新設置的“林專”係部(即後來西北林學院前身)。安家於正在大興土木的林專校園內。此時,大興土木。學校的教室、教工宿舍、學生宿舍等各種用房,均蓋成一層長條形平房。於是,我熟習了關中蓋民房平房的全過程。一天聽父親與蓋瓦的民工(當時就是農閑時的農民)說:“武功這裏上瓦,為何隻有仰放著的瓦片,而沒有在二條仰放瓦槽之上反扣的瓦片?天下大雨時,屋不漏水嗎?”他們繼續還說了些什麽,我早就不曾記得。最後,父對我講:“這種蓋瓦方法,我是第一次見。我在北京讀書時,見過蓋房,屋頂也是敷葦席、抹泥、再蓋瓦,但有反扣在兩仰放瓦槽上的瓦。古代河南也是這樣有反扣瓦片的,有一張非常有名的古畫(我以為他指的就是《清明上河圖》)上的開封房屋上的瓦,也是有反扣著的瓦片”。

隨家遷到武功不久,我對父親說:“明德辦在省會長沙,西農也應辦到省會西安去”。父曰:這是你讀書少,不懂“農”的本來、原來。武功是中國農業的發祥地。武功縣城郊的教稼台,就是紀念後稷教人們種五穀的地方。此雖神話、傳說,但武功縣城郊的漆水河畔,則是實實在在的中國農業的源頭、發祥地。西北農學院選址在此,可謂源遠流長、天人合一。西農選址時,曾有人提議選址周至樓觀台的附近,被否。因老子是哲學家,後稷才是農學家。
stillther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AR' 的評論 : SAR先生好!向您的祖父和父親致敬!感謝恩師的教誨。您分享在這裏的幾段關於楊淩的文字古樸、雋永、有強烈的畫麵感、蘊藏著深厚的曆史與文化。非常感謝您貼在這裏!可否賜教這些文字的出處和作者的尊姓大名?敬謝!
stillther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綠野80' 的評論 : 美好回憶是繼續前進的動力。謝謝。
stillther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qf' 的評論 : 握手!
stillther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zhige' 的評論 : 祝福!
lqf 回複 悄悄話 第一次在文學城見到西農的老鄉, 激動!
綠野80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我現在還能記得那家餛飩鋪子的香噴噴的雞湯餛飩。二十多年沒有回去了,隻是從同學的照片上看見楊淩越來越漂亮,也越來越陌生了。
SAR 回複 悄悄話 Where is 諾基亞? Share a few paragraphs about楊陵:
“1954年的一天傍晚,我站在西農校門口塬坎上眺望雲橫秦嶺的美景發呆,遇父。我對父說:雲掛在秦嶺半山腰真好看。父曰:記著此景!這是中國詩人千百年常詩吟題材。以後,你離家外出讀書,就難見此景了。將會成為人生中的親切的懷念。
以後,每翻閱《唐詩三百首》讀到韓愈詩“雲橫秦嶺家何在”時,不自主想到家曾居秦嶺遙對的三道塬上處。”

“有一次,正值杏花盛開時節,與父途經我就讀的西農附小附中部南大門,走到幹打壘土圍牆拐角處,圍牆垮塌,出現大豁口。父曰:瞧!你們學校多美!在牆外,從豁口向內看:操場紅杏正補牆頭缺。在牆內,從豁口向外看,秦嶺太白(山)積雪正補牆頭缺。後來,我讀孟浩然詩“青山正補牆頭缺”時,回想這次對話,有一種超出了孟浩然的美。父親啟發了凡事既要從裏往外看,又要從外向裏看。

"1954年上學期,高等教育部要求非師範學院的高校,不得興辦附設中小學。當時我就讀的西農附設初中完小部奉令撤銷。我被分配、轉學到陝西興平省中(以區別興平縣中),讀初中三年級。到學校後,見教室屋頂紙糊頂棚,晚自習用煤氣燈照明,宿舍大通鋪,地上嵌二塊磚即餐桌等。不願在此校就讀。回家後,將其辦學條件差告訴父親。父曰:這無礙。你要知道,興平就是漢代的槐裏。槐裏與京城長安的關係,如同今日天津與北京,或國民黨時候的上海與南京。漢武帝以為這裏風水好,他要求死後埋在興平縣城東邊十多公裏的茂陵。唐詩常說的茂陵封侯,就是在槐裏封侯。你長大後,有一天,你會感到自己在興平讀書的時間太短促。在那裏,在田地裏拾到的殘磚斷瓦,都曾有過流光溢彩,背後有著無窮的故事與學問。
談話半年後,我告訴父親今年(1955年)郭沫若專訪茂陵的情況。父曰:我沒講錯吧?!郭沫若都要到興平、茂陵來學問。你要安下心來,我同意你下學期到長沙上學去。但你要珍惜在興平求學不多的日子。相信我是識途老馬之言。
說誰誰 回複 悄悄話 你現在住在諾基亞?
SAR 回複 悄悄話 也是西農的。沒準兒你父親上過我祖父的數學課。
zhige 回複 悄悄話 能理解你的感受,因為我心中的故鄉,一個小縣城旁邊的一個校園,現在也已經麵目全非了。和哥哥姐姐說起我們小時候生活的校園,都說按我們的記憶,能把幾十年前的那個“世外桃源”畫出來。我不是陝西人,但是家父多年前是從位於楊陵的西北農學院畢業的。
SAR 回複 悄悄話 喜歡懷念舊日的故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