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不響。如歌單車。
Tune Your Ride. Tone Your Glutes. Today. Together.
Bicycling: Boost Brainpower, Better Butt.
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讀林新榮的詩集《天瑞地安》
(2008-06-09 11:43:51)
下一個
休閑式寫作
休閑式寫作
——讀林新榮的詩集《天瑞地安》
南京江雪
我對自己常常是不滿意的,總是想得多而動筆的時候少。僅以眼前論,林新榮寄來他付梓不久的詩集《天瑞地安》恐一月有餘,也曾答應要為此寫下幾行文字卻又遲遲不能動筆,除了樹欲靜而風不止,許多時日裏內心的不安份之外,最主要的可能還是這“懶”字上的文章了。
與林新榮往來,於目下更多止於博客之上的互訪,或留字或不留字,簡明如風,一陣南來一陣北往的,稍許一點的糾纏打個旋兒的機會也沒有。讀他博上的文字,印象最深刻的有兩次。一次是他的一首小詩弄出了好幾個版本,大意是說自己也拿不定主意哪一個好,請朋友們來評定;一次是又一首關於春天的小詩,有人認為他有抄襲的嫌疑,他便將自己的詩與那位朋友的詩並貼一處,請大家來斷出是化用還是抄襲。這兩次的“博弄”,讓我感喟於他的真實、認真與執著。
他的詩集,許多天來常置於我的床頭,偶爾也在午飯時隨手帶至餐桌上,或斜倚在床認真地翻讀數首,或一手撥弄飯菜一手隨意把玩。這樣表述似乎有些誇張,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每每看這本集子,我都在有意無意之間,把書名念成了“天地瑞安”。所為者何?天大地大,瑞安為大;瑞安是林新榮的家鄉,就像我們許多人一樣,天地之間家鄉當然最大,觀念家鄉或情感家鄉,常常在人們心中深種並作祟,任何人都自不能免。
事實上,於詩家而言,深種容易作祟也難。家鄉因其熟稔而常常無睹而淡然在心,因其難於隔岸觀火,而深陷其中而鬱結於心,終致難以落實於文字。這個表述,可以套用文藝理論上的觀點,即:審美需要保持與對象的適當距離。不能距離,何來常新之美、清晰或蒙昧之美?賀知章之鄉音未改兒童笑問,餘光中之隔海鄉愁,之所以膾炙於人口便是“距離”極端的明證。林新榮生於瑞安長於瑞安,無詩為幸,有詩則未可知,因為熟視卻不能無睹,親近卻要保持距離,多麽不易。但林新榮作做到了,試讀他的《早晨的瑞安》:
早晨的瑞安
被車流、汽笛、打樁
以及廣場上的老年腰鼓敲醒
帥哥,靚女
顯現在虹橋路上——
眩暈的時尚
動感的時髦
外灘霓虹這時
隱去了
啊
依次排開的五座飛雲江大橋
像一麵攤開的手掌
(有人說是流動的經絡)
伸向遠方
一同奔出去的
是塘下汽配、馬嶼眼鏡、仙降橡膠鞋……
林新榮脫身於“群眾”而退至某個高度,俯瞰隱現於晨曦中的“瑞安”:這古老的、日日而新的現代之城——一個彩色的、極富動感的白描瑞安,他隨意抓取幾個典型的物象,卻使塵世的喧嚷之聲,雜遝之色,均已入得畫來。
當然,以上這段話,並不是我最想要說的。天呈瑞祥,地得安寧,天瑞地安於現世而言,本來就是天地之間的人,所擁有的最高的理想圖景與追求。紅塵翻飛、喧嚷雜遝,所傳達出的氣息,正是萬物的和諧相安,是人世間的另一種寧靜。而作如是想時,我倒覺得,如果沒有第二節第一行的這個“啊”——這一聲有些莫名的抒情式感歎,這一首小詩或許幾近於完美了。因為事實上,在林新榮,他隻是一個塵世的觀賞者,而非一個融入其中的強勢抒情者。縱觀他眾多的詩作,他更多地傾向於安靜、緩慢的敘說,他所捕捉的正是瑞安經濟大潮那鏗鏘節奏裏最寧靜的文化鼓點;整個集子中的詩歌所滲透出來的氣息,幾乎都是鄉土的、質樸的,輕靈的、飄逸的。再讀他的《玉海廣場》:
流水、噴泉、雕塑
更年輕的是那些小孩
拉著風箏在飛
幸福就如同
小花傘,有時
極易掌握在手中
隻要你俯下身來
是的,俯下身來
就如同此時石椅子上
熟睡的人
季節已是盛夏
還有什麽說的
從天上降落到人間
你隻需要一點點綠陰
廣場當是最熱鬧的去處。然而他“俯下身來”,所掬起的恰恰是一捧最寧靜的清流——盛夏裏的“一點點綠蔭”,全然沒有“眩暈的時尚”、“動感的時髦”。或者說,他之所謂的人生之幸福,是從生命深處蕩漾到臉上的那一絲靜靜的笑容,如同“小花傘,有時/極易掌握在手中”。換一種說法,林新榮的觸角雖然伸及了瑞安本土的各個角落,但他最願意傾聽的不是那份熱鬧的“市”聲,而是與他寧靜的心靈相應和的天籟之音。在讀《江灣》這首詩時,我更加體會到這一點:
我要將三兩隻野鴨的振翅聲
歸到這一片靜謐裏
此刻
嗡嗡爬行到葦葉上的時間
以及搖曳時間深處的寂寞
最為迷人
移動的雲層下
我躺在陽光與蘆花間酣睡
忙碌的小蟹
以及小蟹嘴邊輕吐的白沫
和我無關
緩慢上漲的江水
和小蟹無關
放下他的詩集,再去勾看林新榮博上沉下的文字,綜合起來,我很想用“休閑式寫作”來命名他的創作生活。有人說,他的詩作是古典的,在審美上與當下主流詩歌大異其趣,與現代生活相一致的人的緊張、快速、壓迫以及由此帶來的焦慮、惶惑、幻變、沉重等等,似乎在他的詩歌中沒有得到充分的呈現;有明顯的不在場感;對閱讀者形成的震撼或是留下回味還有點不夠等等——而這,在我看來,也許正是詩歌之“現代性”另一個極端的表現吧。
詩歌應當是什麽樣兒,誰知道呢,可能就是林新榮下一首的那樣,但最最重要的是不累。
侃得不好,請林新榮和朋友們批評修正。
2008年4月5日淩晨於孝陵衛,初稿。
http://www.rqpoem.com/bbs/ShowAnnounce.asp?boardID=1&RootID=59913&ID=59913
http://blog.sina.com.cn/u/126239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