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樂無窮

上帝不響。如歌單車。
Tune Your Ride. Every Day. Amen.
"Bicycling: Big Brainpower Booster."
個人資料
stillther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中國是否還要做自行車大國?

(2007-06-30 10:32:49) 下一個

中國網 | 時間: 2007-06-10  | 文章來源: 瀟湘晨報



自行車在中國很普遍。(資料圖)


  不久,《華爾街日報》以一版半的篇幅報道了世界各大城市的自行車熱。中國作為頭號自行車大國,竟隻在文章的最後被當作反麵的例子提及:2005年,北京有30.3%的人騎車上班,比起2000年來下降了8.2%。如今自行車最盛的地方已經不是中國的城市,而是阿姆斯特丹。那裏有大約74萬人口,70萬輛自行車,40%的人騎車上班。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騎車上班,政府在市中心還提供“公用自行車”,自行車道和機動車道也大多分行。如果以自行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方便性來衡量,中國很快將不是自行車大國。

對許多人來說,當不當自行車大國似乎並不重要。因為自行車是不發達的標誌,是沒有私人車的結果。但是,看看當今的世界:自行車興盛的地方,往往是發達國家,即使在美國這個地廣人稀的汽車王國,騎自行車的大多也屬於中高產階層。甚至在科羅拉多的博耳德市,騎車上班的人已經達到21%。可以說,在發達國家,自行車行情看漲,在中國則行情看落。

是中國人不願意騎車嗎?當然不是。根據《經濟學人》的數據,中國擁有私人車的人僅占人口的1%,公共交通又不發達,自行車是大多數人生活之必須。但是,大多數城市,都是圍繞著這1%的人的利益來設計交通體係。根據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去年底的調查,九成受訪者認為騎車族被忽視了。在那些放棄騎車的人中,34%是因為騎車越來越不安全,19%是因為騎車越來越不方便,18%是因為出行距離遠了,隻有11%是因為買了車,另11%是因為公交係統改善。而調查還發現,自行車道被擠占,自行車道越來越窄,沒有停車地方,配套服務少等等,是騎車變得不方便的主要原因。

再看看發達國家的情況:哥本哈根計劃在未來三年增加一倍的經費,來修建自行車的基礎設施,丹麥則計劃增加兩千公裏的自行車道,阿姆斯特丹將在主要的火車站修建有一萬輛自行車容量的停車設施。這兩個城市還都有教移民騎車和訓練孩子騎車的課程,並正在建設自行車專用橋梁。巴黎將在全城以低價出租數千輛自行車。紐約也準備在交通擁擠的鬧市向私人車收費,同時增加自行車的車道。

騎車也變得越來越安全。美國隨著騎車人的增多,自行車事故減少,禁止機動車輛的自行車道越來越多。在丹麥,騎自行車死亡人數從2004年的53人下降到2006年的31人。哥本哈根對騎車人保護得如此之好,乃至騎車帶頭盔都顯得有些“冒傻氣”。不僅孕婦騎車,孩子騎車,有人騎車還端著兩杯咖啡,或者吃香蕉。另外,機場也有許多自行車的停車位。

歐洲人喜歡騎車,開始主要是因為交通擁擠,騎車上班更方便。現在則因為環境意識增加。根據歐洲經濟與社會委員會的分析,短程的汽車交通排放的廢氣,占汽車廢氣排放總量的6%。荷蘭自行車聯合會不久前的報告也指出,如果現今荷蘭7.5公裏以內的汽車旅行被自行車替代,全國的廢氣排放量將減少240萬噸,這是為達到《京都議定書》所規定的廢氣排放削減量的八分之一。阿姆斯特丹已經成為世界的自行車之都,許多路都對汽車封閉,汽車的停車費奇高,但鎖自行車的停車架卻遍布全城各個角落。倫敦、慕尼黑、蘇黎世和幾個美國城市的官員都到阿姆斯特丹學習其以自行車為中心的公交係統。挪威則希望將自行車旅行在所有旅行中所占比例由現在的8%提高到2015年的16%。瑞典則希望把這個數字從現在的12%提高到2010年的16%。

中國作為自行車大國的衰落,是城市忽視大多數市民利益片麵追求發展的結果。比如,城市建設把越來越多的市民趕到城郊甚至遠郊。上班遠了,騎車就變得不現實。可是,遠距離通勤完全可以用地鐵或輕軌與自行車結合。二十年前,北京地鐵站周圍就堆滿了自行車,空間擁擠,秩序混亂,而且還收費。而阿姆斯特丹一個七十多萬人的城市,竟要修萬輛自行車的停車場。中國千萬人以上的城市,有這樣的服務嗎?在丹麥,買一輛汽車的稅高達180%,大多數歐洲城市都有極高的停車費。相比之下,在中國開車太便宜,騎車太累。

現在所有中國人都要好好想一想,放棄了世界第一自行車大國的地位,我們付出的代價是什麽?(薛湧)

http://www.china.com.cn/review/txt/2007-06/10/content_8366391.ht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