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樂無窮

上帝不響。如歌單車。
Tune Your Ride. Every Day. Amen.
"Bicycling: Big Brainpower Booster."
個人資料
stillther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陝西紅拳要重振昔日輝煌

(2007-05-26 18:23:14) 下一個
陝西紅拳要重振昔日輝煌
 
 
 

拳師們在練武。

  □文/圖記者周媛 

  特別提示

  提起陝西紅拳,當下許多年輕人可能比較陌生。它起源於秦朝,發展於唐宋,興盛於明清,在民國時逐漸走向衰落。它來自於陝西民間,雖經曆了千百年的風雨滄桑,但仍擁有頑強的生命力,那些曾行走江湖、扶貧濟弱、行俠仗義的拳師們依然為人們所崇敬、懷念。作為發源於陝西民間的重要文化遺產,省文化廳已將陝西紅拳列入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日正式上報國家文化部,搶救、發掘、保護、傳揚這一民間武術瑰寶的重大行動引起世人的關注。陝西紅拳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拳術,眼下還有多少人在練?記者近日進行了深入采訪。

  秦時紅拳已顯雛形

  在南郊一個幽靜的院落裏,記者輾轉找到陝西紅拳文化研究會,屋裏人來人往,顯得十分忙碌。研究會秘書長兼副會長邵智勇、副會長李少陽都是豪爽之人,他們從五六歲起開始練拳,練了50多年,跟紅拳結下不解之緣。

  應記者要求,幾位拳師換上輕便的練功服,當場比試起來。五六十歲的人出手比年輕人還利落,“掏腮掌”“龍探爪”“雀地龍”“猴王鏡”幾個紅拳實用招法練得虎虎生風,功力相當深厚。

  “說到拳術,人們熟悉的太極拳、少林拳發源於河南,形意拳源於山西,惟有紅拳出自陝西關中,但因為宣傳得少,不為更多的人所了解。”邵智勇說。陝西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同時也是中國武術的發祥地之一,據《中國武術史》記載,秦時就已出現了對練套路,而且最早盛行於“三輔”即今陝西關中一帶。西漢京城長安附近地區,是關中拳最早出現的地區。據傳,秦王嬴政每打勝仗的慶功會上,武士必“擊皮為鼓”(跳拍打舞)以示慶賀,這被看做是紅拳的雛形。關中拳到了宋代稱為“西家拳”,明清時正式定稱為“紅拳”。

  “為何稱為紅拳?”邵智勇介紹說,從宋末到明清,關中拳在陝西特別盛興,民間練者眾多,用陝西方言講就是“耍紅了”,稱“紅”拳有取其興盛、吉祥及絕好之意。

  拳壇名家力推紅拳發展

  紅拳發源於陝西關中,由於關中地理位置相對封閉,紅拳在發展中受到的外界影響較少,千百年來,這支武壇奇葩在三秦大地上開花結果,湧現出眾多拳界名流,他們在紅拳的發展曆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於今天的人來說,他們的名字已是那麽遙遠,但在當時用“如雷貫耳”來形容毫不誇張。據史書記載,乾隆年間常子敬,嘉慶年間張景文,道光年間張真、光緒年間閻書勤等,皆是紅拳名家。到了道光、鹹豐年間,陝西紅拳不斷汲取別的拳種的實戰招式,逐漸進入到鼎盛發展時期。在眾多練拳練武人當中,三原“鷂子”高三(高占魁)、臨潼“黑虎”邢三(邢福科)及潼關“餓虎”蘇三、“通臂”李四等遠近聞名,被譽為“關中四傑”。四人皆精於紅拳,並在原紅拳的基礎上,吸收南北多家拳法之長,形成係統的紅拳體係。這些拳壇高手的傳奇經曆在民間廣為流傳,至今令人津津樂道,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鷂子”高三。

  “鷂子”高三行俠仗義,曆來被陝西武術界尊為一代紅拳宗師,陝西地方誌編撰的《高三史略》記載:“道鹹豐年間,紅拳大盛,高三為魁”。《中華武術大辭典》介紹高三“號春明,清末陝西三原陵前鎮高家壕人,隨數名武林高手習陝拳,成年後遊曆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湖北等各省,遍訪名師,學過少林、通臂,精於猴拳,聲聞關內外。”

  高三排行老三,幼時天資聰穎。少時曾拜三原清麓寺圓淨長老為師,此人原為少林寺武僧,因反清複明而遭到清政府的追捕,先後到過五台山、峨眉山,最後落腳到清麓寺。高三隨圓淨長老研習了少林五形、羅漢拳及輕功,憑著過人的天資,輕功大進。高三成為紅拳開派大師,多得益於在此學藝。據傳,在學功間隙的一次探親中,他父母讓他去果園摘柿子,高三不用夾杆,而是大施輕功技法,輕舒猿臂,隻用了一頓飯的工夫便將一大樹的柿子摘完,目睹者為之震驚。

  在圓淨長老指點下,高三還奔赴山東、河南遍訪名師。當年有一件事在陝豫兩地可謂婦孺皆知:有次高三行至洛陽,拜當地“飛腿”丁門慶為師,可三年下來也未得其要領,聰明的高三心生一計。一日,師傅外出,師母正在案頭和麵,他趁師母下麵時,出其不意,照其左肩猛擊一拳,師娘耳聞風聲,未等高三掌心接近,倏地轉身後仰,從胸前發出一腿將高三踢出丈餘摔倒在地。師娘用的是少林裙裏腿,乃絕技也。高三就地磕了三個響頭,告別師母登程而去。其師回來後,師母告之前事,其師笑曰:“他就是為了這一腿,今已被他得去。”時有三原縣一秀才因此做打油詩一首:“學藝明春太認真,千裏迢迢拜師尊,猛向阿婆施巧技,贏得師娘腿一墩。”

  道光二十一年,武林群英匯聚渭北以武會友,高三亦邀赴會。在與享有盛名的拳師邢三、蘇三對陣中,高三演練的少林拳法快似流星,神勇異常,最後奪魁,藝震渭北,被譽為飛腿鷂子。渭北盛會後,高三與邢三、蘇三義結金蘭,世稱陝西紅拳“三三”,至今各省仍將紅拳稱為高家拳、鷂子拳。

  清代以前,關中紅拳雖曆史悠久,但招數古老分散,研習者無所適從,高三根據自己學的少林拳法和技擊實踐,對紅拳大膽改革,融入了少林拳技,並與邢三、蘇三、李四等博取各種拳術之長,創編出一套以“撐展為母,勾掛為能,化身為齊,刁打為法”的四究拳。看似花哨,卻非常實用。自高三將少林拳法融入陝西地方拳後,紅拳的技擊性增強了,使三秦大地及西北各省名家輩出,後繼有人,曾名揚全國的趙長軍、楊寶生等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紅拳招式彰顯陝西人性格

  在武術界,素有“東槍西棍關中拳”的說法。紅拳集內家外家之長,帶著濃厚的西北民風,姿態優美,外柔內剛,突出一個“巧”字。幾位拳師在如茵的草地上兩兩對練,一邊“過招”一邊給記者講解:“紅拳講究勢輕勁柔,氣順招圓,以心意為根,用意不用力。打法以步製人,刁打巧擊,與其他拳術相比非常實用。這就跟陝西人的性格一樣,不喜張揚,不耍花拳繡腿,關鍵時刻卻能以奇製勝。”

  鹹豐年間,四川巡撫衙門有一教頭馬海子,臂力過人,他曾掛出“拳打陝甘兩省,腳踏蓋世英雄”的招牌,路過陝西會館時每每耀武揚威,既挑釁又欺行霸市,使陝西商人無從經商,會館回陝請“鷂子”高三入川會神腿馬海子。一日,馬海子把幾個打擂者掀翻在地,其氣勢不可一世。高三氣憤不已,跳上擂台與之交手,高三施展少林輕功躥奔跳躍,閃展騰挪,根據自己所創的“雲裏顯聖”及“判官脫靴”等連環招法,暗取其下襠,將其打翻。像這樣行俠仗義、除暴安良的拳師在關中大有人在。

  邵智勇秘書長介紹說,紅拳在西北五省十分盛行,帶有濃厚的西北地域文化色彩,當年西北軍中士兵多習練紅拳。抗戰時期,抗日義勇軍中大刀隊官兵也多習練紅拳。在民族危難之際,一大批武林誌士挺身而出,投身革命隊伍,如紅拳高派傳人胡景翼將軍、楊誌先生,周至啞柏鎮抗戰英雄陸傑等。“農村逢年過節,那些耍社火、舞獅子的民間藝術高手大多練過紅拳,身上都有功夫,動作靈活矯健。”

  在陝西紅拳文化研究會,記者翻看著拳師們拍攝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一張張老照片,這些照片雖大多已經發黃和汙損,但仍能感受照片上人物的英武之氣,領略到一代拳師的風采:幾十名習武者密密匝匝地圍在一起,當中就座的師傅們眼神炯炯地盯著鏡頭,一色黑衣黑褲;前麵是一夥剛入武行的孩子,不少打著赤膊;後排的青年拳師們則高舉刀、槍等家夥,擺出各種造型。還有一張照片是七八名拳師一律著對襟大衫,頭戴黑禮帽,敞開的衣襟裏現出飽滿的肌肉,他們兩兩對練,各不相讓,姿態十分優美。“當年大雁塔地區的古廟會相當有名,每逢廟會拳師們都相約而來,比武切磋,場麵非常熱鬧。”邵智勇介紹說。記者手中的一張老照片真實記錄著雁塔廟會上拳師以拳會友的盛況:偌大的廣場上拳師們各亮絕技,爭打擂台,老百姓將場子四麵圍得水泄不通,不遠處的大雁塔顯出特有的古樸凝重。從這些老照片中可以看出,陝西紅拳拳技高超,組織紀律嚴密,顯示著頑強的生命力,在民眾中影響廣泛。這些圖片資料都是陝西紅拳文化研究會千方百計搜集而來,老陝的“精氣神”在這些拳師身上得到最佳的注解,彌足珍貴。

  競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從全國解放到1994年長達近半個世紀時間,由於種種原因,我省再未開展過陝西紅拳類的比賽。目前,紅拳的套路和技擊方法掌握在少數老拳家之手,隻是在小範圍內進行傳播,極少有專著遺文傳世。拳家相互之間很少交流,而且學練陝西紅拳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傳男不傳女”這一封建思想對陝西紅拳的發展影響甚深。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掌握絕技的老拳師漸漸離世,許多優秀拳種套路將麵臨藝絕人亡的境地。於是挖掘整理和保護陝西紅拳這一文化遺產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在陝西武術界知名人物馬振邦、邵智勇等的努力下,“陝西地方傳統拳種研究會”於1995年4月成立。研究會成立後規範了部分紅拳套路,為推廣普及陝西紅拳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沒有花政府一分錢的情況下,共舉辦六屆全省範圍的大規模紅拳類比賽,先後有324個代表隊,2782名運動員參加比賽,參賽運動員最大年齡73歲,最小年齡6歲,盛況空前,在全省各地掀起一股“紅拳熱”。2003年10月和2004年8月,陝西地方拳研究會兩次組隊,代表陝西參加在遼寧阜新和遼寧葫蘆島舉行的首屆和第二屆全國傳統武術大賽,共榮獲31枚金牌,為三秦父老贏得讚譽。

  為了保護陝西紅拳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2005年7月,“陝西紅拳文化研究會”應運而生,首次把陝西紅拳與文化提高到武學的高度來弘揚。陝西省文化廳副廳長劉寬忍曾習拳多年,他深有體會地說,紅拳具有獨特的魅力,不僅因為它內容豐富,拳法多變,還在於它蘊含著深刻的東方哲學思想。自古以來,陝西民間的紅拳老師十分注重武德教育,傳徒授藝時,先要考察其品德,再觀其行方可教之。紅拳講究內在的鍛煉,意識的修煉,“練時無敵當有敵,戰時有敵當無敵,沒人當著有人練”,以此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自古武術注重“以德為本”,摒棄武林中的門戶之見,誠信正義、拚搏重德就是紅拳所要弘揚的文化內涵。

  在陝西紅拳文化研究會裏,記者深切感受到這些人對武術的癡迷,以及紅拳帶給他們的樂趣。這些年來,研究會上陝北、下陝南,走關中,遍訪三秦大地紅拳前輩,挖掘整理出大量第一手的拳法拳譜,進行係統編排,使初學者少走許多彎路。

  “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據保守統計,陝西目前有十多萬人習練紅拳,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在公園廣場,社區空地,清晨和周末就會出現習拳練功的情景。紅拳既可防身自衛,又有很高的健身功能。研究會副會長靳根省說自己的小孫子從四五歲時學拳,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雷打不動,不僅武藝見長,還磨練了意誌,在紅拳比賽中已獲得兩枚金牌。記者還獲悉,今年八月份,陝西紅拳文化研究會將會同中華武術雜誌社等單位,在臨潼舉辦首屆中華武術傳統拳演武大會,目前這場武術盛會正在緊鑼密鼓籌備當中。

  一代武術大師李小龍在論說武術家的修為時,以水為武術的最高境界。他認為“功夫是一種特殊的技巧,是一種精巧的藝術,是一種必須使智慧與技巧配合的精妙藝術,而不是簡單理解的體力活動。”正在競爭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紅拳,紮根於擁有深厚曆史文化底蘊的三秦大地,正待重振昔日的輝煌。


http://www.xawb.com/gb/news/2006-03/27/content_827059.ht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horse625 回複 悄悄話 紅拳這篇讓我意識到老兄是陝西人了,再仔細端詳一下老兄的照片,還別說,真跟兵馬俑的臉挺像的!
stillthere 回複 悄悄話

騎樂無功蓋世。嗬嗬~~
虔謙 回複 悄悄話 好奇, 騎樂會武功嗎? 象這很棒的紅拳?

新的一周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