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噱者?——再說春晚
(2010-03-07 08:55:47)
下一個
不喜歡趙本山今年央視春晚的小品《捐助》,但更不喜歡當今所謂學者的嘩眾取寵。現在的學者都怎麽了,你要是有張藝謀或馮小剛的票房影響力,要不向蝸居能道出百姓關注,喊兩嗓子也未嚐不可。可拿趙本山小品惡狠狠的說事,有點不厚道。
不就一小品嗎,喜歡就看,不喜歡換頻道呀,哥幾個別一棵樹上吊著啊,又不是做行為藝術的風鈴。
這不還沒出正月,學者吳祚來就青著臉用不尊重弱勢群體,掄圓了給趙本山的小品《捐助》一悶棍。好像不解恨,教授王曉華又披掛上陣,前麵用悶棍,這位更損,直接扣一屎盆子給趙本山。還有更狠的肖鷹,直接對著央視春晚踢館。很有一種磨刀霍霍炮製文字獄的殺氣,可幾位書呆子的腔調明顯有著烏邦拖的脂粉氣,而且整個兒落入高大全的定式,因為沿著幾位學者的邏輯給《捐助》倒策一下,一準兒會演繹出樣板戲似的《捐助》,不是嗎?!
是的,誰都期望捐助者慷慨大度,向蓋茨似的,而且沒完沒了;也盼著受助者人窮誌不短,日後學成棟梁知恩圖報。可現實生活就是素麵朝天!很難有如幾位學者期盼的靚麗傳說。俺當然堅信有,可惜聽到看到隻是少數,這些受助者,他(她)們多數本來就處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低層,磕頭感恩戴德沒有什麽啊,怎麽的?還得向GM的老總坐著自己的飛機接受政府資助,才不封建?小品植入的廣告有些多?可以肯定的推斷,廣告的植入在各行各業,今後隻能是越來越多!一方麵追捧西方的市場經濟,而真麵對時又驚惶失措,是開放還是保守?!一方麵非主流標榜自己,可多數時候又在傳統中固守著。陽光點,多為熱心捐助的主題喝彩,讓弱勢群體能被更多熱心的人牽手。千萬別將文革時的文字獄再現已經改革開放三十年後的今天!
小品中捐助者也就是兩位普通農民,也說不定日後他們還會有些心痛那血汗錢,盡管烏龍了,不管是滿臉無奈說出的:大義滅親,還是啞巴吃黃連的道白:誰大人能幹這事,但他們最後畢竟沒打碎善舉,單憑這,就應該豎起大拇哥,爺們。人性的弱點和人性的善良體現的淋漓盡致,這本身就是真實的人文的光芒,他們就像《聖經》中路加福音裏,將僅有的一元錢捐出的窮寡婦一樣,光芒四射!!
還有,就算寡婦有以身相許的念頭,為了孩子也不為過,有點荒唐和愚昧,但更綻放母性的光輝!其實這和古今中外英雄救美人並演繹出的愛情故事如出一轍。可悲的是,附庸風雅的學者們(部分)更追捧英雄和美人的傳奇愛情,而歧視擠兌農民和寡婦質樸真情。如果是108個餃子撐的,還情有可原,這幾位顯然不是!要說這幾位出發點,俺堅信他們還是出至憤世嫉俗有正直的一麵,但同樣也會讓人更多的感到所謂的學院派對草根出身的趙本山有模有樣走到今天,有點惱羞成怒。
王曉光的文中: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就反映了這種歧視性心理:寡婦生存於不“正常”家庭中,不被任何男性合法占有,因此是任何男人可以占有的對象;與此相應,大多數寡婦都被想象為性欲旺盛者,時刻等待著男性的隨機占有和永久占有。《捐助》諷刺某農民時常幫助寡婦,表麵上是暗示這位農民好色、不正經、愛在性的方麵占便宜,實際上是暗示:寡婦乃“非正常女性”,低於女性平均高度和平均價值,接近她們的人也分有了這種“非正常”乃至低賤品格。
寡婦門前是非多,是有歧視成分,但以陽光的心態去理解,更多的是用心良苦的善意提醒。而王曉光推演出“占有”和“性欲”說,絕對是淫者見淫的高見,這哥們夠猛的。
學者們,別做噱者,丟人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