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轉貼】35歲後IT人的憂慮:IT人離開IT還能幹什麽?

(2006-11-27 11:28:06) 下一個
今天一位同事(已三十多了),被老板叫到他的辦公室去。老總對他說,由於效益不好,公司不再和他續訂到期的合同!我看到他很落寞地離去。他前年才結婚,還供著房子,老婆孩子要養,這一下子就失業了,而且又是快過年的時候!我跑去和他道別,他沒有說什麽,隻讓我好好幹,公司還是大有前途的。
  
  他是一個好人,在技術上決不保密。記得三年前我剛進公司的時候,他正是公司的主力,他對我這個應屆畢業生十分關照,隻要我不懂的,他一定盡力相告。那時公司的老板也很器重他,可能是正當壯年的時候(還有很多剝削價值)。但自去年開始,公司轉向了。NET平台,我們都去研發新技術了,原有的PB老版本程序基本上都由一些老程序員來維護(可能老板想他們年齡不小了,學新技術有些障礙)。公司產品的升級工作進展很快,PB版本的程序越來越少了,我們晚上經常加班,而他由於年齡和家庭的緣故,並不經常加班了。我漸漸地從老板對他的態度的變化——從最早的極為欣賞到一般到漸漸地嫌棄。今年公司的效益不太好,也許正是到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時候了?
  
  上世紀末那會兒,曾有“做IT,35歲就可以退休”的說法,曆經滄海這麽多年,35歲退休成了童話,35歲的職業坎兒卻無法讓眾多IT人回避。有人說,可以轉為管理,然而管理的一條線就像窄窄的獨木橋,又有多少人可以通過呢(據統計平均大約一百個程序員也就隻有一兩個做管理的機會)?轉向傳統行業?已經30多了,能再重新來過嗎?絕大多數平凡IT人的出路又在哪兒呢?
  
  35歲對於IT人是個坎兒,過了這個年紀基本技術生涯即告終結,這是IT界多數人認可的。所以,也讓IT人著實為35歲後的自己生了不少憂慮:IT人離開IT後能幹什麽?
  
  印象中的IT人都因為職業的緣故而木訥寡言。他們與機器溝通的能力顯然優於與人溝通的能力。從機器到人,IT人必須跨過來。
  
  IT業的技術語言過於狹窄。社會卻是複雜的。IT人的知識麵不夠廣泛。社會上不需要人人都懂如何設計程序,但IT人卻必須要懂社會。
  
  IT內的項目,有些人也有些經驗,但這些經驗性的東西多數是專業性的,個別種類項目的經驗能否轉化為普遍的社會經驗,也確實需要時間。
  
  這些劣勢,可以說,凡是地球上的IT人大概都知道。除了IT,要重新換個活法一時還真的玩不轉。
  
  但IT人畢竟是IT人。IT是高薪行業,IT人從業幾年十幾年,一般都有了一定的物質基礎。這是IT人比其他行業的人具有的優勢。
  
  有了這樣的物質基礎,我認為,後IT人的關鍵是要實現思維方式的轉變:從技術性思維到社會性思維,從而開創人生事業的第二高峰。
  
  技術性思維是麵向機器的、僵硬的、封閉的、單向性的;社會性思維要求是麵向常識和社會的、靈活的、開放的、多向綜合的。後IT的人士最需要的是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
  
  思維一轉天地寬。後IT人會發現社會比IT裏麵其實更精彩。
  
  後IT人可以走出來幹銷售。這個工作富於挑戰,而且收入與工作業績直接掛鉤。IT人有很強的技術背景,更擅長發掘產品性能的優缺點,對於IT產品的介紹具有權威性,容易被客戶相信。
  
  後IT人可以走出程序迷宮來做培訓。IT人在運用某一技術語言上相當精深,另外他們在技術研發中的實戰經驗,對於學員來說也是相當寶貴的教學資源。
  
  後IT人也可以由直麵數字轉為麵向眾人做谘詢。成功的谘詢師決不會因為年齡而貶值。有過實際項目經驗的IT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非常強,出身IT的人作為谘詢師是其他行業人士無法取代的。還可以做老板,做IT活動策劃等等。
  
  需要提醒的是,思維方式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離開IT,IT人所要做的是不斷調整自我,保持對社會的參與激情。閱讀一些人際溝通技巧之類的書籍是必要的,還可以參加社會活動,給自己洗洗腦,從以數字中心、個人中心的思維方式轉換到以人為中心、社會為中心的模式中。要注意多與人溝通。同時,個人應該盡早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並根據新的事業來重新積累,不斷升級完善自身的“軟硬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