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的家

一個伸懶腰的地方。
正文

我的professional guidance.doc

(2006-11-05 12:44:31) 下一個

精算這一行讀書考試加工作,我也作了快5 年了。最近開始考最後的一門大試,考完了就算fellow, 功德圓滿了。但是發現很不容易。總共16 門試,前麵考技能,後麵考綜合素質。用中國道家的話來說,就是該練氣了。作為精算師,你簽了字的報告是保險公司以及以外的人做決策的重要依據。所以不光你的技能很重要,你的個性和人品也很重要。最後這一門要求知識貫穿法律,社會和經濟。Notes 隻有500 來業,但是background reading 卻是貫穿10 年所有業界的paper. 但是考試還不是照搬paper, 考得是analysis, synthetic and critical judgment skill. 最近讀的書, 主要跟原則有關係(professional principal. 我很有心得,覺得很多原則可以適用很多其他的地方,跟大家分享一下。

1. Judgment rule one ( 一條判斷準則): Make best assessment base on the CURRENT and past information (根據現有的和過去的條件作盡可能最準確地判斷。)
聽上去很平常。是吧?但是這確實是很重要的一條準則。很多公司利用精算師預測未來的金融市場。但是未來是不可預測的。精算師所能提供的幫助是根據過去對未來作最好的測算。. 所以對我們來說,現在的和過去的信息是預測的根據。
如果預測的小概率事件發生了, 不幸公司丟得不少錢,當然會怪罪你。精算協會隻要證明根據當時所有可能的information, 你的判斷是合理的, 你就是對的。這是一個行業準則。現在英國的pension loophole 就是這樣的。5年前股市上揚,投資會保率在10-20% , 精算師做的預測是8%,平均在將來40 年,是合理的。 現在股市下挫,很多人怪精算師,但是我們從行業準則來說, 沒有不對。所以沒有人因為這個被disqualify. 整個業界在等股市回升。

我個人覺得這也可以試一個生活準則。生活中有很多時候要做選擇:出國,回國,學習那個行業,工作。隻要在當時那個情況下你還會做同樣的選擇,那麽就沒有什麽好後悔的。你又不可能預測未來,何必和自己過不去?我媽總是說,你要是不離開上海,大概第三套房子都買好了。可是回想當年,不出國我又怎麽知道我想要得是什麽?同樣,很多再回國論壇的人說,如果我先在回國,就把我出國給否定了。這樣想很可笑。出國與會國都是 based on the current and past information available, 自己覺得隊就行,管別人想什麽呢。Information 也是會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你會有更多的信息,從而可能作更informed decision 或則 change decision. 總之, 自己回想,如果再不了解未來的前提下,你指要做了最informed 決定,就沒有必要後悔了。

2. Principal and Stipulation (原則和條規)

幾年前,在一次業內同行討論會中,在討論
Anderson 倒閉的教訓中,被問及為什麽安德信德會計師會犯錯誤。一位英國的毛頭小夥子說因為美國沒有相應的約束professional 的法規。引起了大家哄堂大笑。

美國的會計法規嚴而且密。討論的結果使因為美國的會計遵循了條規(stipulation),但是沒有遵循原則(principal), 那就是要truly reflect the movement in the account and enable the shareholder make informed decision

英國的法律時英美法(civil law in contrast common law 大陸法。之間誰好誰壞有百年的文獻不是我所能討論的。英美法 based on principal,所以用jury common sense reasonableness, fairness. 法無定法,完全看當時當地的情況來判斷。他的principal 就是你不可能同時站在同一條河裏。過去的案例時reference 來把握這個公平的度,但是也不能overriding 現行案例。

在這種思維下,英國人不拘泥路老經驗,相信沒有一個老師說根據我的經驗一定是這樣的。他們跟注重教你Principal. 和我們中國教育不同,沒有老師斷言什麽,而是要你自己去判斷,以形成你完整的人格。所以剛來時會覺得英國學習沒有教什麽,但是很多principal 是要反複驗證的。從長遠看英國的教育注重素質,用中國的話是練氣。 所以在國際上的地位很高。

基於英國這種 on principal 得思維,每移民到一個新的國家,他們就會根據 common sense 建立自己的製度,所以他們的製度是最符合當時當地的國家。如果時過境遷,人的 common sense principal 會跟著變動。

英國自己的法令變化也是很及時地,記得原來那個公司就在西敏是對麵,每每有跟我們有關的法令的討論,老板就會叫我帶個本子去聽。如有新法,我們公司是在第一個谘詢的名列中,全公司,包括年輕人都會受到email 問意見。然後由一個總回答。一般一個政策出台,一定會有1 到兩年的 consultation period. 以保證沒有大 loser. (或者 loser 接受現實)

雖然我對英國諸多不滿,nhs拉, 火車拉,但是不得不承認,他們人懶,但係統效率高,沒有太多的人力浪費。他們的科學知識積累效率也很高,即使有人失敗,也會做為教材說此路不通,而不至於被某些精英們稱為 loser.

我個人覺得生活 based on principal and common sense 是更鼓勵新思維得,有新想法的年輕人不會受到壓製,因為老主宗這麽說。記得我爸媽總說他們的老經驗對我們有用,我不厭其煩他們的嘮叨。現在找到理論根據了。他們的生活和我一點也不一樣,各人情況個人對待。哈哈。

無莫同學說我是精英,言過其實,我隻是一個普通的professional.
一個社會的發展不是靠幾個精英推動的,靠的是每一個社會成員各司其職,各盡其才。 所以輿論的寬鬆很重要,否則還沒說什麽就被幾個精英給拍死了,大家都不敢說話了。精英為了保持精英的名號,不得不加倍工作,最後給累死了。相信這不是大家想要的社會。我想要得是一個大家能持續貢獻,又不許犧牲自己太多的環境。百家爭鳴的時候我國最昌盛,希望能在實現那個時候的樣子。




3. Common sense
這個在精算很重要。 如果你用很繁複的算法得出的結論違背 common sense 的話,要以common sense 為準。當然從業時間越長,數據分析越多,越對行業了解,common sense 越準確。 一個精算師成才時間很長,710年, 越老越靠 common sense hunch , 都是base on long term accumulation.

個人覺得,越是知識分子,越容易丟失 common sense. 所以應以為戒。赫赫。


4. Intergrity

這個是老生常談了。我不想多說了, 隻想告訴大家一件事情。
上次從美國來的老頭,我嚴陣以待的那個,上個禮拜被炒了。這個老頭在精算屆鼎鼎有名。如果有學精算的一定知道 B-F method 吧?他就是那個F. 他縱橫精算屆30餘年,在55 歲的高齡被fire (注意,不是redundant), 是因為在金融在保險中翻了船,被Eliot Spiltzer 捉住了。(Eliot Spiltzer 是金融界有名的包公,Anderson, Enron 就是他掀翻的。後麵又掀了幾個在金融界赫赫有名的公司,但是行外新聞報道不多,如國有公司被他盯上,第二天股票會應聲而跌。哈哈有一點誇張。)

當時他來的時候我們知道他在被查,但是根據他在精算界的聲譽, 加上這個決定是當時公司高程一起做的,應該沒事,他也顯得很輕鬆。但是沒有用。
後來我們精算在一起討論了一下,結論就是,就算你的頂頭上司教你做什麽,如果違反職業原則(principal)也要拒絕。就算丟工作也不怕,組織(institute of actuaries)會給你提供工作的。赫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中等美女 回複 悄悄話 是在倫敦工作嗎?我也是。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