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5)
2009 (4)
2010 (3)
2023 (284)
2024 (73)
2025 (1)
懷念王老師 – 年輕聰明還漂亮
作者:華西車城
自從不願毫無拘束, 自由自在的發表言論, 而可能導致網管封群, 我退出中學同學微信群, 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然而, 寥寥幾個好朋友私下的微信, 依然暢通。
昨天, 她發來一條微信, 突然讓我陷入了傷感。
“王老師走了”。短短五個字, 我的心情很難平靜下來。
那, 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中葉, 初識王豪老師於成都第三中學。
原本我是不會進入三中的, 也不會與王老師有交集。小學畢業後, 全體同學成建製地升入牛王廟街附近的十七中。如無意外, 我會與大部分西南院同學一道進入十七中學。
文革後的中學, 受社會影響, 打架鬥毆在中學校園內司空見慣。十七中的名聲並不怎麼好, 母親有點擔心, 想給我轉學。自己雖然算不上媽寶男, 但還是聽從了父母的安排, 轉學進入位於布後街一號的三中。
成都三中是一所老學校, 曾叫潛溪書院, 一聽就知道名不虛傳。老成都都知道, 她與錦江、墨池、芙蓉, 一道, 是成都有名的四大書院之一。鑑於中華傳統文化, 這樣具有文化傳承、尊師重教、凝聚厚重品德的書香之地, 打架鬥毆之事, 即便文革之亂, 也斷無市場。總之, 當時父母決定給我轉學時, 就是這麼想的。
對於母親而言, 華陽縣中, 才是她熟悉的。母親娘家在華陽中興, 也算個大家族。當年成都市就是由華陽縣和成都縣合成, 外祖父在成都華陽縣界有家產、有人脈, 尤其教育行業, 華陽縣中, 自然不乏其人。
總之, 走後門成風的年代, 我進了三中。
從一九七三年到一九七七年, 三中的師道尊嚴, 的確得以倖存。從班主任, 國文李老師, 到體育付老師, 歷史王老師, 再到數學甘老師, 曾經給我們演繹過多次尊師重道的典範。在老師怕學生的年代, 實屬難能可貴。
王豪老師, 卻是以另一種方式, 贏得了我的尊敬。想想看, 十幾歲的男生, 又特別善長數理化, 碰到個二十來歲的年輕、聰明還漂亮的女老師, 不藉機多找老師套近乎才怪了。
王老師教化學, 從無機到有機, 外加指導實驗, 她獨當一麵。
雖然在校期間, 我曾經乾過數學、物理、歷史、地理、課代表, 唯獨沒有機會試試化學課代表, 但絲毫不影響與王老師的互動, 大概老師也總是喜歡成績好的學生吧。
成都三中的化學實驗室, 經歷文革洗禮, 居然倖存完好。還能夠開得出實驗課, 在那個年代的成都眾多中學校中, 可說寥寥無幾。
王老師一身白大褂, 亭亭玉立於講台前。她不但精講化學原理, 還要隨時眼觀六路, 嚴防費頭子們在危險的化學實驗環境中, 弄出些不可收拾的響動來。
記得印象最深的一次, 氧化還原實驗課, 用硝酸銀和氯化鈉沉澱氯化銀。洗滌之後, 再用氫氧化鈉加甲醛, 還原提取金屬。因為這個實驗的生成物是銀, 所以對我非常有吸引力。那個年代, 大家都是窮光蛋, 金、銀的東西總是很晃眼。按照正常程序完成試驗後, 便不老實的突發奇想, 不按理出牌, 改變計量, 加速反應, 偷偷乾了一件, 具有挑戰心理的男生們小時候, 最喜歡的冒險勾當。結果試管產生的不是沉澱物, 而是未知凝聚物, 硬邦邦地塞在試管裡。自然, 實驗過後, 這隻試管是清洗不出來了, 王老師當然知道我乾了什麼壞事, 但她沒有一絲責備, 給人留足了臉麵。
在化學教研室請教問題時, 我們與王老師可以各抒己見, 高聲爭論, 絕沒有請教其他老師們, 問問題時的戰戰兢兢, 我們與王老師的關係, 是十分融洽。
那時, 也有不喜歡王老師, 而使壞的同學。在校園內的黑板報上, 出現粉筆書寫王老師名字的地方, 他們擦掉她姓氏最上邊一橫, 還四處招來同學圍觀, 記得當時活生生地氣哭了年輕的王老師。
中學時光, 喜愛動手實踐的我, 自製過不少與科技相關的東西。諸如電動吊車, 半導體收音機, 光控汽車, 自動曝光定時器等實物。基本上是依據手冊或說明書, 依樣畫葫蘆。最多, 也就是日積月累的經驗,增加調試的技能而已。真正能夠用理論指導製作, 還是大學理論學習之後, 可唯有王老師教過的化學反應例外。
當年尤愛攝影, 除了講究藝術的學習, 也善長後期製作技術。自己沖洗膠卷, 放照片, 可謂輕車熟路。市麵上D72、D76微粒顯影液, 現成使用已不過癮, 根據中學學來的化學知識, 化工商店買來原料, 自己配置顯影液、定影液。基本上能夠理論指導實踐, 潛移默化受益於王老師的化學課。
王老師也可謂桃李滿天下了, 二零一七年, 畢業四十週年慶典日, 同學們居然又請來了王老師。
我與王老師重逢, 算起來正好四十年。因為高中畢業後, 去了另一座城市上大學。畢業回成都以後, 大家忙於各自的工作, 加之日後又留洋、安家於北美, 彼此再未謀麵。可王老師依然對我印象深刻, 言談之間, 我們似乎回到從前, 似乎回到年輕的歲月。
聚會之後, 王老師與我加了微信, 斷掉的聯繫重新連上, 師生情誼再續前緣。
返回北美, 閒暇之餘, 每每在全民 K歌上懷舊老歌, 王老師總是一個忠實聽眾, 總會點贊留言。前幾十年的音信渺茫, 靠當下的微信空間, 似乎正在彌補著過去的日子。
我們曾相約, 下次回蓉的日子, 就是再次相聚的時光。我不會忘記王老師, 你在我晃爾糊曦的年代, 帶我走進科學的田園, 種下了日後碩果飄香的種子。
王老師安息, 徒子徒孫們受教於你, 必將獲益終生, 世代不息……
三中每況日下,昔日潛溪風採,可能永遠丟失了。
謝謝海風,人人都應該有個不能忘懷的好老師吧。
荷姐,男孩子們,對長得漂亮的女老師總是記憶深刻。很多西方電影都愛以此題材編故事,不難理解,而我的王老師,不但漂亮,還十分聰明,開啓我們對化學奇妙世界的大門,工科男需要這樣的美麗,裝點深澀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