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77級校友自駕遊美50天(轉載)(十八)著名學府(麻省理工)

(2014-09-28 08:17:22) 下一個
我們先沿著查爾斯河向南,不遠處查爾斯河拐了一個彎,折而向東,且河麵明顯變寬。在臨近哈佛大橋的地方,我們轉向,進入了理工科第一學府麻省理工學院(MIT)校園。
麻省理工學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縮寫:MIT)是美國一所綜合性私立大學,有“世界理工大學之最”的美名。麻省理工學院於1861年由一位畢業於老牌南方名校威廉瑪麗學院的著名自然科學家威廉·巴頓·羅傑斯創立,他希望能夠創建一個自由的學院來適應正快速發展的美國。麻省理工是當今世界上最富盛名的理工科大學,《紐約時報》辰之為“全美最有聲望的學校”。它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學候選世界紀錄。今天MIT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全世界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培養了眾多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人士,是全球高科技和高等研究的先驅領導大學,也是世界理工科精英的所在地。據統計,至2009年,先後有78位諾貝爾獎得主曾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或工作。
跨過馬薩諸塞大道,我們進入了這棟被標記為馬薩諸塞大道77號的大樓。目前入住這棟大樓的是麻省理工學院城市規劃研究部和Rotch建築規劃圖書館。一進入高大、寬敞的大廳,就看見右邊的牆上掛著的麻省理工學院的銅質校徽。校徽是一個圓形的圖案。圖案中間是一個台座,左邊的鐵砧旁邊站著一個旁邊的勞動者,右邊是一個手拿書本的學者。他們象征著威廉·巴頓·羅傑斯和麻省理工學院其他創始人在1860年所寫成的《理工學院的辦學目標和方案》一文中所提出的教育哲學:“為了商業利益,為了文化本身,也為了大眾教育,真正的文化教育應該和工業研究很好地結合”。台座下麵是用拉丁語寫成的校訓“Mens et Manus”(既學會用腦,也學會動手)。台座上方三行字是“科學與技術”。他們都反映了麻省理工學院知識與實用科學相結合的觀點。台座正麵上的“1861”表示麻省理工學院在麻省州注冊辦學的年份。大廳三個方向各有一扇門,通向三條走廊,它們是麻省理工有名的“無盡長廊”的出入口。麻省理工把各種建築以長廊相連,讓學生和來訪者輕易的來往與各建築物之間,以免受凍與外麵的寒冷天氣。通過長廊可以通達招生辦公室、城市規劃研究部、MIT圖書館、工程圖書館、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大園頂禮堂、化學工程部、數學部、公共工程及環境工程部等建築。無盡長廊雖說有點誇張,據說它有300米長。
我們由中間那扇門進入長廊,隻見走廊內人來人往,匆匆而過;房間內有學生在忙碌,似乎在進行什麽實驗。大家都在奔向自己的目標,隻有我們漫無目的的閑逛。不過內急的在此找到了廁所,放下了包袱,也算一項成績。在長廊走了一段,我們來到一個很大的門廳,這就是麻省理工著名的大圓頂(Great Dome)禮堂的門廳。我們沒有訪問計劃,也沒有深入了解麻省理工的意圖,決定離開長廊。從大圓頂禮堂出來,是一個廣場,中央一片草坪,兩邊是蔥鬱的樹木。廣場向東南延伸,一直到達查爾斯河邊的公路和綠地。這裏可以望見查爾斯河對岸波士頓城區鱗次節比的樓群。回望大圓頂禮堂,十根大理石柱支撐的門廊,巨大的圓頂,顯得氣勢不凡。難怪這個建築會成為麻省理工的標誌性建築。看到這個建築,就想起網上流傳的麻省理工學生的惡作劇。把物件放上大圓頂是他們的保留節目。他們曾爬上 “大圓頂”,然後安上了靈魂歌王瑞克阿斯特雷的歌曲《never conna give you up》(從未放棄你)的五線樂譜。有一天,一輛消防車突然出現在標誌性建築“大圓頂”的頂部。正當警察不知如何把它移走時,發現一本說明書,告述了運走消防車的方法。冬天學生們則常把雪人堆上大圓頂。麻省理工學院是世界上頂尖的理工科高等學府之一,可它也有著詼諧的一麵,一群高智商家夥譜寫的一部部惡作劇曆史。
告別麻省理工學院前往波士頓城區參觀。在麻省理工學院的Kendall Station坐地鐵紅線,過查爾斯河上的哈佛大橋,在公園街下車。出站的一大片綠地樹林是波士頓公共花園(Boston Public Gardens),它位於波士頓主城區的中央。擁有約10公頃花草灌木的波士頓公共花園 (64 Arlington St) 是美國第一個植物園。站在花園邊上,向北望去,透過樹林可以隱隱約約看見有著金色圓形屋頂的州議會大廈(The State House),它是波士頓著名的地標之一,建於1798年,由設計華盛頓特區國會大廈的著名建築師布爾分奇所設計的。前行了一小會兒,見園林邊上立著一塊牌子,上麵有一幅城區步行旅遊線路指示圖。這就是有名的自由之路(The Freedom Trail) ,它最初是1958年當地記者威廉斯科菲爾德的設想,用一條步行道來連接這些地標。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訪問波士頓,都喜歡走曆史的腳步。其實波士頓整個城市佈局非常緊湊,因此適合步行遊覽。自由之路從波士頓花園開始,途徑馬薩諸塞州的州政府大廈、公園街教堂、老穀倉墓地、舊州政府、老南會議廳,走進老街角書店,再去熱鬧的昆西市場逛逛,參觀法尼爾廳,經過愛爾蘭饑荒雕塑,在舊北教堂的銅像前佇立,到科普山墓地緬懷先烈。最後到達查爾斯鎮的海港口,憲章號靜靜地停靠在那裏,然後向彭加山紀念碑走去,完成一整天的徒步。
順華盛頓街向北,在一個路口的右邊,高大的建築中有一棟年代久遠的三層紅牆白窗的房子,這就是波士頓有名的老南會議廳(The Old South Meeting House),它建於1729年,獨立戰爭時期所發生的「波士頓傾茶事件」就是由塞繆爾.亞當斯在此地發起的。三角屋頂中央是一幅人物畫,估計應該是塞繆爾.亞當斯,兩邊各有一個金色的裝飾物。嵌在三樓窗台下的橫擔上是一個金色圓球,一隻展翅欲飛的金鷹站立其上。再往前可以看見現為波士頓曆史博物館的老州議會廳(The Old State House),它也是三層紅牆白窗的房子,二樓有一個陽台,莊嚴的陽台門上方飄揚著美國國旗。頂部有一古老的時鍾,兩邊各有一尊金色的雕塑。這裏是首次宣讀 「獨立宣言」的地點,現今每年美國獨立紀念日當天,都會在老州議會廳的陽台舉行宣讀「獨立宣言」的活動,這座建於1713年的建築也是自由之路上曆史最悠久的公共建築物。
繼續北行,在洲政務中心東邊是法尼爾大廳(Faneuil Hall),自從1742年由商人彼得法尼爾建造以來,這裏就一直是公眾討論的會場。法尼爾大廳背後,是波士頓市區的購物逛街商業區,這裏有三棟東西向的商業樓,昆西市場(Quincy Market)、南市場(South Market),還有一棟不知其名。昆西市場建於1824年,於1826年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據說是為了向當時的市長喬西亞·昆西(Mayor Josiah Quincy)表示敬意。在波士頓於1822年由兩個殖民區正式合並成為一座大城市時,市中心法尼爾廳(Faneuil Hall)附近對於貿易的要求增長迅速。為了提供更多的貿易空間,昆西市場應運而生。這是一個有上百年曆史的Market。 這個Market不是我們普通意義上的超市,而是一個“趕集”的地方,以前是趕集,現在就演變成為一個購物遊玩的地方了。昆西市場的成功之處還在於開發了波士頓充足的旅遊市場。在昆西市場的眾多顧客中,60%是遊客。昆西市場現在已成為波士頓觀光必去的景點之一。
市場區域最多的是美食,市場的中央建築內有許多的美食攤位,炸海鮮、波士頓雞、批薩、龍蝦湯,應有盡有。然後是購物,與昆西市場相連的2棟是時裝、裝飾品、珠寶與禮品店紮堆的地方,小到特色小商品,達到名品專賣店。我們方大哥就在這裏找到了兒媳所要的指定品牌、指定顏色、指定款式的名牌包包。昆西市場第三個特點就是街頭表演多,特別是節日期間更多。與市場相鄰的是很多具有曆史價值的建築,例如立在Quincy Market 外的Samuel Adams雕像,Samuel Adams生於波士頓,長於波士頓,還是Harvard University 畢業出來的;他是自由之子的創建者之一和領導人,反對食糖條例、反對印花稅條例 、策動波士頓傾茶事件,震驚全美。他還是兩屆大陸會議的代表,簽署了《獨立宣言》,參與起草邦聯憲法。所以來昆西市場可謂遊覽、購物兩不誤。
昆西市場外的碼頭稱為商業碼頭(Commercial Wharf),古老的海關大樓(Custom House)還矗立在原處,但碼頭已不見往日的繁華,沒有了貨運船舶往來,隻有一些私人遊艇、帆船停靠在這裏。碼頭上一個小房標示著“Ferry Center”,說明渡船仍然在營運,但不知到它渡往何處?。原來的貨場一部分變成停車場,一部分已打造成水景公園(Christopher Columbus Waterfront Park)。海關估計也不再辦理潼關業務,因為已有星巴克等餐飲和旅遊商品商店入住其中。碼頭上,靠海邊擺放了一些休閑躺椅,來往的旅客在這裏觀光、休閑。這裏已經被打造成波士頓的一個旅遊點,但並沒有吸引人們眼球的景觀。讀過波士頓曆史的人,可以站在這裏,閉上眼睛,想象一下碼頭往日的輝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