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2006 (5)
2007 (27)
2008 (14)
2009 (4)
2010 (3)
2011 (6)
2012 (3)
2014 (63)
2015 (55)
2016 (16)
2017 (19)
2018 (11)
2019 (9)
2020 (4)
2021 (9)
2022 (132)
2023 (284)
2024 (73)
老爺子真不容易,不服不行! 我相信他就是那位要今天群...
沙發!好久不見!
好聽!問候車城,祝車城周末愉快!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菲兒,在家閒的,門口的...
視頻做得太棒了,好聽!:)
回複 '風中的葦絮' 的評論 : 葦絮好,鉛筆畫,給人唯...
車城兄你好嗎?哪裏找到的這麽漂亮的圖片的?真的是第...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謝謝沈香,這麼忙還記著俺。...
車城好,好久不見,甚是想念! 沈香離開這幾個月裏...
高舉上手 極力讚同樓主好文! Trump 2024!
2013年9月17日
上午參觀蘭卡斯特阿米西人村莊。阿米什人是美國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群基督教再洗禮派門諾會信徒,以拒絕汽車及電力等現代設施,過簡樸生活為宗旨,組成的傳統、嚴密的宗教組織。他們主要由德裔瑞士移民組成,他們不從軍、不接受社會福利、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政府幫助,將講的是獨特的高地德語方言或阿勒曼尼語方言,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威斯康星、康涅狄格和印第安納等20個州以及加拿大安大略省,大約居住著20萬阿米西人。美國全國共有三處阿米西人聚集地,這裏是其中一處。
清晨,陽光和煦,抱著好奇、懷疑的想法我們來到阿米西村莊參觀遊覽中心,這是一棟白色的,美國常見的住宅。房屋端頭書寫著“AMISH VILLAGE”的藝術體英文字。邊上有一個停車場,大約有十幾輛前來觀光的小車停在這裏,看來到此遊覽的人還是挺多的。房屋後方是一個小院,有仿阿米西人生活的建築。我心中一直有個疑問:這個旅遊中心是誰辦的?是阿米西人自己,但這與阿米西人行事低調,不希望外界打攪他們寧靜的生活,所以拒絕與外界溝通的宗旨相悖。是當地政府?好像也不是,美國政府的政治包容性,沒有幹涉阿米西人的信仰自由,同時還容忍了他們拒絕接受現代教育、拒絕服兵役、拒絕納稅等看上去有些過分的生活準則,應該不會專門為阿米西人操辦旅遊業。最有可能得是第三方,他們看到了其中的商機,辦了這個旅遊項目,吸引具有好奇心的各地遊客前來觀光,從中獲得利益,反正也不打擾阿米西人的家庭。我努力尋找旅遊中心建築中包括的現代文明元素,房屋是木製結構,外牆保護是木板,好像還說得過去。進入遊覽中心,房間不大,擺滿了各種具有阿米西特色和標識的紀念品。有一個小小的櫃台,既是接待處,也是小商店收銀台。辦好手續,我們先去村莊實地考察。
乘坐旅遊中心提供的車,進入阿米西人居住的區域,道路是很好瀝青路麵,時而有阿米西人的客運馬車和貨運馬車經過。不過,馬路跑馬車,是阿米西人使馬路回歸原意了。我拍到一輛貨運馬車,三匹健壯的馬兒拖著一個平板車,兩個高大帥氣的阿米西年青人站在馬車上,駕馭著車輛。小夥身著短袖衫,穿著背帶褲,頭戴寬邊禮帽,都說阿米西人身著傳統服裝,我怎麽都覺得兩個小夥打扮既傳統也時髦。平板車不像中國古代車輛,木輪、木架的。輪子明顯是鐵製的,車軸估計也不是木頭做的。車廂框架是角鋼,中間鋪木板。不借助現代化工業技術和產品,我看阿米西鐵匠和木匠很難造出這輛車。由於馬車是他們唯一的交通工具,阿米西人家庭都有幾輛馬車,有前麵說到的運貨車,還有種類繁多的人員出行用車。有單排坐的,雙排座的;有敞篷的,也有廂式的,和幾個世紀以前在倫敦街頭行駛的馬車樣子差不多,美觀結實。
道路兩旁是成片的玉米等農作物,高高地玉米根部葉子黃了,中間葉子還是綠色,頂部的花絮也呈現黃色,遠遠望去,高差不一的土地生長的玉米,似一條條黃綠相間的彩帶,橫亙在廣闊的田野。農田間,星星點點分布著阿米西人的房屋,這是阿米西人家庭的房屋。房屋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都有一座高高聳立的圓柱形糧倉。一家人的房屋集中在一起,住房有兩層的,也有三層的,但沒有更高的樓房。除了住房外,有的家庭還間有寬敞的一層房屋,沒有機會造訪阿米西人家庭,估計這不是倉庫,就是工場。其實阿米西人還是十分友好的,我們在路上看見一座漂亮的風景,很多人想停車照相,正好路旁有一戶阿米西人房屋,我們2輛車全部擁進人家院壩裏,主人隻是看了看,沒說什麽。正是玉米收割季節,我們還見到由四匹馬拉的收割機,正在收割玉米秸稈,收割機采用畜力,由四匹健馬拉著。但割斷玉米稈的旋轉刀具好像是用的柴油機,因為我看見那裏有輕微的柴油煙子冒出。
在路邊還間到了阿米西人的學校,這是一個不大的由木柵欄圍起來的校園,隻見到兩個孩子逗留。有說阿米西人的孩子在當地自薦小學中,學習到小學畢業,回家幹活,學習技能;也有說阿米西人也接受現代方式教育,但一般隻讀到中學二年級就回家幹活了,具體情況無法深入。但據說阿米西人有唯一的一位大學畢業生,現在是阿米西人研究的學者。
我曾經看到一篇國內南方某報紙刊登的一片文章,說在美國無比繁華的背後,也有像阿米西人一樣的貧困人群,家裏很窮,家裏什麽也沒有,沒有電、沒有任何家用電器芸芸。而且覺得“自已有理由去關心一下那些生活在貧困地區的人們”。真的很好笑,阿米西人每家都有祖傳下來的幾十、上百英畝土地。如果按市場價格計算,他們都是幾百萬美元的富翁。他們堅守的隻是一種信念,他們相信電是連接物欲世界的載體,用電會使人沉湎於物質的享受而破壞簡樸的生活。
在阿米西人居住地區轉了一圈,始終沒有與真正的阿米西人直接接觸,因為阿米西家庭根本就不接受訪問,不希望有人打擾。在阿米西村莊的中心地段,還有少量沙石馬路,沿著沙石路,我們在一處出售阿米西人手工製品的小商店前停留了下來。在周圍看了看風景,隻見旁邊一輛馬車與汽車停靠在一起,古老文明與現代文明形成鮮明對比,令人感慨無限。一戶人家屋外,拉著長長的晾衣繩,上麵掛滿了白、紅、黃、藍各色衣物,我想這應該不是阿米西人的,不符合阿米西人講究樸素衣著的習慣。最後選購了幾樣阿米西人的手工工藝品,留作紀念。返回遊覽中心後,我們參觀了模擬的阿米西住宅及家庭,負責講解的是一位美女,穿著現代。本想問問她是不是阿米西人,可又一想,不用問,肯定不是。阿米西女子一般身著長長的素色布衣、頭戴布質無邊軟帽,身係圍裙,很少外出。借助蔣翻譯,也沒聽懂多少她介紹的內容。模擬場景陳列了一些阿米西人常用的家具,自製的桌椅、衣櫃、床等等,桌上擺著照明的油燈和磁器。還有一個很大的廚房及各種炊具。從這個屋子出來,後麵是一個小院子。這裏有滑輪式晾衣繩,酒房、牲畜房、商店、鐵匠鋪、一個房間的學校等。院子還有象征牧場的帶有圍欄的草地,路邊有家用馬車。
阿米西人來源於歐洲,說是為了躲避嚴厲的宗教迫害遠渡重洋來到美洲大陸。但他們也是傳統、嚴密的宗教組織。既是一個組織,那它是一個什麽樣的結構。比如,有沒有教主,教內等級、教規及懲罰、議事方式等等。最少也該有個長老會什麽的才符合邏輯。都說阿米西人過著自給自足的傳統農業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強調謙和、寧靜、重視鄰裏互助,以辛勤勞動和節約為美德。他們信奉上帝,認為:上帝第一、他人居中、自己最後。有事大家幫,讓我想起,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島”。不同的是烏托邦島是公有製,阿米西是私有製。阿米什人、阿米什現象,實際上是另類信仰的產物,是基督教中分化出來的,對當時傳統教義不滿的、試圖用極端方式堅守自已信條的一部分人組成的團體。老毛說過:黨外有黨,黨內有派。耶穌基督名下有太多的教派,多一個阿米西派也不足為奇。在現代文明的衝擊下,阿米什人已有分化的跡象。首先歐洲的阿米西人已完全消失。而美國和加拿大的阿米西人,開始分為若幹個團契,保守團契仍遵循舊教條;新教團契開始使用汽車和電話,但是他們仍認為自己是阿米什人。同時最保守的阿米西教義也開始鬆動,比如:重病時開始求助現代醫學;允許一個地區的族人在其沒有血緣關係的族人中尋找配偶;給與年滿18歲青年“徘徊”期,即給1年時間走出村莊體驗外麵世界,然後作出自主選擇:是否願意承諾繼續做阿米西人。不過一旦告別阿米西村莊,意味著永遠無法回來。老一代的阿米西人去世,下一代有的選擇離開;新一代阿米西人誕生了,有的又虔誠回歸。讓步、變化、堅守、抗爭,繁衍在悄悄進行。現代文明的壓力仍在持續加強,要想完全脫離現代文明,在這個年代視乎已不太可能。阿什米人依靠宗教信念支撐的生活方式能存在多久,我心存疑問。倒是利用阿米西人和事,進行炒作,吸引更多的人前來,把阿米西行為變成商品,正在蓬勃開展,不知阿米西人能否從中獲得收益。
參觀完模擬村莊,發現裏麵有不少供遊人使用的休閑桌椅,而且周圍綠草如茵、鮮花盛開。早就到了午餐時間,利用這優美環境,方便的桌椅,吃午餐再好不過。
告別阿米西村莊,離開達蘭卡斯特,經272 N轉30 E再上I-76 E,驅車從紐約北部掠過,前往往普林斯頓。我們直接把車開進了普林斯頓大學球場邊的停車場,參觀這所有名的大學。一下車,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個很大的體育場。綠綠的,像絨毯一般的草坪,誰都想到上麵跑跑。球場上有兩對橄欖球隊員在進行對抗訓練,一些助威的、看球的人在球場邊聚集。高高的升降架上有兩個人,不知是攝影師想留下球隊的史料,還是學校記者想報道精彩的瞬間。
普林斯頓地處紐約和費城之間,是一座別具特色的鄉村都市,小城位於新澤西州西南的特拉華平原,麵積約為7平方公裏,東瀕卡內基湖,西臨特拉華河。普林斯頓的景色幽雅,四周綠樹成蔭、綠草遍布,清澈的河水環繞著小城靜靜流淌;普林斯頓人口約為3萬,大多市民生活富裕;小城交通方便,距離紐約和費城隻需大約1小時車程。加上有名校普林斯頓大學落戶在此,小城恬靜而又安詳的生活,濃濃的文化氛圍籠罩下的貴族氣息,使普林斯頓成為美國上層人士青睞的居住地。普林斯頓曆史悠久,1783年夏,大陸會議決定普林斯頓為國家首都,不過隻持續了四個月。
由曙光長老會創立的普林斯頓大學原本是為培養長老而建立的。起初校址設在新澤西州伊麗莎白鎮,校長為喬納森·迪肯遜,原校名新澤西學院(有人提出以當時的省長喬納森·貝爾切命名,但被否決)。新澤西學院第二任校長是老阿倫·布爾,第三任是喬納森·愛德華茲。1756年,新澤西學院遷到了普林斯頓。整個學院唯一的建築是英王威廉三世命名為House of Orange-Nassau 的拿騷大樓(Nassau Hall)。1783年夏,大陸會議就是在普林斯頓大學拿騷大樓舉行的。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普林斯頓被雙方來回爭奪、占領。
拿騷大樓也遭到炮轟,後又經曆了兩次大火,Nassau Hall也被幾乎完全摧毀。現在的Nassau Hall是由約瑟夫·亨利·拉特羅布、約翰·諾特曼以及約翰·威瑟斯普恩重建的。幾個世紀以來,Nassau Hall的角色從多功能建築、辦公樓、宿舍、圖書館,到專用的教室,一直演變到今天的行政大樓。講曆史悠久,普林斯頓大學是全美第五曆史悠久的高等學府(第一為哈佛大學,第二為威廉瑪麗學院,第三為耶魯大學,第四為賓夕法尼亞大學,這些都是美國的頂尖學府)。普林斯頓大學堪稱是美國政治家的搖籃,從這裏走出了兩位總統和44位美國州長。
我們在體育場邊的停車場邊坐上服務於普林斯頓大學的免費公車-老虎運輸,繞道校園南麵,然後沿華盛頓路,向北行。路的兩邊全是茂密的森林,空氣清新、呼吸暢快,令人心情愉快、精神煥發。我們在南校園站下車,向西漫步,先遊覽西校園。西校園有很多後哥特式的建築,大多數都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修建的。下車左轉是一條步行道,上麵是第一校園中心(First Campus center),這裏是博士背景學生做研究的地方。下方是一個教學醫院和學生健康中心(Princeton Teaching Hospital and Students Health Center)。直行來到威爾遜住宿學院,建築牆麵看起來好似久經風霜,但很結實,它們大多有70~90年的曆史,雖不算普林斯頓大學的老房子,不過也有些年頭了。威爾遜住宿學院就是利用這些舊房改建的。過了威爾遜住宿學院向西北是一片綠地,草坪間有些樹木。綠地右邊是瓊斯大樓(Jones Hall),普林斯頓大學亞洲部就在這裏。左邊有一幢看起來飽經風霜的建築,介紹說它始建於1903年,有110年曆史了。繼續沿著步道向西北斜穿過去是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據說藝術博物館大約有六萬件藏品,從古代到現代的藝術品都有收集,並主要集中於地中海、西歐、中國、美國和拉丁美洲的作品。建立目的是給予學生直接、親密、長期的對世界級美術作品的接觸和熏陶,也可以對學校美術係的教學和研究起到補充的作用。
前行,是普大研究院(Graduate School)。經過普林斯頓大學研究院後,有一棟屬於新澤西州政府的大樓,過了這棟大樓是一塊校園草坪,一個現代抽象雕塑立在草坪之上,這是亨利.摩爾的作品。草坪西邊是一棟文藝複興風格的建築,彎曲的拱頂,這是Alexander Hall。裏麵的裏查森會堂(Richardson Auditorium)可以舉辦音樂會,也是演講的禮堂,很多名人在裏麵演講過,包括克林頓夫婦、科菲安南、賴斯、鮑威爾等。從草坪往東是著名的拿騷大樓。從側麵繞到正門,門邊各有一個綠色老虎,這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吉祥物。拿騷大樓西北是斯坦若普大樓(Stanhope Hall),意譯兩輪馬車樓。拱形門窗,藤蔓附壁,綠樹掩映,隻有磚牆的色彩顯現著它不同凡響的經曆。斯坦若普大樓是僅次於拿騷的普林斯頓大學古老建築。它建於1803年,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第2棟建築。建這個樓時,Nassau Hall被第1次大火燒殘了,但尚未被1855的年第2次大火燒毀。可以想見,在殘壁斷垣的拿騷大樓邊,斯坦若普大樓當年該有多麽威風。斯坦若普大樓向北穿出拿騷門(Nassau Gate),就是拿騷大街 。這一扇不起眼的小鐵門,是普林斯頓大學真正意義上的校門。美國大學都與城鎮居民區融合在一起,有個小門已經很不錯了。順著拿騷大街向東,再折向南走幾步,可以看見普林斯頓大學墜石圖書館(Firestone Library)。燧石圖書館,是普林斯頓大學主圖書館,1948年開館,藏書600萬冊,全校其他圖書館全加起來,也就500萬冊藏書,比它少100萬冊!裏麵有挑高空間的閱覽室,據說還有為大四學生寫論文準備的單人房間。不禁想起我們當年寫畢業論文的情景:有的到圖書館搶有限的坐位查資料,有的趴在狹窄的宿舍過道擺放的桌子上寫文章。我為了取得隨動係統飛升曲線,背著3個饅頭,在實驗是調整模擬計算機不斷飄移的各種參數,整整18個小時。這學習環境也差得太遠了。在圖書館旁邊的校園裏,我們發現了John .Witherspoon的雕像,他是普林斯頓大學第六任校長,也是美國獨立宣言簽署人。
從燧石圖書館前行,是普林斯頓大學的教堂,尖拱門、尖拱窗,高高聳立的塔樓,精美的羅馬式雕塑,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築。它是全美大學教堂中第三大的,它每周有不同的禮拜活動,也是普林斯頓大學舉行典禮活動的地方,普大人也喜歡在這裏辦婚禮。
繼續前行是景觀花園(Prospect Gardens),旁邊是景觀別墅(Prospect Hall), 有90年的時間,它一直是普大校長的住所。建築物後麵的花園是由伍德羅·威爾遜的妻子艾倫·威爾遜設計的。在她的丈夫威爾遜擔任校長期間,他們一直住在這兒。從1986年開始,普大校長已不再住在校園內。現在,景觀別墅成了教職工餐廳。在西校園裏轉了一圈,又回到下車的地方,剛到華盛頓路邊,就看到幾個靚麗的女大學生從對麵走來。要知道,普林斯頓大學原來是不招女生的。雖然在1887年普林斯頓大學曾經在Evelyn街開辦過獨立的Evelyn女子學院,但10年後關閉。82年後的1969年,校方提出了一個五年男女同校計劃,並撥款780萬美元,計劃於1974年吸收650名女生。但1969年4月,計劃還沒完全實施,普林斯頓大學就向女生發出了錄取通知。1969年9月6日,148名女生,包括100名1年級女新生和一些其他年級的女生,在媒體的關注和審視中進入了普林斯頓的校園。 不是那時校方的明智之舉,我們今天恐怕無緣在普林斯頓大學校園內見到靚麗、活潑的美女大學生了。
東部校園還有很多有特色的建築,沒有時間去探尋。如 “威爾遜公共和國際事務學院”(Woodrow Wilson School)大樓,為了紀念威爾遜而命名。它是由曾經設計紐約雙子大廈的著名設計師山崎實指導建造的。都說大學因出名人而聞名,那麽威爾遜就是讓普林斯頓大學文明的最重要名片之一。托馬斯·伍德羅·威爾遜(Thomas Woodrow Wilson,1856年12月28日-1924年2月3日),美國第28任總統。作為進步主義時代的一個領袖級知識分子,他曾先後任普林斯頓大學校長,新澤西州州長等職。1912年總統大選中,以民主黨人身份當選總統。迄今為止,他是唯一一名擁有哲學博士頭銜的美國總統(法學博士銜除外),也是唯一一名任總統以前曾在新澤西州擔任公職的美國總統。1962年曆史學家對31位總統的投票排名,威爾遜高居前4位與喬治·華盛頓、亞伯拉罕·林肯和富蘭克林·羅斯福齊名。
又如路易斯科學圖書館(Lewis science Library),在我們等車的路邊可以見到它的一角。這個新建的科學圖書館是2008年9月11日,普林斯頓大學學院年時開放的。它由Frank Gerry設計的87000平米的多層建築。它包含了很多學院的科研機構、技術部門,也含有學習、研究、教室的空間。建築的外表采用不鏽鋼、鋼、粘土磚、玻璃和粉飾泥灰組成;屋頂、鋼梁分開製造,拚裝成弧形。采用工業建築用的固定縫金屬屋麵係統,在屋頂和部分牆麵使用了一種稱為ZIP-RIB(零膨脹普瓦鬆)的新材料。用它來裝飾不鏽鋼,是其看起來像亞麻布一樣有一個溢美的外觀。建築物正麵2英寸高的拱肋投下的陰影橫跨在表麵,有一種魚鱗般的質感。按設計師Frank Gerry的說法:這是高雅、細致的不鏽鋼和應用於工業的粗糙表麵的雙重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