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愛,不講條件

(2014-08-27 16:06:13) 下一個


 






 


 

 


 


女教育,對每個父母來說都是挑戰,每個家庭的戰爭皆不相同。教育方法本身就是問題,有從自己父母那裏繼承過來,也有自己看書學來,還可以觀察人家庭的教育方法總結而來,任其自流讓社會環境負責的家長亦是存在,可謂各師各教。我的教子方法,與中國大部分家庭所推崇的傳統不一樣,其結果是否成功也沒有統一的評價。我的教育方法歸根結底就一個字,愛。教子的愛,種類很多,關愛、疼愛、心愛、溺愛等等。雖說溺愛從來就是教子之大忌,而我卻有不同的理解。我愛自己的兒女,更愛生命,上帝賜予的生命極為珍貴,不僅需要嗬護,還需要尊重,教育孩子不能像製造機器,不能將大人的藍圖實施於生命之未來。然而,很多做父母的人卻正是這樣做的。溺愛本身並沒有錯,它不應該是導至孩子走彎路的根源,其它種種原因才是。而且溺愛是需要一定條件的,家境不好的家庭很少溺愛孩子的,好的家庭條件並不是孩子變壞的必然。我一直就反對要孩子刻苦,要放棄家庭優越的條件,而去仿效條件差的孩子那樣努力,追求所謂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頭懸梁,錐刺骨”、“苦盡甘來”、“臥嚐膽”的優良傳統,不應該人為的製造出那樣的環境,讓有條件家庭的孩子走這樣的成功之路。也許因此我無法教育出社會精英、傑出人才來,我也不想培養“人上人”和社會公認的人才,生命對於每個人都隻有一次,如何有意義地、幸福地度過每一年、乃至每一天才是重要的。每當回憶往事,不會因為在努力拚搏中,失去了兒時的歡樂而後悔,不會在成功之後,發現努力的結果原來是靠自己的部分生命換來的。這種觀念很多人不以為然,也不是家裏所有人能同意的,這就注定了我們小孩的教育是不“成功”的。


 


自己小的時候,父母給與了無限的愛,家庭條件的優越並沒有成為我變壞、或不能“成功”的理由。雖然我也像家的孩子一樣淘氣,像家的男孩子一樣在外參與打群架、玩刀子,一樣被學校老師留校,父母對我的愛卻時時刻刻無處不在。當時不能理解他們在我身上的愛,隻知道與同學相比有很多優越感,成人後才更加感到這一切是多麽的不容易,感謝他們在我的身上所付出的這種愛,讓我時時刻刻都向往我那溫馨的家,我的父母,我的童年。


 


自打我的孩子一出生,就受到更多地關注,中國政府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讓成千上萬的他們沒有了兄弟姊妹,生長在大城市,父母作為雙職工,我們的家庭條件算是很好的,幫助我們帶孩子的小保姆一直就沒有斷過。可在最初的一個月裏,我一切都要自己動手,躺在手掌裏軟軟的孩子,真是不放心人抱。因為在單位有自家的房子,每天一到工間操的時候,保姆負責提前準備好一切,我都要特意跑回家替嬰兒洗澡,一天兩次,從不間斷。當時我們並不怕麻煩,因為據說新生兒新成代謝特旺盛,勤洗澡對身體發育和皮膚生長都有很多好處。幼兒的早期教育是從我們辦公室開始的,小保姆時常將小孩帶來玩,同事們少不了要逗樂她。記得他們曾經想用奇特的方法,測試她的智商,他們故意提些問題來迷惑她,一歲多的女兒要回答,諸如:“爸爸的腳大還是你的腳大?”,“你的腳小還是爸爸的腳小?”,“爸爸的腳大還是你的腳小?”,“你的腳大還是爸爸的腳小?”這樣的問題,然而她總是能答對,從小就顯出了她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到兩歲的時候,我們送她進了幼兒園,鍛煉與他人的交往能力,接送皆是我們夫妻同時出現,不但她能感覺出自己的父母與眾不同,幼兒園的老師也注意到了我們的愛心模式,一人來接送是其他講效率父母的方式。


 


送女兒上大學的日子,正好與美國的勞動節不期而遇。看著她通過美式的中、小學教育,東西方結合的家庭教育,現在又要進入美國的高等學府,繼續完成她既定的西方教育,心
中別有一番滋味。不同於我這一代,要想接受西方教育,是那樣的執著,過五關斬六將,不懈的努力和付出,隻身闖天下,為了自己的家庭能有更美好的明天,起早貪黑、忍辱負重,才換來今天的日子。然而對她而言,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父母還要大包小包的裝車,親送到校,與我自己去大學報到時的情景格格不入。想到四年後,又多一名能夠貢獻於社會的有用人才,難道這不正是我們所希望的嗎。




同時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也在告訴自己,女兒成人了,走自己的路去了,我再也沒有拖兒帶女的借口了。事業上的成功與否,也不再像以前那麽重要,沒有必要再給任何人做榜樣了。接下來的就是好好過自己的日子,我們也要開始學會如何有意義的打發自己的每一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