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行走川渝 2011 (十)成都

(2014-08-20 17:47:03) 下一個
 

 
成都較三年前又有很大變化,出了名的地下水位高,仍然沒有阻現,現代大都市是不是不能沒有它。一號線經通車,縱貫南北,從火車北站至火車南站。二號線橫穿東西,施工圍欄比比皆是,據說不久就要通車。我們沒有機會享用,大概下次回來,少不了就會成為我們主要的交通工具,嶽父家、自己家、還有父親的家,旁邊新建了車站,都讓二號線穿在一起了。三、四甚至五號線也都有了規劃,同開發的地廣告上都交通方便,近四號線,既可略城市的繁,又能避開都市的繁,是現代居家的首


每次回成都少不了同會,日程是排滿這回有去外地的行程,時間安排不過來,定不見中的同們,特意不與任何人聯絡,他們應該沒人知道我這次回蓉。我們抽了時間,回原工作位,看望舊友和昔日的同事。原來的弟,今日的院長在金河館請吃飯,一大桌人全是當年大分配來的年人,我們曾是該院的新血液,他們是如今的梁。我和太太現在已是局外人了,與們在這個飯桌上,談笑當年的舊事,回大家一同工作、郊外踏青、加院運動會的比賽、競爭工程爭住房分配和生活的,無限感慨。月如梭,國內生活的快奏,商業競爭,天價住房,以及花在下一代子女教育上的時間和精力,全都在了他們臉上、頭無法遮掩的大腹便便之體中了。他們當中已有不少人成了退休族,開始進入人生新的一。而我們卻細水長流,少還要工作十來年吧。


有關下一代,這次探親發現一個普遍的現象,很多朋友的孩子都去了國外念。念中、念大的都很普遍,英國是個熱地,美國仍然是他們的首,其次便是加拿大、瑞典、挪威、澳洲以及新加坡,主要還是去西洋,到東洋日本的並不多,還是西方的月些。人民升值,西方經濟萎靡應該也是中國小留生如潮的原因之一。這些沒有任何社會閱厲和生活磨生子女們,業後大多又都回到國內,他們靠父母心血這身金,究竟能為他們在場拚帶來多大優勢?在與北大、清台大、成大、香港科大、甚至國內普通高校業生相比,業成功率幾何?似乎沒人在意。無疑,培一名留生的花一定更多。可天下父母心,不過他們還算了一個父母無法現的留學夢


離原工作幾步之,是成都有名的民居保留建群,、窄巷子我以前也聽說過,印象中隻是兩不起眼的小街而已。請我們到這飯,就是想讓我這老成都見識家鄉的變化。、窄巷子是由很多立院落成,與北京四合院迥然不同,沒有氣派的大凶惡的石沒有照壁,更沒有中國和象徵皇色屋。他們的麵皆小巧玲,各具特色,有雷同。青灰瓦加上庭園奇漆色透亮的木廊配以各種法的匾,很有人文氣息。細雨然,屋時有時無的炊,恰到好勾勒出川西人家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可以想象得到,經過巴蜀夜雨的洗,天明一開大,就有瑟雨巷麵映入眼。大都市中心的這片如沙漠,為成都舊時的官宦人家張顯其高貴的象征


之所以是想象,必然與現存在差版的、窄巷子卻已是充滿業氣息,中國全民經商的大潮怎能放過這個角落,這是外來人了解成都市井首的旅點,中外遊客。巷內不乏物商家,店麵修都不離雨巷主題,貨物也以字為主,手工品也皆川西特有的東西,刻意遠離現代化布置,量不破裏的文化氛


吃文化,是成都最大的特點。巷內的院落無外乎兩種商業模式,餐、茶館和紙硯餐館並不經海味大餐,一流成都小吃。由於是立院落,座位有限,進餐人眼前沒有擁擠人群的麵。特別適合家庭和朋友小聚。食物特色是精而少,種類豐富,一次光然不能。由於價格合理,所以並不是像我們歸來人才來光顧,成都市民也時常偷來品味。就在與朋友用餐的時候,也發現有前單位熟人來光顧,畢竟,這離我們原來的工作位,在太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家宴 回複 悄悄話 曾今在寬窄巷子附近住過,超方麵。窄巷子的餘家廚房是從不開門的熱門餐館。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