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紅色經典 芭蕾舞劇《白毛女》(新版)

(2006-10-30 17:03:33) 下一個
<>
<>


芭蕾舞劇《白毛女》(新版)



        《白毛女》的創作早在二十世紀40年代就已經開始,經過不斷的修改,最終成為新中國最經典的一出文藝作品。首先是歌劇,然後是芭蕾舞劇,還曾被拍成電影和改編成京劇。
  

        1964年,上海芭蕾舞團的前身———上海舞蹈學校師生為探索芭蕾民族化,在國內率先把膾炙人口的歌劇《白毛女》改編為芭蕾舞劇,該劇由著名編導胡蓉蓉、傅艾棣、程代輝、林泱泱編導,嚴金萱等作曲,首演於1965年第六屆“上海之春”,公演後在全國引起轟動,至今已有40個春秋。1979年,在舞劇“白毛女”劇組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上海芭蕾舞團。
  

         40年來,上海芭蕾舞團一直把《白毛女》作為該團劇目儲備的“立團之本”,幾代芭蕾藝術家將《白毛女》中的民族芭蕾藝術不斷發揚光大,他們不但成功地濃縮了原作的情節,而且把大量中國民間舞蹈、古典舞蹈的動作與芭蕾舞藝術相結合,大大增加了中國芭蕾的藝術含量。
  

        40年來,上海芭蕾舞團的《白毛女》久演不衰,共演出過1500餘場,名揚海內外,曾出訪過日本、朝鮮、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香港、澳門地區,近年還出訪了美國,並巡演於祖國的大江南北。
  

        1994年該劇榮獲中華民族20世紀舞蹈經典作品金像獎,並先後在國際芭蕾舞大賽上獲過24枚獎牌。與同期的《紅色娘子軍》一道成為中國民族芭蕾奠基之作。
  

        該劇是我國民族的內容和外來芭蕾藝術形式的成功結合,以其深刻的思想內容、鮮明的人物形象、濃鬱的民族風格、優美的傳統音樂,一直深受國內外廣大觀眾的歡迎。在塑造人物方麵,既運用芭蕾語匯,又吸取中國民族民間舞、傳統戲曲以及武術之長來充實和豐富表現手段。
  

        藝術家創作了芭蕾,芭蕾也造就了一大批優秀演員。舞劇《白毛女》使石鍾琴、茅惠芳、淩桂明等脫穎而出。
  

        隨著芭蕾的發展、新秀的崛起,從汪齊風、辛麗麗、楊新華到張薇瑩、季萍萍、範曉楓、付姝、餘曉偉、陳真榮、孫慎逸,一代代的演員刻苦練習技巧,仔細揣摩角色,準確地把握了喜兒、白毛女、王大春性格演變的脈絡和表演的不同風格,舒展自如地完成了一係列高難度技巧,從而以其鮮明的時代特點和親切感人的藝術形象呈現給廣大觀眾。
  

        2005年是中國芭蕾舞經典之作《白毛女》誕生40周年,也是《白毛女》故事誕生60周年。上海芭蕾舞團再登世紀劇院,演出這台40歲的經典民族芭蕾舞劇,為觀眾一展這部中國現代經典芭蕾舞劇的風采。


        新版本《白毛女》更中國、更現代,與舊版《白毛女》相比,新劇刪減了鬥地主、燒地契、白毛女參軍等內容,而更加強調藝術的回歸,在舞蹈技巧和觀賞性上有了提高,群舞增加,氣勢將更恢宏,感覺也會更加現代。


        不過,全劇的內容和思想仍保持原汁原味,老觀眾仍會感覺親切。更有意思的是,過去的《白毛女》中,大春在大年三十給喜兒送去白麵,喜兒回贈大春一把鐮刀;而現在的芭蕾舞《白毛女》中喜兒回贈大春的禮物改成了自己繡的荷包。


        著名芭蕾舞演員辛麗麗在17年前出演《白毛女》後,本次演出將由她擔任藝術指導,新一代舞蹈家餘曉偉、季萍萍、陳真榮分別出演白毛女、喜兒、大春。辛麗麗向記者透露,整台《白毛女》加強了舞蹈的技術性難度,而以往版本中“緊握拳頭”的動作減少了。她認為現在這批演員的舞蹈技巧已經超越了前兩代的“白毛女”。


        本專輯《白毛女》(新版)全劇共分七幕:

        (第一幕)壓不住的怒火-深仇大恨

        http://gmusic.yyjy.com/wma0125/minzu/jingjuwuju/bmn-yinyue/01.Wma

        (第二幕)衝出虎狼窩

        http://gmusic.yyjy.com/wma0125/minzu/jingjuwuju/bmn-yinyue/02.Wma

        (第三幕)要報仇/(第四幕)盼東方出紅日

         http://gmusic.yyjy.com/wma0125/minzu/jingjuwuju/bmn-yinyue/03.Wma
        (第五幕)紅旗插到楊家莊/(第六幕)見仇人烈火燒/(第七幕)太陽出來了

        http://gmusic.yyjy.com/wma0125/minzu/jingjuwuju/bmn-yinyue/04.Wma

        演奏:上海芭蕾樂團管弦樂隊

        指揮: 樊承武


        芭蕾舞劇《白毛女》(舊版):

        http://www1.uswtv.com/movie/UploadFilesjoinst/bmn.wmv



  ●劇情簡介

        故事講述貧苦農民的女兒——喜兒,被迫賣給惡霸地主黃世仁抵債,不堪淩辱,逃入深山。長年風餐露宿,頭發變成了白色,不知情者稱其為“白毛仙姑”——(鬼)。最後她被八路軍所救,與年輕時的戀人——已是八路軍戰士的大春團聚。


        歌劇《白毛女》以“舊社會把人逼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的真實故事,感動了中國千千萬萬的老百姓。這部芭蕾舞劇並未因循於原作走捷徑,而是根據芭蕾藝術特點,進行了再創造。它巧妙地運用了中國古典、民間舞的素材,以寫實與浪漫相結合的方法將劇情予以芭蕾化的展現。

        對於劇中主要人物諸如:喜兒的純真、甜美和變成“白毛女”後的堅韌、剛毅;大春的樸實、敦厚及參軍後的英勇、幹煉以及黃世仁的陰險、毒辣……等都刻劃得比較鮮明、生動。


  ●創作背景

        有報道說藝術作品的原型“白毛女”名叫羅昌秀,一九二三年出生在宜賓縣鳳儀鄉,當地的惡霸地主先後逼死她爸爸,打死她哥哥。十六歲的羅昌秀被迫躲進四川雲南交界處的深山老林,過了十七年野人般的生活。


         一九五六年,羅昌秀被救下山,年僅三十三歲的她重返人間時已經是滿頭白發。與世隔絕十七年的羅昌秀憑著勤奮勞動,曾被選為宜賓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四川省人大代表。羅昌秀婚後生下一兒一女,生活美滿,幾年前安然辭世。


        但事實上這種說法有失實的地方,其實歌劇版《白毛女》早在1945年就已經公演,而羅昌秀是在1956年才被救下山的,對比先後順序顯然“原型”的說法是一個謬誤。


         歌劇版的主創賀敬之在自己的《〈白毛女〉的創作與演出中曾說——“這個故事(指民間新傳奇“白毛仙姑”的故事)是老百姓的口頭創作,經過不知多少人的口,不斷地在修正,充實,加工,才成為這樣一個完整的東西。


        1944年,這故事流傳到陝甘寧邊區的延安。當我們聽到了這個故事以後,被它深深感動。這是一個優秀的民間新傳奇,它借一個佃農的女兒的悲慘身世,一方麵集中地表現了封建黑暗的舊中國和它統治下的農民的痛苦生活,


        另一方麵又表現了在共產黨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解放區)的光明,在這裏的農民得到翻身。即所謂“舊社會把人逼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這故事表現了現實的積極意義及人民自己的戰鬥的浪漫主義的色彩。”


  ●藝術特點

        因為作品本身帶有一定的革命色彩,《白毛女》也在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地進行自我修改,在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中,不斷適應和完善。舞劇《白毛女》出現時,楊白勞這個形象相比早期歌劇中更為堅強,他沒有被迫賣掉女兒,而是在黃家派人來搶喜兒的時候,掄起扁擔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


        黃世仁不得不掏槍打死楊白勞才把喜兒搶走。舞劇中喜兒形象的鬥爭性也明顯加強,到黃家後喜兒英勇不屈,黃世仁不但不能加辱,反而被打得狼狽不堪。為喜兒配寫的唱詞改得更有階級性。她和黃家的衝突中充滿了階級仇恨。


        在音樂方麵,歌劇版《白毛女》采用北方民間音樂的曲調,吸收戲曲音樂,借鑒西歐歌劇的創作經驗,是在新秧歌運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民族新歌劇的奠基石。


        作者用河北民歌《青陽傳》的歡快曲調所譜寫的“北風吹,雪花飄”來表現喜兒的天真和期待;用深沉、低昂的山西民歌《揀麥根》的曲調塑造楊白勞的音樂形象;用河北民歌《小白菜》來表現喜兒在黃家受黃母壓迫時的壓抑情緒;


        用高亢激越的山西梆子音樂突現喜兒的不屈和渴望複仇的心情等等藝術處理都是在民間音樂的土壤上生出的永恒旋律。而芭蕾舞劇版則在歌劇的這些藝術特點和基礎上,結合舞蹈的特點進行二度創作,並承接了歌劇版的一些經典旋律。



精彩劇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