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數碼攝像技巧之 -- 移動拍攝

(2006-11-01 20:25:12) 下一個

      除了推拉、搖攝,電視與電影的拍攝中還經常使用“移攝”的拍攝方法,就是一邊錄像,一邊把攝像機向前後或左右移動。移攝與推拉、搖攝不同,後兩者是拍攝者的位置不變,變化的隻是攝像機的焦距或角度,而前者變化的可能不隻是焦距或角度,拍攝者的位置也要有相應的變化。
 
運用移動拍攝方法增加劇情的感染力

  用“移攝”手法拍攝出來的鏡頭極富臨場感,有著單靠推拉、搖攝不可比擬的視覺效果,運鏡更能貼近拍攝目標,非常適合長鏡頭的拍攝。

  在拍攝移動的目標時,我們可以用搖攝或推拉鏡頭的方法也可以用移攝的方法去表現。但拍攝同一個目標,運用的拍攝方法不同,其效果會迥然不同。

  在介紹較大的場景時,搖攝有他自己的優點:可以在幾秒內從水平線的這一頭掃攝到另一頭,但大部分畫麵都在相當距離外,細微部分無法拍出來。如果采用移攝法,就可以靠近所欲拍攝的目標;就可以在同-片段中顯示出不同角度的幾個畫麵;就可以拍出移攝無法拍出的細微處。

  而對靜止目標的拍攝——例如要拍一組表現走近一座大樓時的情景時,這時使用移攝法向前移動拍攝是再合適不過了,因為這會讓人真正感覺到畫麵在動,其效果比較自然。

  雖然變焦鏡頭和這種移攝法有點相似,但要是換個方法:利用變焦鏡頭來拍這個片段,拍出的畫麵就會讓人覺得不真實。利用變焦鏡頭把畫麵拉近,是很不好的權宜做法,因為這無法產生移攝像機前進或後退相同的感覺。

使用輔助設備

  一般來說,你應該避免一邊捧著攝像機走路一邊拍攝,因為這可能造成你所拍攝的畫麵很不穩定,但在質量第一的情況下,卻非這樣做不可,使你別無選擇。

  移動拍攝所需要解決的最大難題就是如何防止攝像機的晃動。在拍攝移動物體時,最好能有某種帶輪子的支撐物,最專業的做法是使用攝影台車,就是拍攝移攝鏡頭時在地上鋪設簡單的鐵軌:把攝影機裝設在一架裝有輪子的平台上,然後推著這個平台在鐵軌上移動,這種平台就稱作攝影台車。這是目前專業攝像最常用的做法,也是保證攝像質量最有效的做法,我們在電影和電視劇的拍攝中可以看到。

  但是這種平台的造價是昂貴的,對於一般的攝錄機使用者來說是個奢望。平民一點的做法就是使用三腳架台車:就是在三腳架的底部裝上輪子,讓它可以在平坦的地麵活動。在差一點的做法就是利用任何有輪子的東西用來做替代品:包括輪椅、汽車、超市的購物車,隻要車子行駛得很平穩就可以。這樣做雖然以犧牲作品質量為代價的,但如果你的作品隻要不是影視級的,這樣拍攝出來的片子的效果還是能讓人接受的。

徒步移攝

  許多情況下是無法借助器材來移動拍攝,如家庭錄像、新聞采訪、旅遊攝像等,隻能依靠攝像者的步法來維持攝像機的穩定。這就要求攝像師不能像平常那樣隨便走步,而應雙腿曲膝,身體重心下移,躡著腳走。腰部以上要正直,行走時利用腳尖探路,並靠腳補償路麵的高低,減少行進中身體的起伏。腰、腿、腳三者一定要協調配合好,這樣就可以使機器的移動達到滑行的效果。

  按行走路線的不同移攝可分為三種:前後移動拍攝、左右移動拍攝、弧形移動拍攝。

  “前後移動”是移攝最基本的步行方式。在拍攝移動的目標時(例如一對緩緩步入新婚殿堂的新人),攝像者應在移動目標的前麵並保持適當的距離,鏡頭對準被拍攝者的正麵。攝像者隨著兩位新人的前進而平穩的向後退步,注意其行走路線一定要與被拍攝者一致。由於是麵對麵的拍攝,被拍攝者的一切表情、動作一覽無餘,便於攝像者捕捉行進中人物麵部的細微之處,有利於刻畫人物的心理變化。這種情況下,應把特寫鏡頭很好的利用起來。

  在使用前後移動的步行方式拍攝時,還有一個應注意的問題就是:拍攝前一定要搞清目標的行走路線,以及路況如何,做到心中有數。如果路麵不平或有障礙物,就應該提前做好應對措施,以免影響拍攝效果,甚至栽跟頭。

  “左右移動拍攝”也就是側步行走拍攝,攝像者與被拍攝的主體的線路平行,這是就需要側步行走去拍攝。這種移攝方式與“前後移動拍攝”不同,在拍攝過程中一般很少采用大特寫鏡頭去刻畫人物的細節,而通常用它強調的是主體行走的路線或周圍環境的變化。

  左右移動,顧名思義,腳的行走路線是左右的而不是前後的,因此這種走法與“前後移動”的步伐有很大不同。如果你想向右邊側步行走,首先要兩腿微曲,再把左腳移到右腳前,讓右膝的前端碰到左膝的背部,當左腳碰到地麵時,把身體的重心慢慢移轉到左腳上,然後把右腳向後繞過左腳站穩……依次重複以上的動作,就會完成整個拍攝過程。同理,用同樣的方法也會完成向左邊側步行走的過程。

  “弧形移動拍攝”就是把攝像者以圓形或弧形方向移動,而不是直線移動。“弧攝”的步行方式基本與側步行走的步行方式拍攝大致相同,隻是行走路線有區別。弧攝的弧度不宜過大或過小,應該控製在120°-180°之間。在整個片段中,主要目標都應該維持在畫麵中央。

  用這種“弧攝”的方法去繞著一個靜止的景物——如一座噴泉、一座雕像甚至一束花——進行拍攝,要比站在原地拍攝的畫麵生動有趣得多,這樣就可很好的反映出靜止景物的深度和層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