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數碼攝像技巧之 -- 攝像用光

(2006-11-01 20:17:10) 下一個
  光是攝像最重要的構成要件,對光線的處理往往要比其它要件重要且難得多。光不僅僅是使目標在攝像機的CCD上成像,好的攝像師還可以利用不同性質的光線表達出不同的意境來。

  任何一種光線都存在著三個要素,即強度、方向和色調。

光的強度

  強度描述的是光線的強弱程度,各種光源所發出的光線都有一定的強度。

  強光通常是由強光源發出的光線直接照射所造成的,當然較弱的光源通過集聚,光線也可以形成很強的光束。強而直接的光會造成明顯的陰影,並且清楚呈現出物體的輪廓,所以常用來勾勒物體輪廓;強光也可增加被拍攝主體的明暗對比,以強調物體表麵的紋理、不同色彩或色調之間的反差。弱而散的光可以減弱被拍攝主體的明暗對比,使物體表麵看來平滑細致。

  對於攝像的照明,強光源常常要作為主光來使用,是拍攝照明的主要來源。而弱光源要作為輔助光來使用,它可以減弱主光所造成的強烈陰影,同時不至於投射出多餘的影子。

  但是光線過強,往往收不到很好的效果,因為強光下形成的陰影會過於誇張,光影效果不自然。拍攝時,如果光線過強,可以通過加裝漫射屏或反射板等方法,來削弱光線的強度。和強光相比,散光的光影效果較為柔和自然。可以使主體受光麵均勻,反差適中。受光源的方向性局限小,是較為理想的光源,在劇情片的拍攝中,散光使用得最多。

光的照度

  光照度,即通常所說得勒克司度(lux),表示被攝主體表麵單位麵積上受到的光通量。1勒克司相當於1流明/平方米,即被攝主體每平方米的麵積上,受距離一米、發光強度為1燭光的光源,垂直照射的光通量。光照度是衡量拍攝環境的一個重要指標。

  夏天中午陽光最強的時候,室外光照度可達到100000 lux以上,很容易形成明顯的陰影,這並不一定是一個很理想的拍攝環境。而大多數室內照度都在300lux以下,一般的攝像機都可以在這種照度下攝像。不過,照度越低,拍出灰色或顆粒影像的可能性也越大,這樣最好增加照明。較理想的拍攝條件是光照度在10000 lux左右,在這樣的環境下拍攝,很容易得到清晰亮麗的影像。

  照度不但同光源的發光強度有關,而且和光源到被攝主體的距離也有關。一般情況下,當被攝主體到光源的距離不變時,被攝主體的照度與光源的發光強度成正比;相反,當光源的發光強度不變,但與被攝主體距離發生變化時,被攝體上的照度大致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當一個光源照射於前後兩個主體上時,光源越近,那麽這兩個主體獲得的照度差異越大;光源越遠,這兩個主體接受到的照度越接近。

光的方向

  所有的光都具有方向性,這個概念容易理解。根據光源與被攝主體和攝像機水平方向的相對位置,可以將光線分為順光、逆光、側光三種基本的類型;而根據三者縱向的相對位置,又可分為頂光、俯射光、平射光及仰射光四種光線。

  1、順光

  攝像機與光源在同一方向上,正對著被攝主體,使其朝向攝像機鏡頭的麵容易得到足夠的光線,可以使拍攝物體更加清晰。根據光線的角度不同,順光又可分為正順光和側順光兩種。

  正順光就是順著攝像機鏡頭的方向直接照射到被攝主體上的光線。如果光源與攝像機處在相同的高度,那麽,麵向攝像機鏡頭的部分全部能接受到光線,使其沒有一點陰影。使用這樣的光線拍攝出來的影像,主體對比度會降低,像平麵圖一樣缺乏立體感。在這樣的光線下拍攝,其效果往往並不理想,會使被攝主體失去原有的明暗層次。

  而側順光就是光線從攝像機的左邊或右邊側麵射向被攝主體。在進行攝像時,側順光是使用單光源攝像較理想的光線。多數情況下我們一般用25°~45°側順光來進行照明,即攝像機與被攝主體之間的連線,和光源與被攝主體之間的連線形成的夾角為25°~45°。此時麵對攝像機的被攝主體部分受光,出現了部分投影。這樣能更好地表現出人物的麵部表情和皮膚質感。既保證了被攝主體的亮度,又可以使其明暗對比得當,有了立體感。

  2、逆光

  逆光是攝像機對著、而被攝主體背著光源而產生的光線。在強烈的逆光下拍攝出來的影像,主體容易形成剪影狀:主體發暗而其周圍明亮,被攝主體的輪廓線條表現得尤為突出。

  逆光拍攝曆來是攝像的一大忌。逆光拍攝,容易使人物臉部太暗,或陰影部分看不清楚。運用不當還會產生主體色彩不正確、曝光不足等現象。如果你不是在拍攝另類影片,那麽,應盡量避免逆光拍攝,如果非要在這種條件下拍攝應利用反射板等增加輔助光。

  3、側光

  側光的光源是在攝像機與被攝主體形成的直線的側麵,從側方照射向到被攝主體上的光線。此時被攝主體正麵一半受光線的照射,影子修長,投影明顯,立體感很強,對建築物的雄偉高大很有表現力。但由於明暗對比強烈,不適合表現主體細膩質感的一麵。

  4、頂光、俯射光、平射光及仰射光

  頂光通常是要描出人或物上半部的輪廓,和背景隔離開來。但光線從上方照射在主體的頂部,會使景物平麵化,缺乏層次,色彩還原效果也差,這種光線很少運用。

  而俯射光是這四種光當中使用最多的一種。一般的攝像照明在處理主光時,通常是把光源安排在稍微高於主體、和地麵成30°~45°角的位置。這樣的光線,不但可以使主體正麵得到足夠的光照,也有了立體感,而形成的陰影也不會過於明顯。如果再采用側順光位,效果會更好。

  平射光跟正順光一樣,不是很理想的光線。即使在側順光的位置,所形成的陰影也有點呆板生硬,不如俯射光來的自然。仰射光也是一種不多見的打光法。將光源置於主體之下向上照射,會製造一種陰森恐怖的效果。

光的色調

  和萬物一樣,光同樣具有色彩,不同的光線其色調不同。通常我們用色溫來描述光的色調,色溫越高,藍光的成份就越多;色溫越低,橘黃光的成份就越多。而在不同色溫的光線照射下,被攝主體的色彩會產生變化。在這方麵,白色物體表現得最為明顯:在60W燈泡下,白色物體看起來會帶有橘色色彩,但如果是在蔚藍天空下,則會帶有藍色色調。攝像機是靠調節白平衡來還原被攝主體本來的色彩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