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多的暴力和血腥也掩蓋不了思想的貧乏--看娛樂大片[集結號]
周末弄到[集結號],看了。評價是:“還行,大陸能拍出這樣的片子已經不錯了。”這話不是我說的,是一起看片的人說的。這人看完片子後表情很平靜很安詳,既沒有受感動後的激動,也沒有被騙後的憤怒,讓我覺得奇怪,忍不住問他觀片感想,然後他就說上了述簡短而平和的評價。
大概也許就是這樣了吧,還行,考慮到我們張大導、陳大導等眾多大導這幾年來的幾部娛樂傑作,說實話,這片真的還行,起碼能讓我堅持看完,尤其是,在看開頭的時候居然還產生了些期待,以為往後也許能看到一些讓我感動和驚喜的東西。
可是,看完後,我還是失望了,原來又是一部娛樂大片,隻是換了個應該能挖掘得更深應該能很感人的題材。可惜這個題材被糟塌了,或者更寬容平和地說題材沒被利用好,故事沒講好,倒是講清楚了,可是沒講到點子上。如果我說這部電影和張大導當年的好片[秋菊打官司]有些類似,不知道有沒有人同意。我說的不是故事類似,我指的是都是在討說法,可是在這個角度來說,[集結號]的敘述手段比人家那個[秋菊打官司]可遜了不隻一籌。
片子一開始就是長時間很血腥很暴力的戰爭場麵,表現得相當的細致。這段拍得不錯,至少算是開了國內戰爭電影的先河。隻有看到屍橫遍野血肉橫飛,才能讓人切身地感受到戰爭的殘酷,而這種殘酷是超越於戰爭的正義與否之上的,不能說我方代表的是正義的一方,那殺起人來就可以使勁喊“爽極了”。這段鏡頭相當震撼,也很有視覺衝擊效果,至少不讓人覺得太單薄。但是,十分鍾過後,導演的花樣就已經用盡了,一樣是隨著炸彈的煙霧和火光飛出的肉塊和殘肢,一樣地在血淋淋的死屍和不完整的肢體中穿行或者爬行,還有中國特色的身中致命傷仍能反複重新站起來的勇士,這些鏡頭的反複演示讓人開始倒胃口,無論是什麽東西,多了,必然會造成審美疲勞。到這個時候,我開始懷疑導演展現這麽長時間的戰爭血腥的動機,難道想用殘酷的血腥來滿足觀眾的暴力欲嗎?這個片子隻能通過這個才能吸引觀眾的眼球嗎?
我試圖耐心地等著導演在表現完戰爭的殘酷之後,展開對戰爭的反省,或者怎麽也想點啥特別的東西。終於在看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戰爭場麵後,連長穀子地開始四處為戰友討說法,最後說法討成,這故事也就結束了。我怎麽就覺得好象不應該就這麽結束了呢?怎麽也應該有點那個那個更深層次的說法吧,但是人家就這麽結束了。我覺得不滿足,覺得那個象征著可以撤退可以保有生命的集結號,最後卻成了一個不倫不類的尷尬物,上麵沾滿了無辜戰友的鮮血和一個詭異的邏輯。不能吹號,團長從一開始就打算讓這47個人堅守前沿陣地,直到最後一個人。團長這麽做是為了整個團的撤退,要說這也是為了大局而犧牲小眾,在什麽時代的戰爭,這樣的事都有可能出現,是無可奈何而又不得不為的事。這就是命令,作為革命軍人的穀子地應該是沒什麽可抱怨的,為恢複戰友的烈士名譽去討說法一點錯都沒有,可是那樣地滿懷怒意和怨氣,覺得自己和戰友被無辜地犧牲了,這就有點沒道理了。而且他後來不也曾為了保護更重要的大烙餅,而犧牲了自己,被地雷炸殘了眼睛?對他來說,對整個犧牲的連隊戰友來說,這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為了大局,隻好犧牲個人和局部,這就是戰爭。
穀子地就是想不通,覺得戰友們死得冤。當然就像本文開頭所說的無論理論上怎麽站得住腳,戰爭本身的殘忍也一定應該被譴責。穀子地當然不能忍受自己的戰友就這麽死光,而且還是在他的麵前很慘烈地一個一個地英勇地被打死,他應該憤怒。一方麵是為了大局隻能犧牲小我,另一方麵是為什麽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就應該被犧牲,這是一個很有意思也很有意義的問題。可是這也是個敏感的話題,首先解放戰爭當然是正義的,怎麽可以被懷疑?參加解放戰爭的每一個軍人都應該倍覺光榮,都應該爭著搶著去犧牲自己的生命才對,你穀子地幹嗎死了半個連就一直心有不甘?這是一個戰爭的真正的主題所在:無論怎樣的戰爭都是毫無人性和殘忍的,都是應該被譴責和反省的,但是這個片子先是朦朧地含糊地讓我感覺到這方麵的意圖,然後又小心翼翼地或者稀裏糊塗地繞過去了。所以就有了最後穀子地在團長的墓前先是怒氣衝衝大鬧大罵,再是痛哭流涕重述舊情,把一個普遍的問題變成了一個個人之間的恩怨問題,用一個挺爛情的私人場麵掩蓋了不知道是無法回答還是無從回答的戰爭本質的問題。
戰友的烈士名譽恢複得也算是輕巧,最後的結局當然是光明的,場麵莊嚴地宣告人民國家沒有忘記你們這些英勇犧牲的烈士。可是在戰爭中,又有多少人死得無聲無息?每一條生命都是無辜的,誰去紀念他們?
看完了,也是那句話,還行。雖然點到了一些東西,可是沒一樣說透,不知道是為什麽,反正看不到受到戰爭的震撼和衝擊後應有的反思。總之就是看得不過癮,絕對沒有當年看[阿拉伯的勞倫斯]和[現代啟示錄]等戰爭大片時那種宏大而震驚的視覺感受,以及過後低頭回想時的精神與情感上的覺醒和反思。
我們什麽時候才能出現一個由真正的思想者拍的巨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