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秋葉聲

來美多年,感慨萬千:風中秋葉,風起則飛,風停遂止,隨緣起落,豈有它哉?唯書作伴,唯文作聲,
個人資料
正文

秋葉品詩-遊子鄉情,故土蓮心-賞析因卿種蓮子和詩

(2016-10-17 18:29:34) 下一個

秋葉品詩-遊子鄉情,故土蓮心-賞析因卿種蓮子和詩

風中秋葉衷心感謝蓮子贈和!

七律-思親/風中秋葉(2013-6-24)

窗前獨坐向誰愁?夜半懷人憶廣州。夢裏慈親縫襖密,燈邊老照皺紋稠。
回思海角長招手,送別天涯古渡頭。屈指親情三百事,心春尤記十年秋。

七律-拙和秋葉先生/因卿種蓮子(2013-6-24)
蒼茫歲月鬢空愁,客路歸心向九州。燈下家慈針線密,窨中機杼緯紗稠。
三千羈旅長回首,萬裏風霜更白頭。最憶尋常桑梓事,一抔熱土寄春秋。

我一直認為,詩之貴在乎情真,情出於心,每可感人,而情寫見真,更可動人,這是不言而喻的。讀蓮子上麵這首七律,感覺作者的真情脈動,秋葉雖遠隔太平洋,已然感受文字底處一份真。本著學習的心態,不避筆拙,秋葉也試著賞析蓮子的56字真情。敬請讀者斧正。

首聯:“蒼茫歲月鬢空愁,客路歸心向九州。”蓮子在讀了秋葉的《七律-思親》“窗前獨坐向誰愁?夜半懷人憶廣州。夢裏慈親縫襖密,燈邊老照皺紋稠。回思海角長招手,送別天涯古渡頭。屈指親情三百事,心春尤記十年秋。”後,感受詩裏一個海外遊子思鄉、思親的情懷,試著品味遊子詩心,既感受歲月的“蒼茫”,也領會白發裏的“空愁”。是啊,當一個遊子:客路他鄉幾十秋,誰人不著此“鄉愁”?親情入盡芊芊處,寸寸分分向九州。這是一個事實,也是一種真情,作者以詩人的敏銳感受到了,她深切理解一個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眼向九州,心向華夏。

也許有讀者問,為什麽海外遊子總是加倍心懷故國,夢瑩故土?這縈懷的核心還是他們心底裏有母親啊!這就是親情不斷,萬裏不疏吧?作者深諳承聯要進一步補厚首聯的意境,用“燈下家慈針線密,窨中機杼緯紗稠。”點畫出慈親的具象:這邊,燈下母親手捧棉納密密縫,那邊,推機織布,“織織複織織”的畫麵,躍然紙上。這讓讀者自然聯想:遙遠東方,一位母親化盡心血為孩子既縫又織,有誰不牽掛?有誰不夢瑩?這就是承聯托的妙用,把客路之人、思鄉之情、思親之由,逐步深化了。寫得平靜,承得自然,頗見匠心。

平起,穩托後, 第一段落結束,頸聯自然拓開,轉入第二段落,作者突然把畫麵展開:“三千羈旅長回首,萬裏風霜更白頭。”詩句“三千”對“萬裏”,顯出大氣;“羈旅”共“風霜”,露出深沉;“長回首”與“更白頭”,千般厚實,令我不禁撫掌。詩不同於文章,就在於其凝煉、簡潔,僅僅十四字,容量如此之大,意象這般豐盈,把遊子努力奮鬥,青絲換白頭的形象豁然拓出,輕鬆而自然,工整而暢順,沒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是很難做到的。我默默吟誦這一聯對,暗暗稱道:這才是詩啊!心頭也躍出兩字:精彩!

讀完精彩轉句,自然期望精彩尾聯。詩人又是怎麽寫的呢?“最憶尋常桑梓事,一抔熱土寄春秋。”是的,奮鬥過了,攀爬上一定高度的人,稍一歇步誰不回首?可真正縈懷的還是“桑梓事”,最可回憶的也是少年時,那是故鄉的日子啊!我忽然有句:回懷未盡是傷情,一寸丹心一寸萌。但使江南花遍野,東風與我共春行。心中情,筆底聲,情不斷,聲不絕……把心中的一杯熱土帶回華夏吧!那裏有母親的影子,有童年的腳印,還有刻鑿的千秋史頁,需要我們回味,需要我們續寫……

詩人的文字,一如遠山撞鍾,聲響而厚,餘味無窮,蕩之在心,去之萬裏……我想,這就是詩的魅力吧?!

風中秋葉 7-2-2013寫於屏前

五絕-偶吟-贈陽優優/風中秋葉7-7-2013:思鄉無盡處,海角有窮時。綠裏春常在,青山總是詩。

注:首兩句為陽優優留言原玉,秋葉取來,湊成一絕,以見證網上友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