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秋葉聲

來美多年,感慨萬千:風中秋葉,風起則飛,風停遂止,隨緣起落,豈有它哉?唯書作伴,唯文作聲,
個人資料
正文

七律-觀後院雪景有作

(2016-10-17 17:54:09) 下一個

七律-觀後院雪景有作

七律-觀後院雪景有作/風中秋葉

昨日下雪,亂絮飛空,趕早回家,欣賞雪景,欣然有記。

何方大聖亂天宮?筋鬥雲飛鬧美東。白絮飄然生素象,青峰不意露華容。
窗前忽閃烏騅影,雪上平添獵犬風。欲取韓盧嗟欠約,心詩一頁且存空。

1-29-2014

感謝返老還童贈詩:

《藏頭詩。祝願網友新春快樂》

祝賀佳音傳四方, 願您節日更安康。 網民愉悅添福壽, 友訊吉祥匯海洋。

新歲初來前景遠, 春風普渡後福長。 快將福字高高掛, 樂見梅花萬裏香!

浣溪沙-秋-助興柳下聆荷君

浣溪沙-秋-助興柳下聆荷君/風中秋葉10-24-2013

一葉紅黃一闋詞,半湖秋水半湖詩。騷人欲問葉飄時。

五瓣含羞花帶酒,三江入夢月投池。霜寒潑彩正堪癡。

桃源笠叟贈和

一度西風一闋詞,半壺濁酒半壺詩。臨軒邀月正當時。

五彩銜情繚碧榭,三弦挑夢醉瑤池。人生能有幾回癡。

源遠流長細水流贈和

采段金秋入畫詩,鋪張落葉寄心思。伊人借月擬書時。

又近凝霜催冷意,幾時回暖展芳姿?空懷希冀夢癡癡。 

金秋隨筆/liuxialinghe

      很久沒動筆寫東西了,上次寫《黃子山賦》時,還正值盛夏時節,眨眼功夫已漸進深秋了。

    今天,當我閑下來走進書房,推開窗戶時,一股桂香悠然撲鼻。金秋十月,正是江南桂花飄香的季節。在濃鬱的桂花香裏,人的心情總是很舒暢的,深深地吸一口直入肺腑,令人心曠神怡,久久不能忘懷。我索性將三扇鋼窗悉數打開,嗬嗬,秋意正濃啊!窗外,秋色彌漫著廣闊的原野,秋風飄零著滿地的落葉,秋思伴隨著滿腹的情愫,秋韻滋潤著大寫的慧眼。在這深秋時節,當你全身心地置身於秋日懷抱的時候,秋韻便會不知不覺地縈繞在你的周遭!秋天是一個富有詩意的季節,她總會讓人浮想翩翩,按照自然的意願演繹出別有洞天的內涵。

      走進大自然,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她是那麽讓人迷戀,使人心醉!秋山磅礴,緣於天地的遼闊無垠;秋水長天,鑒於弋江之水的碧波幽靜。我站立於青弋江景觀橋上,沐浴著秋日的陽光,任秋風親吻我的周身。秋風不似春風和煦、夏風潑辣、冬風凜冽,她是那麽豪爽、灑脫;秋雨不似春雨綢繆、夏雨放縱、冬雨沉寂,她是那麽飄逸、疏狂;秋月不似春月朦朧、夏月短暫、冬月淒美,她是那麽皎潔、高雅。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共一色。多麽絢麗燦爛的秋色!願這大好秋色永駐人間!

     一路徜徉中,我不知不覺地來到了水西山。深秋的山裏少了點蜂蝶紛舞,秋風輕拂著山嵐,坡上被風幹的紅葉花瓣墜落山道,綠意漸漸散去,多了點風輕雲淡,楓紅浸染,褐綠色的樹叢迎風搖曳,在習習的涼風下,一地殘葉風中卷起。太子泉的水麵上流淌著片片枯葉,那蟬聲漸漸遠去,寂靜的山坳裏隻有那幾聲鳥鳴在回蕩。山泉一滴一滴地落入池潭,泉水潺潺跳動著音符,悄然流到山下的青弋江裏。溪邊樹叢中開滿了野菊花,霎時間,金黃、乳白、豆綠、雪青、淺紫、朱紅色的野菊花一直延伸到山裏。一溜溜、一簇簇開得豔麗,形狀迥異漂亮極了,瞬間迷失了我的眼。一縷清風撫過,靜賞著菊的輕靈淡然,溫婉柔情。瑟秋苦寒中的冷豔,和那滿山遍野的綻放野菊花,與那秋天裏紅楓交融,清香撲鼻,含情脈脈,嫵媚動情,染醉了我的心境,迷倒了秋遊的客人。

    麵對漫山遍野的野菊花時,我想,唯有菊花最能夠代表秋天的品行了。當下,正是秋風颯颯,黃葉紛飛,百花凋零之時,可是菊花卻挺立著幹,伸長著枝,張開著葉,盛開著花,顯示了她傲霜耐寒的性格。雖然,她不像春花那樣嬌豔,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竟相媲美;不如夏花那樣淡雅,不能與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相提並論;不似冬花那樣冷豔,同為四君子卻不與梅花一較高低。她不迎合世俗的寵幸,也不屑濃香竟發、蜂圍蝶陣的態勢,不用雕琢,卻能靈秀脫俗、卓爾不群,敞開曠達的胸懷,淡定自若地展示出不屈不撓的個性和光明磊落的品行。

    作為傲霜之花,有人稱讚她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她清高的氣質。屈原之《離騷》曰:“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唐人元稹在《菊花》中吟:“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進而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其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範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和菊花進行著心靈上和情感上的交流,這裏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人格的表白。

    解讀古代大量的文學作品,都有菊花倩影的芳蹤。建安文學的傑出代表曹植,在其膾炙人口的名篇《洛神賦》中寫道:“其形也,翩若驚鴻,宛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用菊花比喻裙裾飄飄、翩然飛舞的洛神的榮光鮮麗,道出了洛神的風度和氣質。關於菊花的詩歌,我尤喜東籬下悠然采菊的陶淵明,他以田園詩人和隱逸者的姿態,賦予菊花獨特的超脫的風格,菊花從此便有了靈性。“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道出了多少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人生真諦!然而,一改菊花隱逸者形象的,當然要數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了。“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在其帶有明顯寓意和傾向性的詩作裏,菊花成了飽經滄桑的勇敢堅強的鬥士,為民請命替天行道的物象。

    一樣的菊花,因不同的人來觀賞、來品味,便具有了不同的意義和風格。人生,有一種相識,解讀在路上,有一種相知,封存在心裏,隻是路過的時候打開了那扇窗,讓我們看到了沿途的風景。在流轉的歲月中,翻閱塵世的浮華。靜候,一簇菊花開得旖旎,清香隨風,色彩如蝶,不訴淒瀝,不倚欄杆。情愫平和的曲調靜守一世的安雅。天涯明月夜,多少相思入畫中。捧起曾經的水墨丹青,靜靜地感念。風雨飄搖處,笛音婉轉著落花的雨滴,哪一曲是曾經的花開荼蘼?餘音繞梁,入夢,卻截不斷人生思念如昔。這素潔的思緒,飄搖如浮萍,細致不了泅渡的詩意;歲月以雨的姿態滑落,鉤沉起人生的低吟淺念,今夕何夕?!

      時光的歎息,又一季花開花落,又一場秋風涼薄,用一片楓葉的色彩,喚醒晚秋季節的深沉。人們用靈犀整理成婉轉的曲調,用格律的詩歌吟誦,感念世間所有的紛雜,再淨化擯棄,穿織成記憶的錦衣。陪伴著歲月年華,幾多秋月,幾多落葉桑榆,綣繾思緒的紛雜,品讀人生百味。遠黛碧綠在九月的門楣滑落,隨風、隨雨、隨心,隨性,戀念卻如秋風,濃烈了楓葉的顏色,喚醒雨巷深處憂鬱的眸光,在沒有對白的劇目裏,回落了煙雨蒙蒙處的一襲花香,這一刻,穿過時空逸出的纖心若水,抽芽出如蓮的花來,孑然篤行於罕徑,晝夜兼程,赴一場秋日的約定,探究哲思的人生秋季。

     秋光清淺處,聆聽一襲秋吟,微言的心語,是寂寥過後的滄桑,漫過每個平凡的日子,頃刻回眸了昨日往昔。終究,那些點滴以秋菊相迎的俏麗和楓葉的落幕,雖涼薄亦溫馨,歲月的荷葉,遵循著自然的軌跡,行將擱淺在沉積的荷塘。在靜夜裏,煮一盞香茗,研一硯墨香,聽一曲溫婉的清音,眸一季幽灩的秋思,亦知道無論是轉山轉世的詩意,還是刹那芳華的期盼,都是人生瑩潤眸光裏的一道風景,是一眸相遇的相知相惜。我用一點淺墨描繪曾經的懵懂,駛進流年江河,尋燕兒南歸路程,回歸那座心城,守得秋月下的寧靜。問君,在物欲橫流的當下,不堪順應,技止此耳,焉能如何?時光走了,時過境遷,豈能尋回?

    秋風帶著我的心魂,她的每一次漣漪都會蕩起心中不盡的情感。沐著習習清風放飛夢想,望著絲絲秋雨微笑如歌,嗅著淡淡菊香醉如夢鄉。對秋的那份眷戀有點不能自拔,恨秋不能永駐,愛秋去秋又回。秋也和四季一樣輪回,年華似水,秋總是悄悄地來,又悄悄地走。一個季節的開始也預示著另一個季節的結束,那些在風中飄過的落紅也會化作春泥輪回於它的重生!我也會讓自己在秋風中坦然、平和。秋的美麗,秋的動人會讓我們成熟,會讓我們在今後的日子裏,少一些浮躁,多一份沉靜,會讓自己以更理智更純熟的眼光看待世界。雖然,我沒有秋的那種風情;也許,我沒有秋風那種內涵,但秋風好像更能理解我的心。我時而在秋風中蕩漾,時而在秋風中纏綿,時而在秋風裏陶醉。秋風在我眼裏大度、灑脫、含蓄,秋風在某種意義上好似包容了時間的一切美好。她能使人忘卻世事的困擾,能給孤獨而傷情的人們以撫慰,使人們更加成熟;她能給受挫的人們吹響前進的號角,使人們不再憚於前進路上的坎坷。

    而今,大自然的靈感,讓我越發覺得自己心智需要取半池秋水洗浴。一個大寫的人,應該學會從向外界索求信息到向自己內心發掘寶藏的過程中完善自我,更在於認準了與秋身同感受的理念。要大膽地前行,別怕迷失了自我找不到回來的路。能把秋天裝進內心,也就意味著我們的心胸之寬大,裝得下整個天下,而不是隻裝得下能屈能伸的一個小我。內心世界隻裝得下自己的人,會計較個人太多的榮辱得失,眼界永遠走不出以自我為中心的小世界。內心裏是天下的人,與大自然多彩多姿,對待小小的個人,大自然的智慧早已開導了他,生命達到了返璞歸真的境界。

    我喜歡秋天的風,我喜歡秋天的雲,我喜歡秋天的天高雲淡,我更喜歡成熟的秋思和秋日無畏的期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