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秋葉聲

來美多年,感慨萬千:風中秋葉,風起則飛,風停遂止,隨緣起落,豈有它哉?唯書作伴,唯文作聲,
個人資料
正文

中華詩詞論壇壇主包德珍大姐賞析風中秋葉七律《秋情》

(2016-10-15 12:51:42) 下一個

衷心感謝中華詩詞論壇壇主包德珍大姐賞析風中秋葉七律《秋情》

 

風中秋葉:

     秋情    步詩友原韻(新韻)
山屏湖鏡照無痕,影樹蔥蘢碧滿林。
葉落寒池花攪月,魚遊秋水鳥行雲。
斜陽靜染江邊柳,孤客遙思夢裏人。
相對煙霞心漸遠,閑然大道入黃昏。

漁艇麗人點評:
山屏湖鏡照無痕,影樹蔥蘢碧滿林。
    一二聯寫景之手法:“山屏湖鏡照無痕”首聯寫其靜感之狀,比喻甚美,山如屏幕湖水如鏡。對句同樣是“影樹蔥蘢碧滿林。”此手法增強趣味性。賀知章的《詠柳》之所以好,除了準確的描狀外,更主要的就在於“二月春風似剪刀”的比喻富含趣味,使整首詩都有了活力,餘韻悠長。

葉落寒池花攪月,魚遊秋水鳥行雲。
   此聯寫物之動感狀,“葉落、魚遊”是正常現象,然“花攪月、鳥行雲”則寫其物象的神韻了。詠物詩要做到“不粘不脫”,就是說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麵描寫,很切合所詠之物的特點。如林和靖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所以成為千古傳頌之佳句,就是因為作者通過月下水邊的梅枝橫斜的側影,寫出它凜然冰清的神態品格。要精確寫出所詠之物的特征、神態,是詠物不可忽略的。沒有精準的特性描狀,說桃可言杏,詠梅可移竹,非詠物特色也。但若描寫過真、過細,反倒失了意味,沒了想象空間,但本詩不是詠物詩,是“秋情”所以先寫景物的“秋”,火候在“秋”上把握得洽當,為下邊之“秋情”的情做了精美鋪墊。
一、二聯側重點秋。三、四聯主旨寄情。

斜陽靜染江邊柳,孤客遙思夢裏人。
   上聯以“靜染”二字托出“遙思”染是景物江邊柳,自古詩之意象“柳”則是懷人信物。 古人借詠柳賦別由來已久。民間傳說,認為“柳”與“留”諧音,贈柳則含有主人挽留之意。而且, 楊柳容易成活,贈柳又含有主人美好的祝願:望行人隨處皆安!因此,折柳贈別就成了古人的習俗。從大量唐詩中關於離別的詩詞涉及到“楊柳”的意念甚多:如劉禹錫《柳枝詞》有“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 楊管離別。”就直接說明楊柳是代表離別的樹。許多詩人在他們的詩詞中都運用了楊柳,主要是以楊柳營 造離別的典型環境,烘托離別的感傷氣氛。三聯為此首律的詩旨,秋來之際懷人之情深也。

相對煙霞心漸遠,閑然大道入黃昏。
    結聯是在第三聯將真實情感吐露之後時,麵對蒼穹的一種心靈深處的感悟:“閑然大道入黃昏。”一切與“大道”一樣順其自然則任何情感得到了詮釋。結聯手法高妙:情景渾成之造境設計,就古典詩詞而言,實為最高類型之設計追求。此類造境設計,情景混茫一片,虛實合體,不知何為情,何為景,情景關係呈現天造地設般化工之妙,不言情而情自現,不言景而景自顯,呈現出“物我兩忘”的顯著特征。正如王夫之《薑齋詩話》:“含情而能達,會景而生心,體物而得神,則自有靈通之句,參化工之妙。”
在《秋情》的律詩詞創作過程,體現了主體用於造境之情景,其實句句都是經過心靈情化的產物,體現出詩詞內在的“質”,細品方識機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