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秋葉聲

來美多年,感慨萬千:風中秋葉,風起則飛,風停遂止,隨緣起落,豈有它哉?唯書作伴,唯文作聲,
個人資料
正文

【散文-過年】(續)

(2010-02-10 15:04:41) 下一個
【散文-過年】(續)

四,新年,‘利是’錢

北美著名散文家劉荒田有段我極喜歡的名句:“兒時的除夕,最激動人的,不是打開利是封,掏出要麽五分要麽一毛人民幣的瞬間,而是晨曦初現時,打開門縫,遠近爆竹聲夾著寒氣和星光囫圇湧入,那種新鮮之極的憧憬。”他的文字簡直就是美麗夢語,我每讀至此,都似心夢呢喃,不能自己。

可我貧困的童年,實在沒有荒田筆下的美麗憧憬。初一早晨,人剛睡醒,揉揉眼窩,還沒刷牙洗臉,就屁顛屁顛地跑到父母麵前,大聲說:“阿爸,阿媽,身體健康,恭喜發財!”媽媽拿著大紅利是放到我的小手說聲“細佬哥(小孩子)聽話聽教,聰明伶俐,快高長大。”也不知她是對天秉或是對我說。反正小孩子“那麽“神心”,盼的是“利是逗來”,期望父母派封“大利是”。可盼歸盼,經驗告訴我最大數額還是五分錢,還好,父母各派一封,兩個硬幣加起來就是一毛錢!也別少看這兩“鬥令”,可以買到許多“金錢豹”“叭叭紙”了。而我的姐姐妹妹還要把錢存到錢罐裏,留著將來學校外出“旅行”使用呢。

拿到父母的“大利是”後,我才刷牙洗臉,穿上新衣服,滿懷希望地給街坊鄰裏的大人們拜早年,一聲聲“身體健康,恭喜發財!”挨家逐戶地拜年,希望二叔婆,三叔公“開恩”派封大利是,通常也是小紅紙包著一、兩分錢;若有個沒有孩子又“孤寒的”說句,“唔好意思,恰好派曬。”(派完了)另派兩隻油角當數,少不得背後嘟嚷句:“贛孤寒!”(小氣鬼!)因為,家家戶戶都是幾個孩子,大人都要“還鍾”(即要派給別家孩子),有孩子的,自是有來有往,並無虧蝕。沒有孩子的,難免有些人心疼不斷派利是,有出無入。偶然遇著,一兩個豪氣男人,派五分錢利是也有的,可說得上“鳳毛麟角”。我媽有個好姐妹,叫惠芳姨,每年都派“五分錢利是”,令我們五姐弟妹開心不已,每年都盼著她來過訪,可就是這五分錢,我們一直感恩到現在,當足她是親阿姨,現在還每年給她拜年致謝。

匯總當年“利是錢”,實收下來多是一元幾角,有的孩子能存錢,投進錢罐裏,閑時可以搖幾搖,得些“錢”的聲音,我呢?“利是錢”都變成爆竹聲了,哈哈……媽媽說:“這兒子,就會燒錢。”可爸爸說:“爆仗,爆仗,爆了就長”嗬嗬,還是男人爽,看得開!

五,年初一,食齋

年初一食齋,是我家習俗,可我和其他小哥們聊過年的“吃”,也多有食齋的習慣,想必是民間習俗了,我卻從來不問“食齋” 詳情或來曆,隻管照食可也。

其實,我家的“食齋”也並不是真正的齋料,那些冬菇,發菜,金針,雲耳,腐竹,蓮子,就算粉絲都是價錢不俗的,所以“食齋”對我家來說隻是“泛義”的,僅是年初一不煮肉而已。以我家當年經濟狀況,大年三十吃過“團年飯”,第二天,根本不可能再吃肉,買不起啊!所以,通常是用前天晚上吃剩的菜(其實是特意留下的菜)加點蔬菜煮在一起就是“齋”了,最常見的是紅頭菠菜,或是大葉芥菜,和著剩下的芋頭菜汁一起煮,味道也是很好的,尤其是燜過鵝的芋頭,最“正”,既香濃又軟滑,食過返尋味。

也不知道是父親的家鄉食俗,還是他的個人“創作”,他搞的糯米豆沙軟角煮大芥菜,是最受我們一家歡迎的。正是由於父親的喜愛,我家每年必做豆沙軟角。年初一中午,例牌清湯煮大芥菜,然後一家人各自報數:“我要兩隻。”“我要三隻。”“我要四隻。”……爸爸在此落彼起的報數聲中嗬嗬笑著,加入油炸豆沙軟角,煮到適度,每人一碗,乘著熱,吹著湯,開懷暢食,此時,爸爸必得重複他的介紹:“大芥菜香淋,豆沙角軟綿,那真是食出菩薩……”

如今我家,初一食齋,意義非凡,既有習俗,也有懷舊,更多是思親。
父母親:我們懷念您!
02-10-201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風中秋葉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兩位老朋友的來訪,我很好,隻是來文學城少了。到別處雲遊去了,嗬嗬……
丁莊秀園 回複 悄悄話 秋葉兄近來可好?好長時間不見了,祝新年好!
DUMARTINI 回複 悄悄話 大芥菜香淋,豆沙角軟綿,那真是食出菩薩。。。

念舊,思親,讓人無比感懷

兒時回憶總是很親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