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合唱發聲狀態與歌劇演唱、藝術歌曲演唱的異同
內容摘要:在聲樂的教學、藝術實踐和欣賞中,我們會發現演唱家往往會根據作品的需要,運用不同的演唱狀態和演唱方法來獲得最佳的藝術效果,但是我們在教學中卻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學習到這些演唱方法,其實我們隻要認真地分析不同的演唱狀態就能找到諸多方法的根源。
關鍵詞:合唱發聲歌劇演唱藝術歌曲異同
合唱發聲狀態與歌劇演唱(獨唱)、藝術歌曲演唱是美聲教學中常見的三種演唱狀態。但是在實際運用中卻難以弄清它們的演唱方法。原因是多方麵的。我們要提高聲樂教學質量,提高聲樂在舞台上的表現力,就得從三種演唱狀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來分析,從而促進教學,促進藝術實踐的表現力。
一、具有美聲唱法的根基是三種演唱狀態的共同點
作為美聲演唱的歌劇演唱、藝術歌曲演唱和合唱發聲狀態的比較唱與合唱並沒有矛盾,它們最大的共同點就是聲音的基礎狀態是以意大利的美聲發聲為基礎。美聲發聲的三要素是:一、很好的氣息控製能力;二、開放的喉嚨和穩定的喉頭;三、良好的頭胸腔共鳴。在這三要素的共同作用下,三種演唱狀態共同獲得了區別於其他演唱發聲方法的重要特征,就是它們都具有豐滿、明亮、帶金屬色彩而又有致遠力的、鬆弛而圓潤的音質,這種音質含有較多的高泛音,音色明亮;同時又具有充分的共鳴,音質豐滿。具有這種音質的聲音放聲歌唱時,給人以金色陽光似的燦爛、華麗的印象;輕聲歌唱時,給人以銀色月光般的柔和、清涼的感受。這種聲音貫穿在整個音域及所有的母音中,尤其是在高音區更為明顯。
良好的音質是美聲唱法最注重的。所以三種演唱狀態的基本發聲原理是相同的,良好的美聲音質就是在良好的聲帶閉合、適度的氣息衝擊、合適的喉頭位置、適度的軟齶部分的興奮和提起,積極但又不僵硬;是緊張的喉部肌肉的配合,正確的舌位,鬆弛的下巴和口形,自然而又鬆弛的演唱狀態等綜合因素的產物。不管何種演唱狀態,都脫離不了上述的演唱方法,這也是三種演唱狀態的共同之處。
二、不同作品藝術效果的需要是區分三種演唱狀態的根源
由於獨唱和合唱有著各自的特點,它們的演唱發聲又有所不同,確實存在著差別。獨唱需要不同演唱者的各自音色的特點、音樂表現的獨特個性,甚至可以存在發聲狀態的差異。即使在獨唱演唱中,演唱藝術歌曲和演唱歌劇的發聲狀態也不完全相同。如歌劇的演唱會根據演唱者自身的嗓音作出處理,其效果往往是非常戲劇性的,更多的是宏大、飽滿和宣泄;而演唱歐洲古典藝術歌曲(斯卡拉蒂、卡普阿、莫紮特、貝多芬、舒伯特、舒曼等)、當代藝術歌曲的聲音狀態和聲音效果與演唱歌劇時的聲音狀態和聲音效果肯定不一樣。藝術歌曲的演唱必須嚴格按照作曲家的寫作去詮釋,在聽覺上給我們的感受是柔和抒情的,是嚴謹、理智和極具修養的;合唱的演唱狀態與藝術歌曲的演唱狀態較為接近,它更多強調的是合唱隊員的發聲狀態的統一、音色的統一、聲音位置安放的統一和音樂表現的統一等諸多統一。因此,合唱更講究聲音的控製、協調和統一。
既然在演唱歌劇、演唱藝術歌曲和演唱合唱曲時有著不同的要求,所以,筆者認為美聲的歌唱發聲狀態在大的方麵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1.歌劇發聲狀態
演唱歌劇時的發聲狀態是以真聲、重機能為主,在結實明亮的歌聲中能明顯地感覺到有力飽滿的氣息控製。歌唱時氣息的柱狀感特別清楚,喉嚨咽壁始終處於最大的挺立狀態,演唱時,各聲區始終帶有較濃的胸聲,聲音焦點的位置居中偏後,聲音厚實而又集中,穿透力極強,演唱時聲音的整體線條較粗而結實,戲劇性強,整個身體參與演唱,多用明亮的音色,全聲、真聲演唱。
2.藝術歌曲發聲狀態
演唱藝術歌曲時的發聲狀態是以混聲、半機能為主,富有彈性的、有控製的氣息始終支持著抒情柔和的歌唱並隱藏在歌聲中。演唱時,各聲區都帶有胸聲,但聽覺上不很突出,歌唱時的喉嚨咽壁始終處於穩定的開放狀態,聲音焦點的位置居中偏前,聲音抒情而又集中,穿透力較強,演唱時聲音的整體線條較清晰,抒情性強,理智地參與演唱,用稍明亮的音色、控製的音量和混聲演唱。(免費論文網 www.mianfeilunwen.com )
3.合唱發聲狀態
演唱合唱歌曲時的發聲狀態是以混聲、半聲、輕機能為主,柔和富有彈性的、有控製的氣息始終支持著統一要求的歌唱並隱藏在歌聲中(不要聽到控製呼吸的痕跡)。演唱時各聲區少帶有胸聲,在聽覺上不明顯,歌唱時的喉嚨咽壁始終處於穩定的開放狀態,聲音焦點的位置清晰靠前,聲音平直抒情,柔和沒有火氣,演唱時聲音的整體線條非常清晰,抒情性強,理智地參與演唱,多用柔和的音色(對於單個合唱隊員而言),積極控製的音量和半聲為主的狀態直聲演唱。
以上三種演唱狀態的比較,在用聲的形式、氣息控製、喉嚨咽壁的狀態、聲音焦點的位置、線條、音色等方麵,可以通過各自用詞的不同,體會演唱狀態的不同。還可以更簡單、形象地說:演唱歌劇時的狀態最開、最大;演唱藝術歌曲就要控製一些;演唱合唱就更要控製,狀態不要開得那麽大,那麽撐,不要那麽響,那麽亮,聲音一定要平直,要柔,不要抖動,要注意與其他聲部的音量上的配合,要知道什麽時候聲音可以放一些,什麽時候該禮讓給其他聲部時就要收一些,總之,千萬不能用唱歌劇的方法來唱合唱。但目前我國的絕大多數合唱團都是用演唱歌劇的狀態唱合唱的,有很多合唱隊員因為喉嚨開得太大、太撐,聲音位置又靠後,所以,很多合唱的發聲喉音濃重、咬字含糊不清、和聲模糊混亂。
其實唱好獨唱和唱好合唱兩者並不矛盾,好的歌唱家應該可以成為一個好的合唱隊員,好的合唱隊員也可以成長為一名好的獨唱歌唱家。因為合唱中“直聲演唱” 的要求也就是對獨唱發聲的基本要求,分清了獨唱(歌劇和藝術歌曲)和合唱狀態的差別、不同,在演唱時,做到清醒、細致地調整,你就能勝任三種演唱。記得帕瓦羅蒂在自傳中說過:如果我一直在演唱歌劇,接著要舉行獨唱音樂會的話,那我需要兩個星期的時間進行調整,因為演唱歌劇和音樂會的歌唱感覺是不一樣的。歌劇的演唱會你必須充分打開喉嚨,整個身體都參與歌唱。而獨唱音樂會則不同,是由一個人可以非常安靜地演唱,伴奏常常隻是用鋼琴,有時也用交響樂隊,但交響樂隊會很小心地照顧你,你無須用撐大的音量與樂隊抗衡,你的喉嚨不要開得那麽大,你完全可以用哼的感覺去吟唱,你盡可以非常鬆弛地去享受音樂。我們隻要用心聆聽卡魯索、吉裏的演唱,聽聽普賴斯演唱的藝術歌曲,聽聽老帕演唱的《聖母頌》,就會有很深的感受。有許多的著名歌唱家在演唱藝術歌曲時的演唱狀態非常適合演唱合唱,如畢約林、王德力希、波切利、戴玉強,甚至帕瓦羅蒂(演唱藝術歌曲,特別是舒伯特的《聖母頌》的感覺特別適合合唱)、芭托莉、吳碧霞、廖昌永、楊光等,這些歌唱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抒情、音色柔和甜美、聲音的控製能力特別好。
美聲唱法中的三種演唱狀態,我們會經常在同一舞台上欣賞到,但是你會發現,演唱技巧高超的歌唱家在演唱不同形式的作品時所采取的演唱的狀態是不同的。我們分析三種不同的演唱狀態的異同,目的就是要通過總結不同狀態下的演唱方法所獲得的演唱效果,以及達到作品所需要的狀態,從而促進我們美聲聲樂藝術的表現力,促進獨唱教學與合唱教學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