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蓮

揮藍天之風,醞大海之情,奏天籟之曲,唱千古一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漫談“女兒的傾訴”一詩的創作經曆

(2008-04-19 03:29:53) 下一個

漫談“女兒的傾訴”一詩的創作經曆

四月十日午餐後,我照例爬上床準備午休。半個月來,由於緊張的學習和訓練,沒有睡過一好的午覺,每次都是20分鍾甚至更少,“今天終於可以睡個好覺了”,我高興對同屋的女伴說。可躺下後,疲憊的雙眼是閉上了,可心門卻打開了。如潮的情感在我的心海裏洶湧著,怎麽也停不下來。半個月的時光畫麵,在我的腦海裏迅速滾動著。

飛機場、火車站裏老師和學生手舉大牌子接學員;隨叫隨到,有求必應,陪每一個學員去銀行換錢;吃飯時工作人員為我們站崗,我們吃完了,他們才吃;上車下車老師都要一個一個的攙扶著我們的手,怕我們扭了腳,影響訓練;各科的老師、教授們認真講課,熱情回答我們的每一個問題,耐心地為我們簽名合影;藝術學院的“皇帝”院長張鐵林晚上9;30才會到學校的辦公室,還拖著疲憊的身體同我們談話,
強打著精神同我們50名學員分別合影留念;每天吃得是營養豐富,品種多樣的飯菜,我們想吃什麽,大師傅就做什麽;文化部、國僑辦和暨大的領導兩個典禮都來了(開學和結業)。

我是誰?我們是誰?我們不都是一群海外回來的普通人嗎?領導、老師和同學們為什麽這樣對我們,因為他們給我們的不是他們個人的感情和私人的幫助,而是祖國人民對海外僑胞的關懷和溫暖。我就這樣走了嗎?就這樣一聲不哼,心安理得的走了嗎?不能,我不能!我要對祖國媽媽說幾句心裏的話。我坐了起來,拿起了筆,心裏的所有的情感象小溪一樣緩緩地流到了紙上,化成點點詩情,行行詩句(寫到最後幾段時,我流淚了)。祖國--媽媽,這句我從小學就會說的話,直到我漂泊到海外,才真正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離開了祖國,我才知道什麽叫思念;離開了媽媽,我才知道什麽叫孤獨。這種回家的感覺和溫暖就是我的夢啊!全詩我用了約1個半小時寫初稿(期間不斷有人打擾),然後,在與別人談話的同時楸空粗略地看了一遍。

晚上的告別晚宴上,先是領導講話,接著讓學員自願發言,我第一個舉起了手。當我拿起話筒時,已是大家舉杯的時候了,話聲、碰杯聲四起。我先做了一個自我介紹,代表當地的華人向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問好及表示我的謝意!然後說:“我有一首詩要獻給祖國媽媽”,這時有人放下了手裏的杯,但還有不少人說著話。可當我朗誦到:“我來了,祖國--媽媽!”時,人們一下安靜了下來,隨著我的朗誦,來越靜,直到最後發出熱烈的掌聲。感恩的心,不舍的情,在我們每個學員的心裏激蕩著,從他們眼裏的淚花和激動的表情上,我知道,我說出了大家的心裏話。事後,很多學友對我表示感謝,我的手稿被負責的老師要了去,他對我說:“放心,我們要把它存檔,好好保管”。

我知道,這首“女兒的傾訴”作為一種表達內心情感的方式,在當時的環境下是成功的。但今天把它作為文學的最高形式--詩歌,放在詩壇上來審視,它就不完美了,而且有很多的缺點和不妥。本來我還可以再進行修改,但我沒有。一是,我想給大家一個原始的東西,想聽聽大家的意見,想找到一種把這種樸素情感的流露上升到完美詩歌的最佳途徑。二是,我舍不得刪,因為每一個字都是我心中的音符,每一句話都是我心海裏的浪花。但我知道,我必須舍得,必須打破它,才能突破,才能提高。這就是我為什麽把“女兒的傾訴”放在這裏讓大家點評。

各位詩友多提意見,謝謝!

心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