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主食,吃還是不吃?(ZT)

(2007-01-30 12:19:08) 下一個



時下有很多人加入了不吃主食的行列,但不吃主食可以減肥嗎?可以保持身材嗎?可以預防疾病嗎?專家的回答是:不可以。所以你不必拒絕主食,也不必盲從地跟隨西方的飲食結構。如果能正確地吃主食,不僅可以預防疾病,還可以幫助你保持身材。

主食究竟為我們提供什麽?


鼓樓醫院營養科營養指導專家朱萍醫生為我們分析道:主食是為我們提供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在每天所攝入的熱量中,碳水化合物應占到55%左右。雖然蔬菜、奶類和糖類也可以為我們提供所需的碳水化合物,但這些並不能取代主食的地位。一個正常人一天至少要吃3兩左右的米飯才能達到碳水化合物的所需量。中國人傳統的主食結構是以穀類為主,像米、麵、粗雜糧(燕麥、蕎麥)等都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主食,而這類主食富含豐富的膳食纖維,且血糖指數不算高,都是值得推薦的食物,而且這種傳統的主食結構是適應我們中國人的體質需要的。

影響減肥的,不是主食


很多年輕的女性因為害怕變胖而拒絕吃主食,朱萍醫生表示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想法。影響體重的最關鍵的是熱量的攝入,而不是碳水化合物。紐約肥胖中心調查者把誌願者分成了兩組,一組吃低碳水化合物食品,一組吃低脂食品。6個月後,低碳水化合物組減掉了48公斤的體重,而低脂組隻減掉了24公斤。從實驗結果也可以看出,肥胖還是熱量過剩導致的。


而且如果不吃主食會導致人在工作、學習或運動時疲乏無力,新陳代謝失衡。因為人在消化時,除了纖維,所有的碳水化合物都被轉化成供應肌肉和大腦能量的葡萄糖或血糖。沒有碳水化合物,身體會去消化蛋白質,以此來產生能量,這就破壞了蛋白質原本在人體內承擔修補肌肉和身體其他組織的任務。

西式主食結構不提倡


很多年輕人追求西式的飲食方式,不吃米飯、麵類、粗雜糧等傳統主食,而是改吃麵包、土豆、動物脂肪等西方的主食,對此,朱萍醫生表示西方主食結構中以土豆為主食,在營養專家看來是不提倡國人這麽做的。因為土豆本身的血糖指數偏高,而其本身所含的碳水化合物量卻並不高,所以如果靠土豆作為主食,則所需的量非常大,才可以達到日常所需的碳水化合物量。而對於在西方常見的麵包,朱萍醫生表示,因為麵包本身是由小麥製成,其膳食纖維含量也比較豐富,尤其一些如全麥麵包、高纖維麵包等也是值得營養專家推薦的。而西方很多國家的飲食結構是以動物脂肪為主,比如主食吃牛排等,這其實是不適合傳統的以植物為主的飲食結構的中國人的體質的,假如我們拋棄了傳統的主食結構,就會打破營養吸收的均衡,反而導致營養質量的下降。

正確攝取碳水化合物可預防疾病


穀類(包含粗雜糧)、水果、蔬菜和豆類在所有的食譜中都占據著重要地位,這些植物型食物中所含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物質可以預防心髒病、糖尿病和癌症。哈佛大學的一項檢查結果發現,每天至少吃2份半全麥食品的女性比那些不吃這些食品的女性,在過去的10多年裏,患心髒病的幾率要低30%。另外研究發現,多吃這些食品的人更容易保持體重。吃1.6份全麥食品的人,在12年的時間裏,患肥胖的可能性要減少一半。不過需要提醒的是,不能因為其是碳水化合物就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有計劃地飲食才是最重要的。瑞凡《星期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