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樹

漂泊隻是生活方式,尋找才是目的。
正文

詩能治好你的病

(2007-04-25 06:48:51) 下一個
http://www.sina.com.cn 2004/04/14 12:32   羊城晚報

  作者:王峰

  杜甫去探望他,看到這種情形,就對他說:“我的詩能治好你的病。”

  曾看到一則趣聞,說在意大利等國有“讀詩治病”的法子。據說每50個意大利人裏頭就有一個在寫詩,更有一間“詩藥有限公司”專門研究以詩治病,他們的產品放在書店或
藥店裏出售,上麵也標明“主治”、“禁忌”、“日服量”等項目,模樣與普通藥盒一般無二,隻不過盒子裏裝的不是藥片,而是印刷精美的詩篇。這種“詩藥”可以治療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等,有人言之鑿鑿地說,曾見米蘭一家醫院的心理醫生帶領抑鬱症患者們高聲朗讀美國詩人朗費羅的《生之禮讚》。

  讀詩、讀文章治病的事情在中國古時也頗有一些。一個有名的例子是三國時候,曹操的頭風病(大概就是現代醫學所謂神經性頭痛)發作了,躺在床上苦挨,忽然讀到陳琳替袁紹寫的“討曹檄文”,驚出一身冷汗,頓覺清爽,跳起來說:“這篇檄文治好我的病啦!”巧的是,南宋詩人陸遊也曾勸人讀他的詩,說可以治頭風:“兒扶一老候溪邊,來告頭風久未痊。不用更求芎芷藥,吾詩讀罷自醒然。”還有個人說,白居易的詩集也是治病良方:“偶然一讀《香山集》,不但愁消病也無。”

  不過最有名的“詩藥”,還是詩聖杜甫的作品。

  有個朋友得了瘧疾,發作之時忽冷忽熱,頭痛、口渴、全身無力,非常難受,杜甫去探望他,看到這種情形,就對他說:“我的詩能治好你的病。”這個朋友有點不信,但求醫心切,還是問了一聲:“怎麽個治法?”杜甫說:“你誦讀‘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兩句,一邊讀一邊想想詩意詩境。”朋友依言行事。過了幾天杜甫又去看望,問效果如何,朋友搖頭歎氣說:“好像沒什麽效果啊!”杜甫想了想,說:“看來‘詩藥’下得還不夠重。這樣吧,換這個試試,‘子章髑髏血模糊,手提擲還崔大夫’……”朋友聽到這兩句頗有點兒恐怖的詩,不禁吃了一驚,說:“好像有點兒效果啦!”這樣讀了幾天之後,他的瘧疾居然就好了。打這之後,杜甫能“以詩治病”的名聲就傳開了。

  宋代有個叫葛常之的,從杜甫的詩裏考證出詩聖自己也曾得過瘧疾,受了三年的罪,他納悶地提出疑問:老杜為何不讀自個兒的詩治好這病呢?難道這種“詩療法”也是鐵拐李葫蘆裏的藥———隻靈於人而不靈於己麽?照我的猜想,情況應該是這樣的:杜甫這個治瘧疾的偏方,跟上麵曹操治頭風以及我們治打嗝的偏方一樣,都屬於驚嚇療法,關鍵在於讓病人突如其來地吃一驚出身冷汗。《水滸傳》裏宋江不小心踩在火掀柄上,把炭火掀在武鬆臉上,武鬆“吃了一驚,驚出一身汗來。自此瘧疾好了”,也是這個道理。讀自個兒的詩,大概就不容易出這樣的效果。

  除了治瘧疾,杜詩還治好過別的病。清代有本書記載說,有個姓朱的老先生患氣痛,每當該病發作時,誦讀杜詩數首,症狀便自然消失,杜甫詩集也就成了他必備的良藥。

  最神奇的是《聊齋誌異·白秋練》的故事。白秋練是白魚精所變的女子,聽到慕蟾宮吟的詩後相思成疾,母親把她送到慕生身邊,她含情脈脈地請求慕為她吟詠崔鶯鶯所做的“為郎憔悴卻羞郎”那首詩,聽了之後就可以歡笑,慕再吟兩遍王建的詩,她就痊愈了。後來慕生也害了相思病,奄奄一息之際,白秋練趕來給他吟唐人劉方平所做“楊柳千條盡向西”詩和一首詞,慕生聽罷也是一躍而起,說:“我哪裏有病呢!”

  白秋練後來因為斷了湖水的供應而死,死前叮囑慕生說:“不要埋葬我,每天卯、午、酉三時都給我念一遍杜甫的《夢李白》詩,我就會死而不朽。”慕生照辦,等到湖水運來,急忙把她浸在水裏,果然複活了。杜甫的《夢李白》詩兩首情深意切,如“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等,皆是傳誦的名句,充滿思念、擔憂、憐惜之情。挽回白秋練生命的,大概就在這種深情款款處。

  據醫學專家分析,吟詩猶如做健身操,可以使大腦皮層保持平衡狀態,促進新陳代謝,因此有益於身心疾病的康複。那麽,閑暇時找一本《杜甫詩選》或《唐詩三百首》來讀讀,又何樂而不為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