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378)
2008 (200)
2009 (136)
2010 (135)
2011 (101)
2012 (62)
2022 (1)
以下轉貼。 結論:“癌”始見於宋代。唐朝時還沒有“癌”字。 “癌”字探源 黃河清 王立達(1958:94)說,“癌”是日本人創造的漢字。王說曾為一些學者所繼承,如胡新化(1999:47)等。然而,據黃金貴(1995:617)、何華珍(1998:152)考證,“癌”字最早見於宋東軒居士《衛濟寶書》(1170年)。《衛濟寶書》是一本外科專著。其中卷七有“癰疽五發”之說:“一曰癌”、“二曰瘭”、“三曰疽”、“四曰痼”、“五曰癰”,且附有圖示。當時的“癌”是指什麽呢?曰:“癌疾初發者,卻無頭緒,隻是肉熱痛,過一七或二七,忽然紫赤微腫,漸不疼痛,迤邐軟熟紫赤色,隻是不破。宜下大車螯散取之,然後服排濃敗毒托裏內外補等散,破後用麝香膏貼之,五積丸散疏風和氣,次服餘藥。”“癌”作為中醫的“五發”之一,表示癰疽之屬,這與現代意義的“癌”不能同日而語。 “癌”字開始具有現代意義,最早是在1792年日本大槻 玄澤的《瘍醫新書》。在該書中“癌腫”用來翻譯荷蘭語kanker(高柏,1996:220,240)。19世紀中期,日本的一些英日詞典又將“癌”與英語cancer聯係了起來。據史有為(1998:13)考證,1857/1862年屈達之助編的《英和對譯袖珍辭書》中,即用“癌腫”來對譯cancer。 同是在19世紀中期,在中國卻是另一種情形:cancer不是用“癌”來指稱,而是用了“癰”、“癰疽”這類名稱。1857年,合信(Benjamin Hobson,1816-1873)《西醫略論》:“直腸癰生在肛門上一二寸間,此證不多見,亦無治法。”(見《西醫略論》,第Ⅱ卷,上海:仁濟醫館。載幕末期醫學書複刊,第Ⅱ期,東京:冬至書房,昭和六十一年,第77頁)“直腸癰”,即直腸癌。在《西醫略論》書後所附英漢對照目錄中又有:“Cancer,癰疽論”(同上,第162頁)。“癰”、“癰疽”原為中醫術語,合信也說:“癰疽論,此借用中土之名以立說。惟乳癰與中土所論同,餘則異。”(同上,第Ⅰ卷,第109頁) 那麽,在什麽時候中國開始用“癌”字來表示cancer呢?《漢語大字典》和《漢語大詞典》在“癌”字條下所列的書證均選自魯迅寫於1925年的一封信。從這個書證看,當時魯迅已經用“癌”字來表示cancer了。史有為(1998:12)說:“大概到了20世紀20年代或其前後,中國才確定使用‘癌’對譯cancer,例如1923年《英漢雙解韋氏大辭典》即以‘癌,毒癌’來注釋cancer。”比《英漢雙解韋氏大辭典》早出版5年的一部工具書裏,我們也找到了“癌”字的用例。1918年,在孔慶萊、吳德亮等人編輯的《植物學大辭典》(商務印書館,上海)中,收有“白屈菜”條,在該條下麵載有:“此植物有毒,惟其地下部可用為治胃癌之藥。”(見該書第300頁,下欄)白屈菜根是一種中草藥,它破瘀消腫,止血止痛,可醫治消化性潰瘍病,對胃癌也有一定的療效(江蘇新醫院,1986:749)。 在日本,早期的一些詞典中,癌多稱為“癌腫”。但到了1915年,鬆井簡治在《大日本國語辭典》中說,“癌”為“癌腫”之略(史有為,:1998:13)。看來在那時或許更前,“癌腫”已經可以簡稱作“癌”了。因此,具有現代意義的“癌”字從日本傳入中國,估計是在19世紀初。以上1918年的那個例證可能不是最早的。 此外,關於“癌”字的讀音也是值得一提的。“癌”本來讀yan。李榮(1990:324)說:“一九六一年,《新華字典》大修。編者考慮到‘癌症’(cancer)跟‘炎症’(inflammation)最好有個區別,就參考某些方言‘岩’讀如‘崖’,就是ngai一類的音,北京語音沒有ng聲母(除非是連讀或ng自成音節),就推薦‘癌’讀ai。”但史有為(1998:10)說:“‘癌’字在民間很早就讀‘白’了。據筆者回憶,上海地區在50年代時大部分人在說普通話時都不由自主地讀成ai,筆者那時也是如此。”陳原(塵元,1991:208)也說:“五十年代把‘癌’字改讀ai,‘胃ai’就是‘胃癌’,大症;‘胃yan’卻是‘胃炎’,小病。胃炎、肺炎、腸炎的炎,都按原來讀法yan,而將胃癌、肺癌、腸癌的癌,改讀ai,以示區別。”因此,史有為(1998:10)說:“1961年《新華字典》秉持約定俗成以及同音區分的原則,始改其音,確實是順乎自然的善舉。但絕非簡單的‘推薦’,而是先有現實,其後再加以確認的過程。” 參考文獻: 塵元,1991,《在語詞的密林裏》,北京:三聯書店。 高 柏(Koos Kuiper),1996,《經由日本進入漢語的荷蘭語借詞和譯語》(徐文堪譯),載王元化主編《學術集林》(卷七),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 何華珍,1998,《“癌”字探源》,上海:《辭書研究》,1998年第1期。 胡新化,1999,《關於辭書選收外國漢字問題》,香港:《詞庫建設通訊》,1999年第20期。 黃金貴,1995,《古代文化詞義集類考》,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江蘇新醫院,1986,《中藥大辭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李 榮,1990,《普通話與方言》,北京:《中國語文》,1990年第5期。 史有為,1998,《“癌”疑》,香港:《詞庫建設通訊》,1998年第17期。 王立達,1958,《現代漢語中從日語借來的詞匯》,北京:《中國語文》,1958年2月號。 上文發表於北京《科學術語研究》2002年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