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skk.com/viewthread.php?tid=93143&extra=page%3D1《佛說處處經》(節錄)
佛不著履。有三因緣。一者使行者少欲。二者現足下輪。三者令人見之歡喜。佛行足去地四寸。有三因緣。一者見地有蟲蟻故。二者地有生草故。三者現神足故。亦欲令人意止佛行。佛行地高下皆平。有三因緣。一者本行四等心。欲令一切安隱。地在水上水中有神。蟲蟻一切值佛足下。皆安隱同心立意。是故卑者為高。高者為卑。二者諸天鬼神行福。為佛除地故。高下為平。三者佛為菩薩時。通利道逕。橋梁度人故。從是得福故。高下正平。欲令人意亦爾。(佛為什麽不穿鞋?一是做個榜樣,令修行者減少欲望;二是顯現足下的千輻輪相;三是令見者歡喜。為什麽佛走路時雙足離地四寸?一是不傷害地上的蟲蟻,二是不踩踏青草,三是示現神足。為什麽佛所走的路都是平路,沒有凹凸不平?一是行菩薩道時修慈悲喜舍四平等心,令一切眾生安隱,二是諸天鬼神為了修福報,替佛把地都整平了,三是佛為菩薩時,鋪路修橋方便利益大眾。)
佛說八十億萬因緣經。都治人三病。一者貪淫。二者嗔恚。三者愚癡。是三事分為六。故應六衰治三病。經所以多者。譬如人服藥病不愈。當更服餘藥。佛言。人意多端。疾轉故多經。隨意療之欲使疾解故。(佛所說的法都是對治貪嗔癡三毒的,六衰即色等六塵,能令善衰滅。佛為什麽說八萬四千法門呢?因為人有八萬四千煩惱,不同的藥治不同的病,比如貪欲重的修數息觀不成,要修不淨觀,如是等等。)
佛棄餘壽二十年。有三因緣。一者用世間人貪身故。二者所教已盡。三者恐惡人誹謗之得罪重故。便取般泥洹。(佛世壽本為百歲,
為何八十歲即入涅槃?一是因為世人都貪著色身的壽命;二是應說的法已說,應度的人已度;三是為了避免惡人造下謗佛謗法的地獄重罪。)
佛笑口有五色光出者。有五因緣。一者欲令人有所問。因所問有益故。二者恐人言佛不知笑故。三者現口中光。四者笑諸不至誠。五者笑阿羅漢守空不得菩薩道。光還從頂上入者。當示後人大明故。(佛為何微笑?為何口出五色光?一是為了讓聽眾提問,因提問佛才說法令大眾受益;二是免得有人以為佛不會笑;三是示現口中放光;四是笑那些心不至誠的人;五是笑阿羅漢守著空寂,不得菩薩道。)
佛欲度世去。諸比丘白佛言。諸在世間人。皆當從佛得福。今佛度世去。諸世間人民。當複從誰得福。佛言比丘。我雖度世去。經法當在。複有四因緣。可從得福。一者畜生無所食。飼之令得命。二者見人得疾病無瞻視者。當給與供養令得安隱。三者貧窮孤獨當護視。四者人獨一身行禪念道無所衣食當給視之。是為四事布施持善意與之。其得福與佛等無有異。(佛欲入涅槃,諸比丘問佛:佛是無上福田,天人導師,佛滅度後,從誰得福?佛說:我雖滅度,經法還在,另有四因緣,可從之得福:一是看到畜生沒有吃的,就施予食物救其性命;二是見人生病沒人照看,給與供養令得安隱;三是保護和照顧貧窮者和孤獨者;四是看到修行人獨自一人禪修學道,無衣無食,就供養衣食。如能以善意行此四種布施供養,所獲福報與供養佛陀沒有差別。)
佛言。有一比丘。坐得定意。有一優婆塞。見坐處不平。牽起示其安處。優婆塞後得五百劫不得安隱。何以故。斷道念故。佛告諸弟子。有說經慎莫其中斷。斷經罪重不可計。(佛說,有一個比丘正在坐禪入定,有一個居士看到他打坐的地方不平坦,就拉起比丘帶他到一個平坦的地方,居士因此後世五百劫身心不得安隱,因為他打斷了比丘的道念。佛和弟子們說:如果有人在講經說法,千萬不要去打斷,否則罪報極大,難以稱計。)
佛言。日中後不食有五福。一者少淫。二者少臥。三者得一心。四者無有下風。五者身安隱亦不作病。是故沙門道士知福不食。(佛說,過午不食有五種利益:一是淫欲心減少,二是睡眠欲望減少,三是容易得定,四是不會放屁,五是身體安康不生病。出家修行人知道這些好處所以過午不食。)
佛言。昔有沙彌與師共行。見地有金便默取之。語師言。疾行是間。無人甚可畏。師言。但坐有金故令汝恐耳。棄金去便不複恐。弟子便為師作禮言。我愚癡無所知故。今已棄便不複懅。於是佛告諸弟子。學人貪道如沙彌貪金。何憂不得道。(佛說,有個沙彌與師父同行,看到地上有金子就悄悄撿了起來,對師父說:趕快離開這裏,沒人很可怕。師父說:你揣著金子所以覺得可怕,把金子丟掉就不怕了。弟子禮拜師父說:是我愚癡無知,現在丟掉它就不再擔驚受怕了。佛和弟子們說:修行之人如果象沙彌貪金那樣貪求正法,何愁不能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