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瑪呢唄咩吽

南無十方佛,南無十方法,南無十方僧,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南無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
個人資料
astermat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ZT]諸惡莫作 諸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by yammcoi

(2007-03-12 20:49:18) 下一個
From: http://www.bskk.com/viewthread.php?tid=74123&extra=page%3D1


增壹阿含經卷第一
東晉[罽-廠]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阿難報言:
  “如是如是!尊者迦葉!《增一阿含》出生三十七品、及諸法皆由此生。”
  “且置《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生三十七品、及諸法。”

迦葉問言:
  “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及諸法?”

時,尊者阿難便說此偈:
  
諸惡莫作  諸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
  “所以然者,諸惡莫作,是諸法本,便出生一切善法。以生善法,心意清淨。”
  “是故迦葉!諸佛世尊,身、口、意行,常修清淨!”

迦葉問曰:
  “雲何。阿難!《增壹阿含》獨出生三十七品及諸法,餘四《阿含》亦複出生乎?”

阿難報言:
  “且置。迦葉!四《阿含》義。一偈之中,盡具足諸佛之教,及辟支佛、聲聞之教。”
  “所以然者,諸惡莫作,戒具之禁,清白之行;諸善奉行,心意清淨;自淨其意,除邪顛倒;是諸佛教,去愚惑想。”
  “雲何。迦葉!戒清淨者,意豈不淨乎?”
  “意清淨者,則無顛倒,以無顛倒,愚惑想滅--諸三十七道品之果,便得成就。”
  “已成道果,豈非諸法乎?!”


出曜經 卷第二十五
姚秦涼州沙門 竺佛念 譯
惡行品 第二十九

  諸惡莫作  諸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諸惡莫作”者。
  諸佛世尊教誡後人---三乘道者,不以脩惡而得至道,皆習於善,自致道跡。是故說曰:“諸惡莫作”也。

  諸善奉行”者。
  彼修行人,普脩眾善唯自瓔珞,具足眾德。見惡則避,恒脩其善。
  所謂“善”者,
止觀妙藥,燒滅亂想。是故說曰:“諸善奉行”。

  自淨其意”者。
  心為行本,招致罪根。
  百八重根難解之結,纏裹其心---欲、怒、癡盛,憍慢、慳嫉,種諸塵垢---有此病者,則心不淨。
  行人執誌自練心意
  使不亂想。如是不息。便成道根。是故說曰:“自淨其意”也。

  是諸佛教”者。
  如來演教,禁戒不同。
  戒以檢形、義以攝心。
  佛出世間,甚不可遇,猶如優曇缽花,億千萬劫時時乃有。
  是故如來遺戒教化,賢聖相承以至今日。
  禁戒不可不脩!惠施不可不行!
  吾所成佛王三千者,皆由〔禁戒〕、〔惠施〕所致也。是故說曰:“是諸佛教”。

最勝問菩薩十住斷結除垢經卷第七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複次菩薩摩訶薩當念思惟意識清淨。雲何菩薩意識清淨?
  於是菩薩心為清淨,亦無瑕穢,本無清淨、不見有本,其心本者,不可染汙、無能為心作留難者。
  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了心本淨,不見有淨。世多愚惑,於斯染著!達空思惟不有所著。分別究竟行權方便,於本自淨。菩薩當知。
  又其心本無往來。不擇高下尊卑貴賤。不見本有今無。不見今有本無。不念德本。
  念德本者,是謂空、是謂無生、是謂泥洹。

問曰:彼德本者了識心本乎?曰:非也。
   內不空解外乎?   曰:非也。

最勝白佛言:若爾者,雲何空耶?

佛言:
  心本。空。亦非本非不本。亦非心非不心。
  
  空心定菩薩若不自見心。己心本無、外亦本無,一而不二而無若幹差別之名。心非我心無心於心。我心非心無我於我。色非我色無色於色。我非色我無我於我。我心我色。非我心我色。色我心我。非色我心我。乃至聲、香、味、細滑、意法,非我意我法,亦非意我法我也。
  何以故?心本空外亦空。以知外空,達了諸法亦複如空。一而不二無若幹相像。一切諸法亦複如是。不見本有今無。亦複不見今有本無。無亦不無有亦不有。有不知所以有。無不知所以無。無無恒自無。有有恒自有。有不出於有。無不出於無。無無不自無。有有不自有。有不知無。無不知有。一切音聲皆空非真。是謂菩薩心為清淨。

  其心淨者。不可染汙三十六湮。心本塵垢,永無所著。

  複以善權方便,達本自淨。亦不於淨,起於想著。

  菩薩摩訶薩以了本末淨空定意自在三昧者。便能屈還周旋生死。往來五道植眾德本。
  彼德本者。知心意識、無心意識。
  複以本心湣及一切。識了眾生空無所有。我、人、壽命本末清淨。
  複以德本普及一切。令眾生類進修於道。眾生及道平等無二。觀如是者斯謂本末清淨。

  複以此淨等欲淫怒。癡等道等。道則是欲淫怒。癡則是道。道淨癡淨一無有二,亦不若幹。菩薩觀察本末自淨,不著諸穢。

爾時世尊告最勝曰:“身行清淨而不作惡。口言清淨恒歸至誠。意念清淨慈悲一切。眾行具足乃稱菩薩。”

爾時世尊說此本無清淨品時。五千菩薩皆得一生補處。無數千人皆發無上平等道意。

大智度論卷第九十二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問曰:何等是淨佛土?答曰:佛土者,百億日月,百億須彌山,百億四天王等諸天,是名三千大千世界。如是等無量無邊三千大千世界,名為一佛土。佛於此中施作佛事,佛常晝三時、夜三時,以佛眼遍觀眾生,誰可種善根?誰善根成熟應增長?誰善根成就應得度?見是已,以神通力隨所見教化。眾生心隨逐外緣,得隨意事,則不生瞋惱;得不淨、無常等因緣,則不生貪欲等煩惱;若得無所有空因緣,則不生癡等諸煩惱:是故諸菩薩莊嚴佛土,為令眾生易度故。國土中無所乏少,無我心故,則不生慳貪、瞋恚等煩惱。有佛國土,一切樹木常出諸法實相音聲,所謂無生無滅,無起無作等;眾生但聞是妙音,不聞異聲,眾生利根故,便得諸法實相。如是等佛土莊嚴,名為淨佛土,如阿彌陀等諸經中說。佛答:菩薩從初發意來,自淨粗身、口、意業,亦教他人淨粗身、口、意業。

  問曰:若菩薩淨佛土,是菩薩得無生法忍,住神通波羅蜜,然後能淨佛土;今何以言從初發意來,淨粗身、口、意業?答曰:三業清淨,非但為淨佛土,一切菩薩道皆淨。此三業初淨身、口、意業,後為淨佛土,自身淨亦淨他人。何以故?非但一人生國土中者,皆共作因緣。內法與外法作因緣,若善若不善:多惡口業故,地生荊棘;諂誑曲心故,地則高下不平;慳貪多故,則水旱不調,地生沙礫。不作上諸惡故,地則平正,多出珍寶;如彌勒佛出時,人皆行十善故,地多珍寶。

  問曰:若布施等諸善法,得淨佛土果報,何以但說淨三業?答曰:雖知善惡諸法,是苦樂因緣,如一切心、心數法中,得道時智慧為大;攝心中定為大;作業時思為大;得是思業已,起身、口、業。布施、禪定等,以思為首,譬如縫衣,以針為導。受後世果報時,業力為大。是故說三業,則攝一切業法;意業中盡攝一切心數法,身、口則攝一切色法入。身行三種,福德具足,則國土清淨,內法淨故,外法亦淨;譬如麵淨故,鏡中像亦淨。如毗摩羅詰經中說:不殺生故人皆長壽,如是等。

  問曰:身、口、意粗業,是事易知,須菩提何以故問?答曰:粗細不定故,如求道人中,布施是粗善,於白衣為細;如小乘中不善業為粗,善業為細;摩訶衍中取善法相,乃至涅槃皆名為粗。以粗細不定故問。佛次第為說粗業相,所謂奪命,乃至邪見。是三種身業、四種口業、三種意業,皆名為粗。
  複次,破菩薩六波羅蜜法,慳貪等皆名為粗。

  問曰:先說十不善道,已攝慳貪等,何以複別說?答曰:是六法不入十不善道,十不善道皆是惱眾生法,是六法不但為惱眾生。如慳心,但自惜財,不惱眾生。貪心有二種:一者、但貪他財,未惱眾生;二者、貪心轉盛,求而不得,則欲毀害,是名業道,以能起業故。瞋亦如是,小者不名業道,以其能趣惡處故為道,是故別說六法無咎。

  問曰:六波羅蜜中已說戒,今何以複說戒不淨?答曰:破戒法,是殺生等粗罪;戒不淨是微細罪,不惱眾生。如飲酒等,不入十不善道。
  複次,破五眾戒,名為破戒,不破所受戒;常為三毒覆心,不憶念戒,回向天福,邪見持戒;如是等名為戒不淨。
  複次,若菩薩心遠離四念處等三十七品、三解脫門,是名粗業。所以者何?此中心皆觀實法,隨涅槃,不隨世間,若出四念處等法,心則散亂。譬如蛇行本性好曲,若入竹筒則直,出筒還曲。
  複次,若菩薩貪須陀洹果證,是為粗業。如人聞佛說須陀洹果,不墮三惡道,盡無量苦,如五十由旬池水,餘在者如一滴二滴,則生貪心。以其心不牢固,本求作佛,為眾生,今為自身而欲取證,是為欺佛,亦負眾生,是故名粗。譬如人請客,欲設飲食而竟不與,是則妄語負客;菩薩亦如是,初發心時作願,我當作佛、度一切眾生,而貪須陀洹,是則負一切眾生。如貪須陀洹果,乃至貪辟支佛道,亦如是。

大智度論卷第十八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問曰:雲何名[蟲+昆]勒?雲何名阿毗曇?雲何名空門?答曰:[蟲+昆]勒有三百二十萬言,佛在世時,大迦旃延之所造;佛滅度後,人壽轉減,憶識力少,不能廣誦,諸得道人撰為三十八萬四千言。若人入[蟲+昆]勒門,論議則無窮;其中有隨相門,對治門等種種諸門。

隨相門者,如佛說偈:
  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是中心數法盡應說,今但說自淨其意,則知諸心數法已說。何以故?同相、同緣故。如佛說四念處,是中不離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何以故?四念處中:四種精進,則是四正勤;四種定,是為四如意足;五種善法,是為五根、五力。佛雖不說餘門,但說四念處,當知已說餘門。如佛於四諦中,或說一諦,或二、或三。如馬星比丘為舍利弗說偈:
  諸法從緣生,是法緣及盡,我師大聖主,是義如是說!
  此偈但說三諦,當知道諦已在中,不相離故。譬如一人犯事,舉家受罪。如是等,名為隨相門。

對治門者,如佛但說四顛倒:常顛倒、樂顛倒、我顛倒、淨顛倒。是中雖不說四念處,當知已有四念處義。譬如說藥,已知其病,說病則知其藥。若說四念處,則知已說四倒;四倒則是邪相。若說四倒,則已說諸結。所以者何?說其根本,則知枝條皆得。如佛說一切世間有三毒,說三毒當知已說三分、八正道。若說三毒,當知已說一切諸煩惱毒。十五種愛是貪欲毒,五種瞋是瞋恚毒,十五種無明是愚癡毒,諸邪見、憍、慢、疑屬無明。如是一切諸使,皆入三毒。以何滅之?三分、八正道。若說三分、八正道,當知已說一切三十七品。如是等種種相,名為對治門。是等諸法,名為[蟲+昆]勒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