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瑪呢唄咩吽

南無十方佛,南無十方法,南無十方僧,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南無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
個人資料
astermat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ZT]何謂生命、有情、含識?by yammcoi

(2007-02-03 07:50:50) 下一個
From:   http://www.bskk.com/viewthread.php?tid=72967

[推薦]何謂生命、有情、含識?


中阿含經卷第五十八


複問曰。賢聖。有幾法生身死已。身棄塚間。如木無情。
法樂比丘尼答曰。有三法生身死已。身棄塚間。如木無情。雲何為三?
一者壽。二者暖。三者識。是謂三法生身死已。身棄塚間。如木無情。


本事經卷第七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諸有情身。常為三種勇健怨賊隨逐切害。

雲何為三?一者,衰老勇健怨賊。二者,疾病勇健怨賊。三者,無常勇健怨賊。如是三種勇健怨賊。常隨切害諸有情身。
有情身中。略有三法。一者,壽命。二者,暖氣。三者,心識。如是三法遠離身時。名為死沒。臭穢屍骸。棄在塚間。無所複用。
所以者何?是身虛偽。諸法合成。其中勝者謂壽、暖、識。而此諸法。依因緣生。無常無強。無堅無力。迅速滅壞。老病死賊。常隨不舍。而諸愚夫。無明所覆。貪愛耽著。無厭舍心。我聖弟子。能於如是假合成身。如實知見。多諸過患。便於一切內外身中。能深厭背。深厭背故。能離貪欲。離貪欲故。便得解脫。得解脫已。便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一切有情身  三怨賊隨害
 所謂老病死  曾無暫舍時
 眾法合成身  虛偽無堅實
 若舍壽暖識  棄之於塚間
 愚夫無所知  常貪愛耽著
 賢聖有智見  厭之喻糞坑
 修無漏聖道  斷三賊因緣
 證常樂涅槃  永解脫三賊
 世間有智者  當深厭自身
 求常樂涅槃  精勤勿放逸


成唯識論卷第三
護法等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又契經說:壽暖識三、更互依持,得相續住。若無此識;能持壽暖令久住識,不應有故。

謂諸轉識,有間、有轉;如聲風等,無恒持用;不可立為持壽暖識。
唯異熟識,無間、無轉,猶如壽暖,有恒持用;故可立為持壽暖識。
經說三法更互依持,而壽與暖、一類相續;唯識不然,豈符正理?雖說三法更互依持;而許唯暖不遍三界。何不許識獨有間轉。此於前理、非為過難。謂若是處、具有三法;無間轉者;可恒相持。不爾;便無恒相持用。前以此理、顯三法中所說識言。非詮轉識。舉暖不遍,豈壞前理。故前所說,其理極成。又三法中,壽暖二種,既唯有漏;故知彼識,如壽與暖,定非無漏。生無色界起無漏心,爾時何識能持彼壽,由此故知有異熟識,一類恒遍,能持壽暖。彼識即是此第八識。

一、有情的生命跡象:“壽”、“暖”、“識”



綜合上麵三文,從《阿含經》到大乘經論如《成唯識論》,都說我們一般色界、欲界有情,就是因為有“壽”、“暖”、“識”,三個要件才會有生命跡象。

按照上文《成唯識論》裏麵說,除了無色界,例如:非有想非無想處天眾生沒有“暖”之外!但是還是有“壽”、“識”







二、土金木石是不是有情?

而金石土等礦物,不可能有上麵三個條件!

草木呢?看起來有“壽”的表現,最重要的是沒有“識”前麵提過色界、欲界之中,不具足這三個要件,不能稱之為有情

經論注疏很多地方,都提到草木沒有“壽命”、沒有“識”既然重要的兩個要素都沒有,怎麽會是有情呢?

反觀上麵的無色界的非有想非無想處天眾生,他們是有“壽”、“識”,所以證明草木,也不是非有想非無想處眾生


《佛本行集經》卷第十五:“已舍心意等諸根  屍骸無識如木石

《雜阿含經》卷第十:“於此苦陰身大智分別說,離於三法者身為成棄物,壽暖及諸識離此餘身分,永棄丘塚間如木無識

《佛說羅摩伽經》卷中:“草木非壽命。作壽命想眾生非草木。作草木想。於非因果。作因果想。非善行道。作善行道想。殺生祠天。求常樂想。乃至十惡邪見等業。普願眾生。離此諸想。不孝父母。不敬沙門及婆羅門。無有反複。不識恩養。遠離正道。行不善業。具足十六諸惡律儀。誹謗正道。毀壞正論。深著邪見。謗佛法僧。斷正法輪。壞菩薩眾[增惡大乘。殺害菩薩。不讚菩薩僧。如是種種諸不善業。雜類眾生。眾苦逼身。心懷愁惱。失本智心。不知法利。狂惑愚癡。不識正路。於無量劫。常被誹謗。邪見迷惑。不識諸方者。為如是等非法非律。深生慈悲。令得覆護。”

《大般涅槃經》卷第七:“若有說言聽著摩訶楞伽。一切種子悉聽貯畜。草木之屬皆有壽命。佛說是已便入涅槃。若有經律作是說者。當知即是魔之所說。”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十:“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所知知遍圓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遍知生勝解者。是人則墮知無知執。婆吒霰尼執一切覺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四計圓知心。成虛謬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種。”

三、何謂眾生地、 水、火、風、空、識、名色、六入、因緣生。

因為有人說眾緣和合為眾生,

更詳細的部分《大乘同性經》說的很清楚,

這個因緣和合,還包括了“、名色”,含有第八識,所以依《大乘同性經》來說草木無識、無壽,不算眾生了!

而且依《成唯識論》等經論,因為草木沒有識,所以也不可能有暖和壽命!

大乘同性經

世尊。以何義故名為眾生。佛言。楞伽王。眾生者。眾緣和合名曰眾生。所謂地、 水、火、風、空、識、名色、六入因緣

又眾生者。猶如束竹,緣業故報,緣業得果。我、人、眾生、壽命、畜養眾數。知者、見者、作者、觸者、受者。是名眾生。

毗毗沙那楞伽王言。世尊。彼眾生者。以何為本依何而住以何為因。

佛言。楞伽王。此眾生者。無明為本依愛而住以業為因。

大法鼓經卷上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迦葉白佛言。世尊。雲何眾生。佛告迦葉。眾生者四界攝施設。謂內地界水界火界風界。及入處五根。乃至十二緣起支。受想思心意識。是名眾生法。迦葉當知。是名一切法。迦葉白佛言。是中何等法是眾生佛告迦葉。是中非一法名為眾生。所以者何。迦葉。譬如波斯匿王鼓。何等為鼓。迦葉白佛言。所言鼓者。皮木及捊。此三法和合。是名為鼓。佛告迦葉。如是和合施設。名為眾生。

大薩遮尼幹子所說經卷第三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譯
薩遮尼幹子言。大王當知。所言生者。謂諸眾生。言住持者。謂器世間。言眾生者。謂五取陰聚。名為眾生。以何等法名五取陰。謂色取陰聚。受取陰聚。想取陰聚。行取陰聚。識取陰聚。大王當知。依此五法。說名眾生。說器世間。說眾生者。謂攝四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說器世間者。謂攝虛空地水火風。

大寶積經卷第七十九
後秦三藏羅什譯

佛告象手比丘。若有如是難者。應還問彼。汝以何法為眾生。彼人若言陰入界是眾生。應還問彼。為陰入界和合是眾生。為離散是眾生。彼人若言陰入界和合是眾生。應還語彼。汝自答已所以者何。和合是眾生。陰入界非眾生。佛所說法為離散故。不為和合。世尊樂離散行。不樂和合。和合中無眾生。彼人若言但陰入界是眾生。應還問言。若爾者一切草木瓦石皆是眾生。所以者何。汝說陰入[9]界是眾生。是中亦有陰入界。彼人[10]答言。是中無心無心數法。故非眾生者。應還問彼。若爾者一切眾生應是一眾生。何以故。如來不說陰入界有異。彼人若言。如來經中說有眾生是故有眾生。應還語彼。汝自答已。何以故。如來經說離有離無。彼人若言。若爾者無有道果。應還問彼。汝以何為果。彼人若言。我說決定第一義為果。應還問彼。決定第一義中無音聲語言。無音聲語言中。不得言決定有無。汝說決定第一義為果。是決定第一義中。無眾生無眾生名字。是故汝說有眾生。此語自破。複次象手。如來經說於諸法中無有滅者但滅苦惱。我如是通達諸法實相。隨所得法為眾生說。為無貪取。為遠離。為無戲論。為無作起。象手。若人如是知我法義。是人即能不為有無而起行業。若人不為有無而起行業。是人雲何見有眾生。見無眾生。象手。是名常住諸法實相。是中無有憶想分別。無垢無淨。無來無去。無道無道果。無長無短。無方無圓。無形無色。是故說諸法一門。謂是定門。象手。是名見法門。入是見法門。名為能見佛。象手。於[是>意]雲何。隨以何法見佛。是法已滅今滅當滅滅相耶。不也世尊。於意雲何。隨以何法見佛。是法已生今生當生生相耶。不也世尊。象手。若爾者如來不名為滅。如是世尊。象手。彼人若言所有身相我為。是故言如來滅入涅槃已。不複轉還但見身相。不轉還故名如來滅。應還問彼。汝說身相成就為如來耶。彼人若言。我說身相成就名為如來。應還答彼。如佛經中。不說身相名為如來。若說身相是如來者。一切瓦石山河草木皆是如來。彼人若言一切瓦石山河草木。無有三十二大人相名如來者。應答彼言。汝說有三十二相名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何以故。轉輪聖王身有三十二相。彼人若言相入相法知相婆羅門說當作佛。是事為實。應答彼言。若有三十二相即應是佛。而汝自說相師見有三十二相記當得作佛。汝今說佛相。彼人若言。我說佛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無漏根力覺道。禪定解脫三昧等是為佛相。應答彼言。汝說十力等是佛相者。今應說佛體性。彼人若言佛與是相異耶。應答彼言。汝自言是佛相佛相非佛。彼人若言更有無形無色法是佛十力等為相。應答彼言無形無色法。雲何以有形有色為相。又汝若說無形無色法名為佛者。餘無形無色法皆可是佛。若是等法。亦是佛者。是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根力覺道。禪定解脫三昧等。亦應與是為相應。象手。我諸弟子。應當如是降伏癡人。複次象手。我本願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脫一切眾生。我坐道場。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不得眾生。不得眾生名字。我坐道場。但通達十二因緣法。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無故是事無。何事有故有何事。何事無故無何事。所謂無明因緣故有諸行。諸行因緣故有識。識因緣故有名色。名色因緣故有六入。六入因緣故有觸。觸因緣故有受。受因緣故有愛。愛因緣故有取。取因緣故有有。有因緣故有生。生因緣故有老死。老死因緣故有憂悲苦惱。如是展轉但是大苦聚集。無明滅故諸行滅。諸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名色滅故六入滅。六入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滅故愛滅。愛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老死滅。老死滅故憂悲苦惱滅。是中但是大苦聚滅。我於是中生眼智明覺。通達如是無中無後無壞解脫。如來通達是解脫故不得餘法。但得眾因緣生法。象手。如來是通達諸法。隨以如是為眾生說。象手。若諸佛生。若諸佛不生。諸法性相常住不異。謂名色不失。不相違背不生不起。象手。我常如是說法。汝等亦應隨我意知。我為汝等說如是法。汝等但當勤修行之。象手。大師所應為弟子事事。我盡作已。汝等如所說行。於諸法中當得智明。爾時象手白佛言。世尊。若有人言。如來所說正法滅故誰當示導無說[1]導。故名正法滅。正法滅故名如來滅。如是亦名不度一切眾生。佛告象手。若人如是難問。應如是答。佛是一切智人皆知皆見。常[2]待眾生可度時節。雖入涅槃猶能有益。又佛今與未來世佛授記作佛。是則佛種相續不絕。一切佛法是一佛法。是故說名如來法。如來法者即是佛法。是故當知如來本行菩薩道時。隨語而行隨行而語。象手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能通達推求一切諸法。善能通達一切法故。身口意業智慧為首。皆隨智慧。世尊。本行菩薩道時。隨語而行隨行而語。佛告象手。如是如是。象手。如汝所說。我本行菩薩道時。隨語而行隨行而語。象手。若人實說誰不錯謬。出於世間饒益眾生安樂天人。一切大師說正道者。正智解脫無有戲論。到於彼岸度未度者。如來世尊當說我是是為實語者。象手。若人實語。誰是不誑者。知恩報恩者。當說我是是我為實語。若有眾生小事於我是事不失。象手。我從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來。於其中間心無退轉。亦不憶念貪樂聲聞辟支佛乘。我當得是法但一發心。欲教弟子求辟支佛。象手。過去久遠我時作外道仙人。智慧明利多聞辯才得深法忍。時有五百年少婆羅門。見在居家五欲過患。見出家利出家學道。皆來詣我即為說法。得辟支佛道具六神通。心得自在具如意足。常以神力。飛入城邑聚落乞食。供養於我。我作是念。如是成就大淨智人。我則不應受其供養。是諸仙人我教化故得如是法。而我不得為得是法。未證當證故勤行精進。象手。我勤精進為證是法。時淨居天來現其身。而告我言。莫貪是智。汝應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度無量無邊眾生。象手。我時聞已不複修道。心得第一歡喜快樂。半月靜坐樂悉遍身。象手。菩薩成就四法。諸天開悟得歡喜心。自知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等四。一者菩薩自深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亦教他人令深發心。二者見發大乘人心不生嫉。不作是念。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唯我當得餘不應得。三者眾生所行隨時而誨。好意共語將護其善。四者常自勤心廣求諸法。為他人說無所慳吝。象手。菩薩摩訶薩成就此四法。諸天開悟知當作佛。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大王。夫眾生者名出入息。斷出入息故名為殺。諸佛隨俗亦說為殺。


四、為何佛要教導不輕毀草木呢???

不輕毀草木是因為
1.這是大家共相種子,變化出來的,是大家共有的!
2.大家都可以受用的到!別人又沒犯過錯,幹嘛要這樣毀壞物品?
3.有些鬼神或小蟲子等等,會把草木當成他的住所,依止而活!別人亂破壞您的住所,大家應該也很不悅吧?

大薩遮尼幹子所說經卷第四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譯

王言。大師。行法行王。雲何護器世間。

答言。大王。行法行王。不焚燒不破壞不澆灌。是名護器世間行。

何以故?一切皆是作不善業。

是故行法行王。不應焚燒破壞澆灌城邑聚落、山林川澤、園觀宮殿、莊嚴樓閣、一切行路及諸橋梁、自然窟宅、一切穀豆、麻麥花果、草木叢林,不應焚燒、不應破壞、不應澆灌、不應斫伐。何以故?

以彼諸物,皆共有命畜生等有,無不用者。而彼眾生無有罪過,不應損其所受用物,令生苦惱

又彼一切外樹林等,諸善淨天、一切鬼神皆悉共有,於中受用。

屋舍宮殿莊嚴樓觀,諸天共住。又彼園池屋舍宮殿莊嚴樓觀,一切水陸有命諸蟲悉皆共用:所謂雀鼠雞狗鳩鴿鸚鵡象馬牛羊貓狸蛇蠍鵝鴨魚鱉,乃至一切微細諸蟲所共受用。

行法行王。與諸眾生共依止此器世間活。不應破壞。如是名為行法行王護器世間安樂眾生。



5.《佛本行集經》就有一個故事,很明顯的可以看出樹神把樹當作是家的概念,

盡管當時人都認為樹有靈,祈求能所願,勸善覺長者去祭拜祈求得孩子,後來長者祈求過後,拿刀劍嚇他,揚言要損害他的房子,

但是樹神都認為是“自有業因。自有福力。而得男女”,非樹神之神力呀!


佛本行集經卷第二十八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爾時彼樹。有神依之。神聞此語生大恐怖。憂惱不歡。又作是念。我實不與他作男女。但人來者。自有業因。自有福力。而得男女。而彼等人。謂言此樹能與男女。既得願已。然後來報此樹之恩。而彼樹神。悲泣流淚。作如是言。此我生來所居之樹。以彼長者不得子故。其必當壞毀我此樹。而彼樹神。於帝釋天。恒常承事。
爾時彼神。速疾往詣天主帝釋忉利天宮。到已長跪白帝釋天。作如是言。依前長者求乞兒子得不。禍福善惡之語。大善天王。唯願大天巧慧方便。早作如是精勤速疾。與彼長者端正之男。勿令於我此樹磨滅。



6.而且請看《佛說毒草經》,樹和樹神的關係,是三界火宅和發意菩薩的關係,可見佛並沒有把樹當成有情看待,是一種暫住的概念。

五、結論

在欲界,可以具足“壽”、“暖”、“識”,就可以稱之眾生。

或是地、 水、火、風、空、識
、名色、六入、因緣生。

或是緣業故報,緣業得果。有我、人、眾生、壽命、畜養眾數。知者、見者、作者、觸者、受者。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