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瑪呢唄咩吽

南無十方佛,南無十方法,南無十方僧,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南無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
個人資料
astermat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淨行品》-人得好意,其福難量(白話文by劉欣)

(2007-01-25 19:11:06) 下一個
http://www.bskk.com/dispbbs.asp?boardID=1&ID=72102&page=1

《大方廣佛華嚴經淨行品》-淨行品
 
在《罵意經》中世尊曾經告訴大家: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人得好意。其福難量
 
救活十方天下的人,都不如人守意一日。人如果能發善意,其福難量。這是為什麽呢?為什麽僅僅有了善念比救一切人的性命還要有福報呢?其實我們隻要知道因緣果報的道理就清楚了。
 
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每說一句話、每動一個念頭。都是一個因。一個種子。這個種子如果遇到了合適的土壤、水分、陽光就會發芽,成長,開花結果。而果實還會提供更多的種子。《地藏菩薩本願經》講我們是“其心動念、無不是罪”就是指我們婆娑世界的眾生,起心動念很難有好的念頭。不好的念頭做為種子,將來一旦成熟就會引發我們的惡果、同眾生結下惡緣、輾轉牽連會導致眾多的惡業。所以如果我們能夠現在杜絕一個惡念,生一善念,或許就是杜絕了將來的惡事,救了將來眾生的性命。如果能夠一天沒有惡念,或許就是救了將來千萬人的性命。這其實是最徹底的放生。
 
那麽我們怎樣才能夠守意、得到好意呢?《大方廣佛華嚴經淨行品》-淨行品 給我們做了詳細的闡述。經中是這樣講的: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佛子。菩薩雲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雲何得不害身語意業。雲何得不可毀身語意業。雲何得不可壞身語意業。雲何得不退轉身語意業。雲何得不可動身語意業。雲何得殊勝身語意業。雲何得清淨身語意業。雲何得無染身語意業。雲何得智為先導身語意業
 
智首菩薩問文殊菩薩說,怎樣才能身語意業沒有過失、沒有害處、不可毀壞、不會退轉、不會動搖,怎樣才能身語意業殊勝、清靜、無染無濁。由無上智慧所導引?
 
雲何得生處具足。種族具足。家具足。色具足。相具足。念具足。慧具足。行具足。無畏具足。覺悟具足
 
怎樣才能得到種族、資財、身相、正念、正行、無畏乃至覺悟種種事項具足無缺?
 
雲何得勝慧。第一慧。最上慧。最勝慧。無量慧。無數慧。不思議慧。無與等慧。不可量慧。不可說慧。
 
怎樣才能得到無上智慧?
 
雲何得因力。欲力。方便力。緣力所緣力。根力。觀察力。奢摩他力。毗缽舍那力。思惟力
 
怎樣才能得到種種力量、成就世間出世間的功德善業?
 
雲何得蘊善巧。界善巧。處善巧。緣起善巧。欲界善巧。色界善巧。無色界善巧。過去善巧未來善巧。現在善巧
 
怎樣能夠得到種種善巧方便?

雲何善修習念覺分。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猗覺分。定覺分。舍覺分。空無相無願
 
怎樣能夠修習三十七菩提覺分?
 
雲何得圓滿檀波羅蜜。屍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及以圓滿慈悲喜舍
 
怎樣能夠圓滿六度萬行、四無量心?
 
雲何得處非處智力。過未現在業報智力。根勝劣智力。種種界智力。種種解智力。一切至處道智力。禪解脫三昧染淨智力。宿住念智力。無障礙天眼智力。斷諸習智力
 
怎樣得到各種解脫智慧?
 
雲何常得天王。龍王。夜叉王。乾闥婆王。阿修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睺羅伽王。人王。梵王之所守護。恭敬供養
 
怎樣能夠得到天人、鬼神、王主的恭敬供養?
 
雲何得與一切眾生。為依為救。為歸為趣。為炬為明。為照為導。為勝導為普導
 
怎樣能夠為眾生做依靠、幫助、指導引領眾生?
 
雲何於一切眾生中。為第一為大。為勝為最勝。為妙為極妙。為上為無上。為無等為無等等

怎樣是在一切眾生中為最勝、最妙、無上?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告智首菩薩言。善哉佛子。汝今為欲多所饒益。多所安隱。哀湣世間。利樂天人。問如是義
 
文殊菩薩這樣回答:你為了讓眾生有殊勝利益、安隱,利益人天,才問這樣的問題。
 
佛子。若諸菩薩。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於諸佛法。心無所礙。住去來今。諸佛之道。隨眾生住。恒不舍離。如諸法相。悉能通達。斷一切惡。具足眾善。當如普賢。色像第一。一切行願。皆得具足。於一切法。無不自在。而為眾生第二導師。
 
如果諸菩薩眾,能夠善於運用自心,就能獲得一切勝妙功德。就能夠心無障礙修習佛法,持三世諸佛之道,就能恒順眾生,不相舍離。諸法實相能通達無礙。斷種種惡行、具足種種善行。如同普賢菩薩一樣,功德容像無比殊勝。一切行願都能滿足。於一切佛法無不自在。為眾生第二導師。(佛為眾生第一大師,故此稱第二)。
 
這一大堆問題智首菩薩幾乎已經替大家給問全了,佛法所涉及的方方麵麵。一句話,向文殊菩薩要一個一方治百病的法子。
 
佛子。雲何用心。能獲一切勝妙功德
 
那麽怎樣用心才能獲得一切勝妙功德呢?

菩薩在家  當願眾生    知家性空    免其逼迫 
 
如果是在家者,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能夠知道家庭不過是因緣的聚合,免於沉溺於中,受其禁錮障礙,如同牢籠。 
 
孝事父母  當願眾生   善事於佛  護養一切  
 
孝侍父母的時候,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能夠善於供養諸佛、護養一切眾生。
 
妻子集會    當願眾生  怨親平等  永離貪著
 
與妻子相處之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怨親平等,永遠離於貪戀之情。
 
若得五欲  當願眾生  拔除欲箭   究竟安隱  
 
有五欲快樂的時候,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能夠拔除欲念之劍,真正安詳快樂。
(指染著色、聲、香、味、觸五境而起的五種情欲。又名五妙欲、五妙色。(1)色欲:指愛著於男女之端莊形貌及世間寶物等種種妙色。(2)聲欲:指愛著於嬌媚妖詞、淫聲染語、絲竹弦管、環釧鈴佩等聲。(3)香欲:指愛著於氣味芬芳之物,以及男女身體之香。(4)味欲:指愛著於酒肉珍肴、甘甜酸辣之美食。(5)觸欲:指愛著於冷暖細滑、輕重強軟、名衣上服、男女身分等物。此五欲能破種種佛事,如箭害身,故以五箭喻之)
 
這裏的範圍很廣,看到麵貌端莊美麗的男女、世間的美好事物、聽聞好聽的歌曲、聞到好聞的氣味、吃到好吃的食物等等時候都可以發此善念。
 
妓樂聚會  當願眾生   以法自娛  了妓非實  
 
遇到種種娛樂集會歌舞的時候,當發善念,願諸眾生以佛法為娛樂,了知此中聚會歌舞是非恒久實有。
(現代社會party、聚會等等時候,都可以發此善願)
 
若在宮室   當願眾生  入於聖地  永除穢欲
 
如果在居家房屋之中,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入於佛法聖處,永遠離開汙穢淫欲等事。

著瓔珞時  當願眾生  舍諸偽飾   到真實處
 
裝扮種種首飾、珍寶、化妝等時候,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舍去虛偽的裝飾,能夠直達真實法相。(如果是男同胞,打領帶、梳頭的時候也可以這麽發願,活學活用)
 
上升樓閣  當願眾生   升正法樓  徹見一切
 
登上樓閣時候,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能夠於佛法層層進階,如同登樓,登高明見。(登樓梯的時候有事情幹了,坐電梯也不能放過)
 
若有所施   當願眾生  一切能舍  心無愛著
 
有所布施的時候,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能夠設起一切,心無愛戀。(布施捐款、放生供養的時候這個發願是非常好的)

眾會聚集  當願眾生  舍眾聚法   成一切智
 
如有聚會,眾生雲集的機會,當願眾生舍棄種種聚集有為之法,成就一切智慧。(開會、參加集會、運動會,凡是人多的地方都算)
  
若在厄難  當願眾生   隨意自在  所行無礙
 
如果遇到了不如意的災禍,困難。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能夠隨意自在、萬事如意、所行所做沒有障礙困難。(困難的時候種下善因不僅殊勝,更是扭轉惡報的好方法)
  
舍居家時   當願眾生  出家無礙  心得解脫
 
如果能夠舍家棄欲,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出家沒有障礙阻止,心得解脫。

入僧伽藍  當願眾生  演說種種   無乖諍法
 
進入寺院的時候,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能夠演說種種沒有乖諍之法。
 
詣大小師  當願眾生   巧事師長  習行善法
 
參學禮拜諸位師長時候,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能夠善於向師長學習問訊、修習善法。
 
求請出家   當願眾生  得不退法  心無障礙
 
請求出家之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法不退轉,心無障礙。

脫去俗服  當願眾生  勤修善根   舍諸罪軛
 
脫去世俗衣服時候,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勤修善根,舍諸罪業。
 
剃除須發  當願眾生   永離煩惱  究竟寂滅
 
剔除須發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永離煩惱、究竟涅槃寂靜。
 
著袈裟衣   當願眾生  心無所染  具大仙道
 
著袈裟衣,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心無染著,具佛正道。(大仙在從前的經典中是對佛的尊稱、對應其他外道仙人,故稱大仙。和現在我們說的‘大仙兒’完全不一樣)
 
正出家時  當願眾生  同佛出家   救護一切
 
正出家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如同佛一樣出家行道、度化眾生。
 
自歸於佛  當願眾生   紹隆佛種  發無上意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能夠弘揚傳承佛法,發無上菩提心。
 
自歸於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歸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歸於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自歸依僧,當願眾生能夠統理大眾,所行無礙。(以上三點,大家念三皈依的時候當可以在其後接著發願。甚為圓滿)
 
受學戒時  當願眾生   善學於戒  不作眾惡
 
學戒、受戒的時候,當願眾生善於學習戒律、諸惡莫做。
 
受闍梨教   當願眾生  具足威儀  所行真實
 
受阿闍梨(這是稱規範師、堪為師範之意)的教誨之時,當願眾生,具足種種威儀,所行真實無偽。
 
受和尚教  當願眾生  入無生智   到無依處
 
受和尚(和尚在佛教中的真正意義,不是所有出家人都稱和尚,而是指出家親教師。)的教誨之時,當願眾生,深達無生智慧,心無所住。
佛教中有三種老師,規範師、親教師、教授師,是出家受戒必須有的。

受具足戒  當願眾生   具諸方便  得最勝法
 
如果受具足戒的時候,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具種種方便善巧,得無上正法。
 
若入堂宇   當願眾生  升無上堂  安住不動
 
入廳堂樓閣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趣無上正法之堂,安住如如不動之境。(無論大家到什麽廳堂會館、樓閣居室,隨時隨地均可如此發願)
 
若敷床座  當願眾生  開敷善法   見真實相
 
整理床座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開演善法、見真實相。(我們早晚都要鋪床疊被吧,這時候也可以修行啊)
 
正身端坐  當願眾生   坐菩提座  心無所著
 
端身正坐的時候,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坐菩提坐,心無所住。(我們每個人每天不知道要座多少次,每次座的時候稍稍發個善念。)
 
結跏趺坐   當願眾生  善根堅固  得不動地
 
結跏趺坐的時候,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善根堅固,不動不退。(如果我們有坐禪的習慣,那麽打坐之前,可以如此發願)
 
修行於定  當願眾生  以定伏心   究竟無餘
 
修諸禪定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以禪定降服其心,究竟涅槃。
 
若修於觀  當願眾生   見如實理  永無乖諍
 
如果是修觀,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見真如實相、沒有乖違爭訟。
 
舍跏趺坐   當願眾生  觀諸行法  悉歸散滅
 
下坐之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觀世間一切,無常變幻,最終散滅。
 
下足住時  當願眾生  心得解脫   安住不動
 
行步落地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心得解脫,安住不動。
 
若舉於足  當願眾生   出生死海  具眾善法
 
抬腿舉足,當願眾生出生死海,脫離輪回,奉行眾善。(行走散步的時候有事情幹了)
 
著下裙時   當願眾生  服諸善根  具足慚愧
 
穿下衣(褲子、裙子)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善根恒順,具足慚愧。
 
整衣束帶  當願眾生  檢束善根   不令散失
 
整理衣帶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檢視護持善根,不令其失散。
 
若著上衣  當願眾生   獲勝善根  至法彼岸
 
穿著上衣的時候,當發善念,願諸眾生,獲得殊勝善根,達解脫彼岸。
 
著僧伽梨   當願眾生  入第一位  得不動法
 
著僧衣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入第一義,得不動地。
 
手執楊枝  當願眾生  皆得妙法   究竟清淨
 
手執楊枝(古人用楊枝來清潔口腔,如今人的刷牙),當發善念,願諸眾生都能得佛妙法,究竟清靜圓滿。(我們拿起牙刷的時候就可以如此)
 
嚼楊枝時  當願眾生   其心調淨  噬諸煩惱
 
咀嚼楊枝的時候,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其心調伏清靜,減損煩惱。(刷牙的時候這麽發願吧)

大小便時   當願眾生  棄貪嗔癡  蠲除罪法
 
二便之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放棄貪嗔癡,滅除罪障。
 
事訖就水  當願眾生  出世法中   速疾而往
 
便後清洗,當發善念,願諸眾生,於出世法中迅速前進。(上衛生間的時間不要忘了修習佛法)
 
洗滌形穢  當願眾生   清淨調柔  畢竟無垢
 
清潔洗浴的時候,當發善念,願諸眾生清靜調柔,清靜無垢。
 
以水盥掌    當願眾生  得清淨手  受持佛法
 
洗手之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得清靜手,能受持佛法。
 
以水洗麵  當願眾生  得淨法門   永無垢染
 
洗臉的時候,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得清靜法門,永無汙垢沾染。
 
手執錫杖  當願眾生   設大施會  示如實道
 
手執錫杖,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能設大布施,示真如實道。(出家眾手持錫杖,在家眾手持法器之時,同樣可以如此發願)
 
執持應器   當願眾生  成就法器  受天人供
 
持缽應齋,當發善念,願諸眾生,成就法器,受人天供養。(在家眾也可以模仿,飯前發願)
 
發趾向道  當願眾生  趣佛所行   入無依處
 
舉步上路,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趨向佛法、如法而行,心無所住。
 
若在於道  當願眾生   能行佛道  向無餘法
 
在道路上的時候,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能行佛道,無餘涅槃。
 
涉路而去   當願眾生  履淨法界  心無障礙
 
順路而行,當發善念,願諸眾生於法界行,無有障礙。
 
見升高路  當願眾生  永出三界   心無怯弱
 
見到上坡路,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脫離三界,超出輪回,心無怯弱
 
見趣下路  當願眾生   其心謙下  長佛善根
 
見下坡路,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其心謙下,增長善根。
 
見斜曲路   當願眾生  舍不正道  永除惡見
 
見到彎路,當發善念,願諸眾生不離正道,祛除邪見。
 
若見直路  當願眾生  其心正直   無諂無誑
 
如果見到直路,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其心正直,無有諂曲虛妄。
 
見路多塵  當願眾生   遠離塵坌  獲清淨法 
 
見道路多塵土,當發善念,願諸眾生遠離塵囂,獲清靜法。
 
見路無塵   當願眾生  常行大悲  其心潤澤
 
如果道路沒有塵土,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常行慈悲之行,其心滋養增長。
 
若見險道  當願眾生  住正法界   離諸罪難 
 
如果見到險路,當發善念,願諸眾生,住正法界,遠離罪業災難。
 
(以上數條提供了我們在任何道路上發廣大善願的範本,我們隻要在道路上,就可以依此奉行。)
 
若見眾會  當願眾生   說甚深法  一切和合 
 
如果見到大眾集會之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說甚深法義,一切和合圓滿。

若見大柱   當願眾生  離我諍心  無有忿恨
 
見到柱石,當發善念,願諸眾生,離人我紛爭,無憤恨心。
 
若見叢林  當願眾生  諸天及人   所應敬禮 
 
見叢林草木,當發善念,願諸眾生人天禮敬。
 
若見高山  當願眾生   善根超出  無能至頂 
 
見高山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善根殊勝,無窮無盡。
 
見棘刺樹   當願眾生  疾得翦除  三毒之刺
 
見荊棘障礙,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迅速剪除貪嗔癡三毒之刺。
 
見樹葉茂  當願眾生  以定解脫   而為蔭映 
 
見樹木枝葉茂盛,當發善念,以禪定解脫為蔭覆。
 
若見華開  當願眾生   神通等法  如華開敷 
 
見花朵開放,當發善念,願諸眾生,神通明達,如花盛開。
 
若見樹華   當願眾生  眾相如華  具三十二
 
見樹木花開,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具三十二圓滿相。
 
若見果實  當願眾生  獲最勝法   證菩提道 
 
見果實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獲最上殊勝佛法,正無上正覺。
 
若見大河  當願眾生   得預法流  入佛智海 
 
見大河流,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如佛法之流,匯智慧之海。
 
若見陂澤   當願眾生  疾悟諸佛  一味之法
 
見到山澤,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迅速悟入諸佛真實之法。

若見池沼  當願眾生  語業滿足   巧能演說 
 
見池沼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語業圓滿,無礙辯才。
 
若見汲井  當願眾生   具足辯才  演一切法 
 
若見水井,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具足辯才,開演一切佛法。
 
若見湧泉   當願眾生  方便增長  善根無盡
 
見泉水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有種種善巧方便,善根無盡。(自來水、飲水機也不要放過)

若見橋道  當願眾生  廣度一切   猶如橋梁 
 
見橋梁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廣度一切眾生,如同橋梁一般。(包括立交橋啊)
 
若見流水  當願眾生   得善意欲  洗除惑垢 
 
見流水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得善念善願,清除種種業惑之垢。(小呢,山水盆景,大呢,河流瀑布全部包括)
 
見修園圃   當願眾生  五欲圃中  耘除愛草
 
見修整園圃,當發善念,願諸眾生,於五欲中辛勤耕耘,割除貪愛之草。

見無憂林  當願眾生  永離貪愛   不生憂怖 
 
見無憂樹林(世尊即生於此種樹下),當發善念,願諸眾生,永離貪愛,不生憂愁、煩惱、恐懼。

若見園苑  當願眾生   勤修諸行  趣佛菩提 
 
見田園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勤於修行,得證菩提。
 
(以上數種均為見到自然界事物所發善念。如果擴展開來,我們可以根據以上教導,隨時隨地發善念善願。無窮無盡。)
 
見嚴飾人   當願眾生  三十二相  以為嚴好
 
見到有容貌修飾端莊之人,當發善念,願諸眾生,以三十二相為莊嚴。

見無嚴飾  當願眾生  舍諸飾好   具頭陀行
 
見沒有修飾化妝的人,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舍棄種種裝飾,具足頭陀行。
 
見樂著人  當願眾生   以法自娛  歡愛不舍
 
見到有貪樂愛好人,當發善念,願諸眾生,以佛法為娛樂,喜愛不舍。
 
見無樂著   當願眾生  有為事中  心無所樂
 
見沒有貪樂愛好的人,當發善念,願諸眾生,於種種有為之事,心無所樂。
 
見歡樂人  當願眾生  常得安樂   樂供養佛
 
見歡樂之人,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常得安樂,樂於供佛。
 
見苦惱人  當願眾生   獲根本智  滅除眾苦 
 
見到苦惱之人,當發善念,願諸眾生,獲根本智慧,滅種種苦。
 
見無病人   當願眾生  入真實慧  永無病惱
 
見無病健康之人,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入真實智慧,永無病苦煩惱。

見疾病人  當願眾生  知身空寂   離乖諍法
 
見患病者,當發善念,願諸眾生,知身本空,遠離乖諍。
 
見端正人  當願眾生   於佛菩薩  常生淨信 
 
見身相容貌端正人,當發善念,願諸眾生,於佛菩薩常生淨信。
 
見醜陋人   當願眾生  於不善事  不生樂著
 
見醜陋人,當發善念,願諸眾生,於種種不善之事,不生歡喜貪愛。
 
見報恩人  當願眾生  於佛菩薩   能知恩德
 
見到報恩人,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能知諸佛菩薩恩德無量。
 
見背恩人  當願眾生   於有惡人  不加其報 
 
見到背恩不報之人,當發善念,願諸眾生,於諸惡人,不去報複加害。
 
若見沙門   當願眾生  調柔寂靜  畢竟第一
 
見到出家沙門,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調柔寂靜,第一殊勝。
 
見婆羅門  當願眾生  永持梵行   離一切惡 
 
見到婆羅門、貴族,當發善念,願諸眾生,永遠堅持梵行,遠離一切惡業。

見苦行人  當願眾生   依於苦行  至究竟處 
 
見到苦行人,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苦行行道,到究竟真實之處。
 
見操行人   當願眾生  堅持誌行  不舍佛道
 
見到道德高尚者,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堅定不舍佛法。
 
見著甲胄  當願眾生  常服善鎧   趣無師法 
 
見到鎧甲,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常以善法為鎧甲,趣向無師之法。
 
見無鎧仗  當願眾生   永離一切  不善之業 
 
見無鎧甲,當發善念,願諸眾生,永離一切不善之法。
 
見論議人   當願眾生  於諸異論  悉能摧伏
 
見議論討論的人,當發善念,願諸眾生,於種種異論悉能摧伏。
 
見正命人  當願眾生  得清淨命   不矯威儀 
 
見正命人,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得清靜命業,不犯威儀。
 
若見於王  當願眾生   得為法王  恒轉正法 
 
見到國家首腦,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能做法王,轉正法輪。
 
若見王子   當願眾生  從法化生  而為佛子
 
見到王子,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從法化生,為佛弟子。
 
若見長者  當願眾生  善能明斷   不行惡法 
 
見到長者,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善能明斷分辨,不行惡法。
 
若見大臣  當願眾生   恒守正念  習行眾善 
 
見到官員,當發善念,願諸眾生,恒守正念,習性種種善法。
 
(以上經典敘述樂見到種種不同的人,該發什麽樣的善願、善念。平素我們都會見到各種各樣的人,而且由於習氣的關係我們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些分別。這個人是醜的,那個人好看、這個人很氣派,那個人很別扭。這樣的分別很容易造成我們的惡業。如果我們能夠按照經典所言,能夠隨時發善念善願,可以轉惡緣為善願,功德無量)
 
若見城廓   當願眾生  得堅固身  心無所屈
 
見到城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得到堅固身,其心正直。
 
若見王都  當願眾生  功德共聚   心恒喜樂 
 
見到都城、首都,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功德聚集,心常喜樂。
 
見處林藪  當願眾生   應為天人  之所歎仰 
 
見在林中,當發善念,願諸眾生,為諸天人讚歎恭敬。
 
入裏乞食   當願眾生  入深法界  心無障礙
 
入鄉裏乞食,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入深法界,心無障礙。(這是出家人乞食所發的善願,我們可以仿效,求人幫助的時候也可以如此發願)
 
到人門戶  當願眾生  入於一切   佛法之門 
 
到人門戶,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入一切佛法之門。
 
入其家已  當願眾生   得入佛乘  三世平等 
 
入施主家中,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
 
見不舍人   當願眾生  常不舍離  勝功德法
 
見到不施舍的人,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常不舍離勝功德法。
 
見能舍人  當願眾生  永得舍離   三惡道苦 
 
見到能布施的人,當發善念,願諸眾生,永離三惡道苦。
 
若見空缽  當願眾生   其心清淨  空無煩惱 
 
見到空缽,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其心清靜、心無煩惱。(這裏講的出家眾沒有得到布施的時候發的願,我們如果沒有得到他人的幫助、沒有獲得自己想要的事物,也可以如此發願)
 
若見滿缽   當願眾生  具足成滿  一切善法 (我們如果達成了自己的願望,也可以如此仿效)
 
見到裝滿食物的缽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具足一切善法,圓滿無缺。

若得恭敬  當願眾生  恭敬修行   一切佛法 
 
有人恭敬,當發善念,願諸眾生,恭敬修行一切佛法。
 
不得恭敬  當願眾生   不行一切  不善之法 
 
不得恭敬,當發善念,願諸眾生,不行一切不善之法。
 
見慚恥人   當願眾生  具慚恥行  藏護諸根
 
見到能知慚愧羞恥之人,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能善護諸根,具足慚恥
 
見無慚恥  當願眾生  舍離無慚   住大慈道 
 
見到無羞恥之人,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舍棄無羞恥之法,住慈悲正道。
 
若得美食  當願眾生   滿足其願  心無羨欲 
 
如果得到美食,當發善念,願諸眾生,願望滿足,心無羨慕貪欲。
 
得不美食   當願眾生  莫不獲得  諸三昧味
 
如果得到不好的食物,當發善念,願諸眾生,無一不獲得種種三昧。
 
得柔軟食  當願眾生  大悲所熏   心意柔軟 
 
得到柔軟飲食,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大悲熏習,心意柔軟。
 
得粗澀食  當願眾生   心無染著  絕世貪愛 
 
得到粗澀食物,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心無染著,遠離貪愛。
 
若飯食時   當願眾生  禪悅為食  法喜充滿
 
進食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以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若受味時  當願眾生  得佛上味   甘露滿足 
 
感受到味道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得佛法之味,甘露之味充滿。
 
飯食已訖  當願眾生   所作皆辨  具諸佛法 
 
飯畢,,當發善念,願諸眾生,所作所為善能分辨,能具足佛法。(以上是出家眾受齋的時候的情景,我們可以擴而廣之,飯前、飯時,飯後均可依照此發願。)

若說法時   當願眾生  得無盡辯  廣宣法要
 
說法之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得無盡辯才,宣諸法要。
 
從舍出時  當願眾生  深入佛智   永出三界 
 
從房舍出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深入佛智,永離三界。
 
若入水時  當願眾生    入一切智  知三世等
 
如果入水洗浴,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入一切智,了知三世因緣本際。
 
洗浴身體   當願眾生  身心無垢  內外光潔
 
洗浴身體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身心無有染垢,內外清靜光明。
 
盛暑炎毒  當願眾生  舍離眾惱    一切皆盡  
 
盛夏之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舍離煩惱,盡諸妄想。
 
暑退涼初  當願眾生    證無上法  究竟清涼  
 
入秋涼爽的時候,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證得無上佛法,得最上清涼。
 
諷誦經時    當願眾生  順佛所說  總持不忘
 
誦念經典,當發善念,願諸眾生,順從諸佛所說,總持不忘。
 
若得見佛  當願眾生  得無礙眼    見一切佛  
 
如果見佛,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得無礙眼,見一切佛。
 
諦觀佛時  當願眾生   皆如普賢  端正嚴好 
 
觀佛之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皆如普賢菩薩,端正莊嚴。
 
見佛塔時   當願眾生  尊重如塔  受天人供
 
見到佛塔,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受人天供養尊重。
 
敬心觀塔  當願眾生  諸天及人   所共瞻仰  
 
恭敬觀塔,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諸天人等所共瞻仰。
 
頂禮於塔  當願眾生    一切天人  無能見頂  
 
禮拜頂禮佛塔,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具無見頂相。
 
右繞於塔   當願眾生  所行無逆  成一切智
 
右繞佛塔,當發善念,願諸眾生,所行無有障礙,成就一切智。
 
繞塔三匝  當願眾生  勤求佛道    心無懈歇  
 
繞塔三匝,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勤於修證佛法,心無怠謝。
 
讚佛功德  當願眾生    眾德悉具  稱歎無盡  
 
讚歎諸佛功德,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具足種種功德,稱讚無盡。
 
讚佛相好    當願眾生  成就佛身  證無相法
 
稱讚諸佛相好莊嚴,當發善念,願諸眾生,成就佛身,證得無相之法。
 
若洗足時  當願眾生  具神足力    所行無礙  
 
洗足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具神足通,所行無礙。
 
以時寢息  當願眾生    身得安隱  心無動亂  
 
按時休寢,當發善念,願諸眾生,身心安隱、無諸動亂。
 
睡眠始寤    當願眾生  一切智覺  周顧十方 
 
睡眠初時,當發善念,願諸眾生,以一切智慧覺悟,流布惠及十方。

佛子若諸菩薩。如是用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一切世間。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乾闥婆。阿修羅等。及以一切聲聞緣覺。所不能動

如果諸菩薩能如此用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一切世間天魔、外道、鬼神、小乘等所不能動搖。
 
淨行品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如何善用其心的範本,而且依照這個範本,我們能夠紮紮實實徑直在佛法道路上前進。任何因素、任何障礙都不能阻止我們。這個方法又不費錢、更不必費多大力氣、也無需特別的時間,隨時隨地,逐步熏習。我們的福報功德就會源源不斷滋生成長。
 
為什麽如此用心,能夠令一切天魔等不能動搖呢?發幾個願就能有這麽大的功效?不錯。我們的身語意業導致將來的果報,有定業、不定業。什麽是定業呢?“定業有二。一者報定。二者時定。”簡單說就是業報的程度或者時間相對固定。這是定業。那麽怎麽產生定業呢?《大般涅槃經》講:善男子。若定心作善惡等業。作已深生信心歡喜。若發誓願供養三寶。是名定業。如果我們以堅定心,造作身語意等業,做後能深生歡喜,那麽就是定業。我們依照淨行品如此發願,隻要態度堅定,信心歡喜,就是種下了功德善業之定業。無能動搖。
 
經中又講:善男子。智者善根深固難動。是故能令重業為輕。愚癡之人不善深厚。能令輕業而作重報。以是義故。一切諸業不名決定。有智慧的人,善根堅固,能令重業變成輕報,愚癡的人,不善深厚,能令輕微惡業變成重報。所以實際說來根本沒有什麽業力能稱為定業。
 
我們或許沒有無上智慧,在這樣的情況下,依照世尊的教導就是我們最佳的選擇,依教奉行,讓我們的善根堅固,能令一切惡業,轉為輕報。甚至於無有果報。
 
此甘露法殊勝無比,更妙在能隨時隨地,成就堅定善業。從現在開始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