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喀秋莎》的魅力

(2013-05-14 19:03:20) 下一個
《喀秋莎》的魅力
 
 
隆冬時節偷得幾日清閑,到邁阿密曬了曬太陽。曬太陽的感覺真好,暫時忘記了朔風吼,雪花飄,戰戰兢兢把路找的悲涼景象。仰望藍天白雲,涉足細沙輕浪,熱帶風景的確讓人心曠神怡。蕩在棕樹下的吊繩上小憩,坐在熱騰騰的按摩池內放鬆,遊輪上的生活真可謂吃喝玩樂,每日優哉遊哉,真真是個樂不思蜀。正所謂:熏風吹人醉,美味灌腸肥!
但是對於升鬥小民來說,再悠哉的享受也是在有限的時光裏,大把子的時間還是要麵對柴米油鹽,麵對為生計而早出晚歸的奔波。回到了家裏,心踏實了,腳步又恢複了匆忙。再忙也要寫點什麽關於出遊的東西吧,那些走馬觀花的拚圖在腦海裏卻依舊不成篇幅,玩得很好,卻沒有感動,所以也沒有靈感。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漫的輕紗。是那首老歌《喀秋莎》的旋律突然在耳畔蕩開了,那個溫馨的圖片也在眼前浮動了。
那是一個晴朗的上午,照例要下遊輪改乘小遊艇到小島上,我也照例站在遊艇的前方看風景。突然被遊艇後麵的歌聲驚醒,就是這第一句“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還是中文與俄語的混聲。中文唱聲是來自於我的同行朋友們,唱俄文版的是來自俄羅斯的一對老人,原來坐在一起的他們聊了兩句後便聊到了《喀秋莎》,此呼彼應,歌聲在遊艇上響起,掌聲笑聲在大海上蕩漾。喀秋莎的邂逅是那樣的自然,帶出那樣發自心底的快樂,與我們,與老人,是共鳴,也有一種美好的回味和向往?
此時又記起了另一次旅遊的一個小小插曲。
數年前有一次西歐遊中的威尼斯之行,乘遊艇從亞得裏亞海到達威尼斯這個明珠之城,參觀了集美麗典雅與壯麗輝煌於一身的聖馬可廣場之後便改乘當地特有的尖頭擺渡小船,由身著古典船手服的船手劃槳,帶我們穿越水城的水上大街小巷。驚歎這座水上藝術長廊一般秀美的漂浮在水上的建築群,感歎這明珠般的城市已在漸漸下沉並即將成為曆史。水道的兩旁很多的建築物已經人去樓空,門窗已經全部拆除;有些地勢和台階很高的商店還在運營,購貨者寥寥無幾,昔日的繁華已隨流水的衝洗而去。“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漫的輕紗”,當小船進入到一個窄巷子時傳來了歌聲,歌聲來自空空的樓架子下麵一層的窗台上,那裏坐著兩位年輕的俄羅斯姑娘,她倆斜傾著身子麵向水道對著過往的小船,姿勢優雅,神情活潑,歌聲清脆。擺渡的船手放一個秋波也跟隨她們一起唱了起來,肯定不是標準的俄語,當時我的驚喜與此次在遊船上極為相同。
 據說在俄羅斯還專為《喀秋莎》這首歌曲建立了一座紀念館。《喀秋莎》譜寫於1939年,唱紅於二戰期間,那不是舞台上的忸怩做唱,也沒有情歌的纏綿糾結,而是前後方的思念與美好的祝福。硝煙滾滾的戰場早已遠離,當年唱著這首歌的年輕男女可能也所剩不多,然而歌曲的魅力是可以穿越時空的,是可以感染任何一個族群的,所以,在威尼斯的水城上有俄羅斯的女孩和威尼斯水手的對唱,南美的大海上有俄羅斯老人和中國遊客的合唱。
美麗的景致可能會在腦海裏褪色,但喀秋莎的驚喜是來自情感的碰撞,每每憶起都會有新的漣漪興起。
明快簡潔的節奏,優美活潑的旋律,把情與愛的溫存填充了。質樸流暢,才能夠流傳的久遠。這便是喀秋莎的魅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