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女人一枝花_豔麗茶花

(2009-03-22 15:21:26) 下一個




女人一枝花 --- 豔麗茶花

茶花 花大鮮豔,紅似火白似雪,嬌豔芬芳,熠熠生輝 。 茶花冬春開花,在嚴寒蕭索中頑強地展現出一派勃勃的生機與奪目的風姿。

在認識申麗珠女士之前就認識了她的文章,開朗的個性和對生活的熱愛躍然於字裏行間,很是讓人喜愛。朋友引線,從電話中傳出了她那爽朗的話語和笑聲,更是讓我感覺相見恨晚。讓我驚喜的是,她非常爽快地就答應了我想要寫她這朵花的請求,她還自報花名。她是雲南的女兒,雲南的 茶花蓬勃燦爛、大氣高雅,那也是她非常喜愛的花。茶花的花語中有一句是“了不起的魅力”,在我了解了申麗珠女士的點點滴滴之後,我想用一枝絢麗芬芳的山茶花來形容她,那是再貼切不過的了。她對藝術的不懈追求和勤奮努力,她對生活的良好心態和豁達胸襟,她對社會活動的熱情執著,點點滴滴都顯示著她的“了不起的魅力”。

麗珠出國前的經曆真可謂是豐富多彩。小時候在演員訓練班(戲校的前身)學戲三年,學習時就榮獲過全省優秀演員獎; 56 年她的成名之作“送京娘”曾獲轟動性的好評; 81 年“送京娘”代表滇劇入選“中國大百科全書”;她曾經進中南海向周恩來總理匯報演出滇劇改革的成果;她曾經在西雙版納與總理一起歡度潑水節,演出“拷紅娘”;她曾經在中緬聯歡大會上為周總理和吳努總理演出“荷花配”。小小年紀已經是家喻戶曉、受人愛戴的當紅演員,也是報紙電台追蹤的明星。後來她還是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副研究員。往事曆曆,在幾十年的文藝生涯中她取得了一頂頂桂冠,麗珠如數家珍。

然而在那個動蕩的歲月中,麗珠無奈地離開了她最熱愛的舞台。但她牢記著周總理曾經對她說的一句話:“學習文化很重要”,她爭取到了藝術學院讀書深造的機會。外麵的世界打打鬧鬧亂哄哄,她卻躲在圖書館內認認真真地學習文化知識,盡情地遊弋在文學與藝術的海洋裏。她係統地學習了編導和表演的理論知識,利用所學,她將當時深深地感動著許許多多中國讀者的小說“南方來信”、“涼山春夜”改編成滇劇的劇本,填補了哪一個時期演出內容的空白,上演後獲得好評。那是她勤學苦讀的答卷,那是她多少個不眠之夜的心血結晶!後來她被分到了群眾藝術館工作,上山下鄉搞文藝輔導。在這期間,她跑了大半個地州,用她的藝術用她的熱情培育並感染著當地的人們。她還根據人們生活中不同活動的特點,取其一個點或是一個麵,然後藝術加工,渲染升華為舞台藝術,麗珠稱之為“身段小品”。她自己動手編寫加工,並加入了 200 多幅照片,文圖並用,編導了“刺繡”、“邀集(不知道這個是什麽?)”、“郊遊”等等深受當地人們喜愛的膾炙人口的戲曲小段。幾年裏,麗珠先後寫下了十幾萬字的講稿,做教材輔導當地的文藝工作者,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受到大家歡迎。不但如此,麗珠還在當地文藝刊物上多次發表文章與論文,她在升華著藝術的同時也在升華著自己。對戲劇事業的熱愛,始終支持著她不懈的努力。無論是身處光鮮靚麗的舞台,還是身處恬靜高雅的學府,更或是身處山山嶺嶺的窮鄉僻壤,麗珠都從沒有放鬆過對自己的高標準要求。她不向困難低頭,不向低俗的東西讓步,始終像一株蓬勃灼灼的茶花綻放著她的絢麗。

沙礫不可能永遠遮住珍珠的光輝。 當動亂的年代結束後,麗珠在高級職稱評定中被評為副研究員,上了 “ 雲嶺巾幗名人錄 ” 。 “ 訪著名演員申麗珠 ” , “ 申麗珠論 ” , “ 小學生 ` 名演員 ` 付研究員 ” , " 心中有誓深於海 " 等上報的專訪文章,無不滲透著塵封多年的星又閃爍起來了。我想,這原於她有一顆珠子般閃爍的心。

在與麗珠的談話中,她多次提到了她最尊敬的周總理,我感覺得到,總理的鼓舞和關懷,始終是她前進路上的動力和明燈。

退休以後,應定居在加拿大的女兒之邀,麗珠夫婦隨兩個兒子一起來到了楓葉之國加拿大。從四季如春的雲南來到冰封雪地的北國,望著四處高高的雪牆,麗珠落下了眼淚。可是等待她的不僅僅隻是北國的嚴寒,更多的是語言上的障礙帶來的生活上的艱難。真想回國,再回到那個自在的溫柔之鄉,但想想一同出來的兩個兒子,為適應新生活的需要,他們從原來的優越生活中走了出來,正在一邊打工一邊重新走進學校,他們多麽需要父母親這個精神上的支柱呀。可憐天下父母心!

麗珠與丈夫留下來了,留在了女兒居住的城市渥太華。麗珠老兩口謝絕了女兒要他們同住的好意,她想的是“入鄉隨俗”,這裏的孩子都是與父母分開住的,她不想給已經成家了的女兒增添麻煩。麗珠找到了當地華人辦的老聯會( 老聯會是華人移民自願組織的群眾團體) ,在那裏她向從祖國各地來的老人們取經,許多老年朋友自力更生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讓她受到啟發。學著別人的樣子,首先上學學習英語,總不能永遠在這裏做聾做啞。同時,為了生計她還要想辦法掙錢,挑來找去,自己能做的事情還真是不多。

麗珠怎麽也不會想到,在渥太華,她的打工生涯是由做家庭保姆開始的。

朋友們介紹她去做住家保姆,這對她是個震撼:自己的孩子自己都從來沒有帶過,年輕的時候工作忙,常常要請兩個保姆,白天一個晚上一個。老聯會的一個朋友對她說,她自己在國內時是部隊上的政委夫人,現在在這裏也同樣是給人家當保姆,這沒有什麽,隻是一份工作而已。為了生活,官太太都能放下身價,自己也同樣可以。思想上是通了,但做保姆的第一天她還是偷偷地哭了:“怎麽落到了這樣的地步?”在國內經曆了那麽多的風雨,好不容易陽光明媚、春暖花開了,可以退休享清福了,卻要到這裏來做個“洋插隊”的隊員。巨大的落差,使麗珠的身心受到了不小的打擊,她一下子瘦了許多。

哭歸哭,活還是要做好。她按照東家的要求虛心學習,為家人做飯,為孩子洗澡,打掃衛生,每天早上用小車推著小小孩去送大小孩上學,下午再推著小小孩去接放學了的大小孩。職業本就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用自己的勞動換回生活上的保障,給予丈夫一個安穩的環境可以從是他喜愛的繪畫事業,麗珠的心情漸漸地趨於平靜。時間也是可以填補著心中的不平,看著可愛的孩子,雖然自己忙忙碌碌,卻還是愉快的。

然而幾個月之後孩子就送幼兒園了,剛剛熟悉了的工作和環境結束了,她又要另謀出路。雖然經曆了“失業”的打擊,但她沒有失落感,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她對未來生活信心滿滿。麗珠已接受了這裏生活的現實,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去贏得生活的保障,她不在意做什麽,別人能做到的,她都可以去試一試。她了解到有許多的女士在縫紉廠打工,熟練的女工收入還是不錯的,幾乎很少做針線活的麗珠參加了工廠的為期三個月的實習。實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幹活,每個人都要在流水車衣線上負責一個專項,如果你的動作慢了,就會影響到整個車間任務的完成。車衣服的活在別人手中輕巧如小河的水在流淌,但坐在機器旁的麗珠卻顯得手忙腳亂,顧了前顧不了後,顧了左顧不上右,再加上眼睛也花了,動作又慢,錯誤頻出。這還不說,由於長時間的低著頭做工,頸椎病也犯了,忍受著病痛的折磨她依舊兢兢業業,因為她不想失去這個工作的機會。但在實習期進行到兩個月時,她被宣布停工了,她不適合這個工作,這個工作也不適合她。這也沒有影響麗珠的情緒,她覺得隻要勤勞肯幹,總有一個可以適合自己的工作,經人介紹她去了麵包廠打工。

那是個中東人開的糕餅廠,每天天未亮就有很多商店從工廠拉走中東人愛吃的白餅,所以烤餅的工作是在夜間進行。進廠時分麗珠打白餅。 那是一種手工作業,她要手持一個像罐頭瓶似的用具,在大麵餅上用力的打下,這樣一個個圓餅就做成了。這個工作看似簡單其實不易, 不到一個禮拜, 麗珠的手被打腫了。 後又分她檢白餅,那個情況簡直就是卓別林無聲電影裏的鏡頭的翻版:一條長長的傳送帶上擺滿了密密麻麻的白餅,工人的眼睛和手都要快速敏捷地配合好才能完成任務。麗珠那眼神那手勢那身段一舉一動在舞台上是何等地靈活,何等地優美,但在這裏,她顯得手忙腳亂地,一切都不聽大腦的指揮了。常常因動作太慢而將該取下來的白餅放過去造成損失。不容分說,她被從流水作業線上調換下來了,重新分配給她打掃衛生,要將飛舞到車間裏各處的粉塵打掃幹淨。在人們圍坐在電視機前享受著豐富的娛樂節目的時候,在人們進入甜蜜的夢想的時候,麗珠卻在進行著艱苦的勞動。一切無怨無悔了。但是,這個活既辛苦又會遭受粉塵的侵害,而且走在黑夜的街上,時不時會碰上夜遊的酒鬼,極不安全。麗珠的先生鄭教授對妻子的付出一直是深為感動的,他不忍不舍妻子這樣辛苦這樣危險,他不讓麗珠再去打工了,他決心多收學生挑起經濟這副擔子。

在麗珠兩年多的打工生涯裏,她經曆過求職場上的磨礪,她經曆過不同工種的挑戰,沒有怨天尤人,沒有消沉氣餒,憑著中國女性的頑強和堅韌,憑著她慈母賢妻的本能,她從容的麵對道路上的艱辛和困難,麵對生活,接受挑戰,努力讓自己適應這個社會也讓這個社會接受自己。最讓我敬佩的是,無論是工作環境多麽的惡劣,也無論是工作時間多麽的密集,麗珠從未有放鬆過自己對文學與藝術的追求。她利用閑暇讀書看報,她要讓不斷更新的知識和世間美好的東西充實著自己疲憊的心;她參加老聯會的活動,為老聯會做義工,她要用自己無私的奉獻來升華自己被困頓於凡俗生活中那珠子般的品格和情操;她給報社寫文章,介紹這裏的生活體會,為中華文化的弘揚,為報道移民生活和聯絡華人社區的情感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為了能在她喜歡的報社做義工,她用很短的時間就學會了書寫和打印繁體字,她還學會了用電腦打字。通過這諸多的活動,她繼續著自己精神上的追求,她填補著遠離祖國後精神上的失落。這是她心底的一片淨土,也是她生活的支撐。就如同“鶴以青鬆為世界,鷗將白水作家鄉”,她不會讓自己的心靈荒蕪,她用自己的勤奮為自己建立起了的精神世界如青鬆般高尚、如白水般純潔。她讓自己的心態和行為始終是在高的層次上。

搞繪畫藝術的鄭名垂教授開始招收學生了,麗珠又開始了她的“教務主任”的工作。她包攬了廣告、招生、接待、收費、用具的購買等諸多繁雜的事物,裏裏外外一把手,她為的是給先生一個好的教學環境。當然這時的辛苦與外出打工是有著天壤之別的,這是辛苦在藝術中的二人世界,是為了生活,更是為了將“中國重彩畫”這個鄭教授從事了半輩子的獨特繪畫藝術進一步推廣。功夫不負有心人,從最初的兩個學生,到後來 創辦了北美第一間中國重彩畫院,十年來培養了數百名學生,凡參加美術比賽者均獲大獎。各種畫展好評如潮,學生越來越多,中國重彩畫院在渥太華辦得紅紅火火。這裏有著麗珠的辛勤勞動和不可磨滅的功勞。“那個成功的男人背後沒有一位不平凡的女人”,麗珠就是如此。

鄭教授由於身體健康的原因,他遵從醫生的囑咐漸漸離開了教學的崗位,麗珠肩上的擔子也卸了下來。“我的人生之秋該怎樣度過?享兒孫繞膝之樂?賦閑享清福?沉醉於方城大戰?雲遊四方?都不苻合我。我想我的人生之秋,應該繼續追求我年輕時有抱負卻沒有條件做的事一一我要重返午台。”這是閑下來之後麗珠的思考。
她想到:中國 戲曲藝術為廣大中國人民群眾所喜愛,也深受西方觀眾的青睞。戲曲動作構成了戲曲獨特的表演韻律,成為美學欣賞的對象。我為什麽不能緊緊抓住這一特點,用戲曲身段演繹民歌小調,以表演為主,把戲曲表演的形式美與琅琅上口的現代民歌融合一體,從而創造出一種新的藝術表演形式呢?說幹就幹,在麗珠的不懈努力反複推演之後,一組視聽全新的戲曲歌舞登台亮相了。在“纖夫之愛”的演繹上,她為之創造了岸邊纖纜湖中遊的雙人舞;采用傳統戲裏 “ 背娃趕會 ” 的優美表演演唱“回娘家”;還有“龍船調”、“望一望”等都各具特色。這種前所未有的戲曲歌舞,一經露麵,就受到中、西方觀眾的拍手叫好。

“我被邀請參加“多國民族藝術節”,與日本、菲律賓、緬甸、印度、泰國、越南等國藝術家同台;被邀請參加“亞洲文化節”演出。我和邱愛珍合演“龍船調”,那漂亮的服裝、優美的舞姿和曲調,將濃鬱的中國湖北的生活氣息帶到渥太華。當主持人王亞平向觀眾們介紹道,兩位年近七旬的申麗珠和邱愛珍,將表現二十來歲年青人的故事,更是引來了熱烈的掌聲。“北國風采”晚會,邀請我和邱愛珍表演“纖夫之愛”,觀眾用熱烈的掌聲擊拍伴舞,直到劇終,掌聲一浪高過一浪。中國駐加大使梅平說:“纖夫之愛舞蹈真美,你演的很好。”文化參讚楊學倫看後說:“你的表演一流,台上是藝術家、台下是作家。”大型春節“遊園會”上,我表演“望一望”也收到良好的演出效果。舞蹈編導王壘說:“你的藝術很難歸類”。這句話正點中我在藝術上的刻意追求。 2004 嘉年華與中國嵩山少林寺功夫團同台,受到小師夫們的讚賞,要求合影留念。為中國賑災籌款義演、“傾城姝藝苑”公演、中華會館連續四年舉辦大型遊園活動都邀請我參加演出。

為弘揚中華文化,讓外國人認識中國藝術,從而融入加拿大主流社會。我又去了十幾個老人院演出。所到之處,都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如在 arlingwoodyuan 敬老院、演了“回娘家”,台下掌聲四起,那一雙雙藍色的、棕色的眼睛裏,飽含著理解和賞識。一位老太太眼淚直流地緊緊摟住我,嘰哩咕嚕說些什麽我不大懂,但從她的表情和動作可以看出,說我的節目很好看,希望我再次去表演。又一次到 NEPEAN1 療養院演出,我看到那些熱情的西方老人感激的淚花,我被感動了!彼此的淚水在心靈之間架起一座相互溝通的橋粱,從而使雙方都感到生存的樂趣。
這樣的演出,既增進中加友誼,也充實我的藝術人生。脫離舞台幾十年的我,而今重返舞台,全賴加拿大“多元文化”催生。藝術沒有國界,為需要的人們奉獻愛心,是我應盡的責任,今後還會義無返顧地演下去。”

在這同時,麗珠沒有停止過的文字創作也收獲頗豐。在“啊!加拿大”的一篇文章中她寫了關於伍冰枝的動人,此文還榮獲全國詹钜輝優秀文學獎。在“白求恩與大山”一文中,她讚頌他們為中加友誼作出的卓越貢獻。“慶!洗雪華人百年辱”被多家大報轉載、“今非昔比”今昔對比,大事宣傳華人政治地位。麗珠經常應駐加大使館邀請,代表僑界參加國內來訪領導的接見活動,所以她有了隨後在國內外發表“我在渥太華見到胡錦濤主席”、“向朱熔基總理致敬!”、“在加拿大見到溫家寶總理”等係列文章。麗珠還為中國來加的演出團體、文化代表團等作了許多報導。
由於麗珠的熱情與奉獻,她深受社區僑胞的愛戴,在渥京中華會館換屆選舉,她曾以高票當選理事,兩屆連任 (1995 年 __1999 年 ) 。
96 年,麗珠當選渥太華中國老聯會主席。看到許許多多的退休老人因為子女的關係來到了這裏,他們繼續發揮餘熱,有的被政府邀請舉辦“個人畫展”,有的參加教學,用中文培訓加拿大外交官、培養土生華裔學中文。深受老人們的鼓舞,麗珠與他人或作為他們創作了“老聯會之歌”。
“晚年不晚心不老,而今邁步創輝煌。楓葉之國誰創建,代代移民手一雙手”的歌聲,不也正是麗珠的心聲、麗珠的寫照嗎?
麗珠曾被邀請參加在 北京召開的“ 2004 華裔經濟女性影響力論壇”的活動,雖然因故來不及赴會,但這一份榮譽卻是對她的肯定、對她的讚。

麗珠這枝來自南國的茶花, 在 極度寒冷的異地他鄉的冬天裏,沒有彷徨,沒有在痛苦中徘徊, 帶著她的頑強,帶著她的絢麗,傲人地盛開著。擁冰臥雪之後的麗珠演繹出的民族藝術,恰似一顆久經磨礪的明珠,更加光鮮靚麗、璀璨奪目。

試填“虞美人”(變體)

詠山茶花

嫣紅豈是由天降,美囿開崖上。山間嫵媚有奇花,飲露餐風豔 似霞,賽仙葩。

長坡十裏無停歇,舉目春光迭。淩霄曾染雪中嬌,隨舞春暉火焰飄,伴桃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一片竹葉 回複 悄悄話 多謝風中秋葉對麗珠的讚譽!
我會向 麗珠轉達您對她的讚譽!
祝福
風中秋葉 回複 悄悄話 麗珠是一朵在風中扭動的山茶花,在舞台上,生活裏她都是永不謝滅的花朵,紅,是豔紅,白,是潔白。紅白與否,花的氣質不改,花的秀氣未變。也許,詩人說得“零落成泥輾作塵,隻有香如故”形容的就是麗珠這樣的女人。一片竹葉,有機會請親口向她吟誦你的詩詞:

嫣紅豈是由天降,美囿開崖上。山間嫵媚有奇花,飲露餐風豔 似霞,賽仙葩。
長坡十裏無停歇,舉目春光迭。淩霄曾染雪中嬌,隨舞春暉火焰飄,伴桃夭。
她是受之無愧的!
問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