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讀書行路6----頑主20年

(2007-03-25 20:43:17) 下一個
電影《頑主》應該是在88年上映的,當時我10歲。將近20年過去了,我卻還記得我當時看這部電影的情形。我記得當時我問媽媽什麽是頑主?我還記得當時我和別人一樣哈哈大笑,我還記得電影的結局很費解,我甚至還記得那天媽媽的朋友帶我去了北京飯店,我第一次走那種可以自動開的門。
        如果說這部電影影響了我的人生觀,那確實是誇張,甚至有些離經叛道,但是我必須承認它讓我看到了“另一種生活”。但這是後話,當時我隻是覺得這部電影特別,和我以前看過的不一樣。
         又過了幾年,我以為我自己長大了,到了無憂卻痛苦的年紀。我知道了王朔,我也跟風開始讀王朔的小說,開始像小說中的人物一樣,也像大多數人一樣,開始思考人生,也開始懷疑人生,種種矛盾、掙紮伴隨著整個青春期。
        我生在一個軍人世家,長在部隊大院,每天按時起床,按時作班車去上學,按時在到外麵玩...媽媽對我的管教也非常嚴格,比如去別人家做客不可以坐別人的床;吃飯的時候不可以說話,尤其不可以說別人的是非... 凡此種種,讓我非常非常規矩。
         但是有一天,我開始抗拒種種規矩,抗拒我自己,我才開始了解小說中的很多對白。
       “人生就是那麽回事。就是踢足球,一大幫人跑來跑去,可能整場都踢不進去一個球,但還得玩命踢,因為觀眾在玩命地喝彩,打氣。人生就是跑來跑去,聽別人叫好。”“非繃這塊堅挺昂揚的樣子才算好孩子?我不就庸俗點嗎?”...
        我一直認為優秀的小說,必須要有一個非常好的故事,而流暢的文字要躲在故事背後讓你忽略“文字”本身的存在,那才是真正的好小說。《頑主》是不符合這個條件的,不矯情卻過於市井。
        很多人都說《頑主》是王朔的代表作,但是我一直不認為它是痞子文學,至少在青春期和後青春期時不是的。我以為那是青春,是調侃更是成長的沉痛。當然,我也知道我這樣理解確實有些“一廂情願”
         最近王朔的曝光率很高,普天蓋地而來的新聞實在有些讓人迷惑。我記得王朔在一篇寫魯迅先生的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就算看的再犀利也不可能包打天下。我又一廂情願以為表相背後是一份不能包打天下的失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