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 流浪者的足跡 - 澳洲,加拿大,美國加州生活隨感(完整版)
(2006-09-24 16:41:19)
下一個
(1) 登陸上海灘
兄弟姐妹好, 我住在洛, 經常上文學城。 確實是個交流的好地方, 曾獲得過很多有用的信息。 常看到一些討論澳大利亞, 加拿大, 美國生活的話題, 因為我在這幾個地方都曾生活過, 頗有些感受, 正好這些天工作不忙, 借機寫篇文章, 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親身經曆, 也和有過類似經曆的朋友共同追憶一下曾走過的日子。
我畢業於XXXX大學, 一所還算可以北方的學府, 畢業後分在一所國營電廠, 幹了不到一年, 便被現實的社會打破曾有的天真設想。 這個時候受朋友的啟發, 產生了出國留學的念頭。 想讀個英語班會有幫助, 便打電話給上海一哥們--大學時我下鋪的兄弟, 畢業後分配在江南造船廠。 這小子也正工作清閑, 巴不得我去陪他打網球, 於是我索性幹脆辭職, 背上網球拍, 搭上由大連至上海的客船, 經過38小時的航行登陸上海灘。
借住在朋友的廠單身宿舍裏, 依舊住他上鋪。 穿上他的廠服,搖身一變, 成為龐大江南造船廠的一分子, 廠服就是通行證, 騎著56元買的破自行車廠內外暢通無阻,朋友有空調的辦公室也成了我夏日夜讀的最佳選擇。 報讀了前進業餘進修學院晚上的英語班, 白天或者在宿舍看書, 練聽力, 或者到附近的二醫大圖書館看書。 生活並不枯燥, 隔壁宿舍有好幾個同級造船係的哥們, 有時一起打網球, 喝酒, 看看電影, 又找到昔日大學時自由的感覺。
樓下是天天喧鬧的瞿溪路菜市場, 買菜, 做飯成了我舒緩學習壓力的法寶, 上海人稱之“馬大嫂”-- 買菜,打飯,燒菜。 上海確實是有活力的城市, 淮海路, 南京路永遠是川流不息的人流, 燈火輝煌。 這些年來又是發展突飛猛進,日新月異, 難怪上海人來到國外都說國外土。 上海也是一個人才濟濟的都市, 印象最深的是我GRE班的老師, 叫許道正,當時30歲左右, 貌不驚人, 是上交大的數學老師, 卻經常被邀請給外語學院的老師培訓, 當時一直試圖衝擊GRE, GMAT的滿分, 水平之高, 令人難以致信。 然而上海的氣候是北方人難以適應的, 冬天氣溫不太低, 很少低於0度, 但因為濕度大, 室內大多沒有暖氣, 隻覺得到處冰冷徹骨。 夏天則悶熱難當, 動一動就是一身汗。 我是全樓我唯一知道購置床頭風扇和電毯的人, 曾被大夥兒引以為笑談。 江浙一帶的人確實有驚人的氣候適應能力, 是北方人遠遠不及的。
攻讀GRE大概是我有生以來經曆的最艱苦強度最大的學習了, 先是背GRE詞匯字典, 考前2個月一天做一套GRE試題, 在二醫大靜靜的圖書館裏 ,對好表, 3小時一氣嗬成之後, 大腦已是麻木了。 下午再對答案分析試題。 記得考完GRE後過度興奮的我在宿舍走廊裏大叫,引得樓裏的人都走出來看。
經過一年刻苦的學習, TOFEL, GRE 成績還可以。當時的目標是UCL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洛杉磯) ,不過看美國簽證太難, 便目光轉向澳大利亞, 很快拿到新南威爾士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的 OFFER, 簽證也順利。
(2) 留學澳洲
我是在1996。3。1踏上澳洲土地的, 清楚記得飛機過海後在荒無人煙的荒漠上空飛行了很久才看到綠色, 降落時, 天空有些陰陰的,打令港(DARLING HARBOR)和醒目的白色悉尼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清晰可見。 頭一次出國, 對國外還沒什麽概念, 除了一點新鮮外沒特別的興奮。 反而有點失望, 見不到想象中的高樓大廈。 剛開始住在一同鄉家裏, 地處悉尼最亂區CABREMATA (越南城),在地鐵站隨處可見服飾怪異的越裔遊蕩, 後來知道是臭名昭著的越青黑幫, 就在這不久之前, 他們剛槍殺了一位作對的警長。在地鐵站有時可看到剛吸完毒攤在地上的白人流浪漢。 其實後來知道這個區是特殊的,總體上澳洲是很安全的。
到學校注冊後, 認識了兩位也從中國來的同學, 相約一起租了個TWO BEDROOM APARTMENT,離學校很近。 慢慢開始認識澳洲的美麗, 悉尼 是個極有特點的城市,太平洋蜿蜒曲折伸入大陸形成內陸海, 與城市天然合一。 悉尼大橋把南北悉尼連接起來, 悉尼歌劇院則坐鎮橋頭,畫龍點睛, 增加無窮韻味。 悉尼的美麗潔淨和碧藍的天空, 是我後來住過的去過的北美大城市, VANCOUVER,TORONTO,LOS ANGLELES,SAN FRANSICO,聖地亞哥,和一些美國東部的城市NEW YORK, CHICARGO,費城都無法媲美的。 DARLING HARBOUR每年一度的NEW YEAR FIREWORK SHOW是一大勝觀, 將近30,40萬人會前來觀看, 煙火表演持續一小時,與悉尼大橋, 悉尼歌劇院交相輝映, 壯觀異常, SHOW後人流湧動, 撤離CITY (澳洲稱CITY, 北美叫DOWN TOWN),又是一奇觀。 悉尼的公共交通也是我所居住過和到訪過的城市中最發達的,地鐵網以CITY附近的CIRCLE為中心向往延伸,四通八達,公交BUS網普及城市的幾乎每個角落。
由於內陸海的緣故, 大大小小的BEACH遍布全市。 我住的地方離一個叫COOGEE BEACH很近, 經常去曬太陽, 遊泳, 冬天也不間斷。 在南半球的熱帶地區海岸JELLY FISH對遊泳者是個威脅, 有一次被JELLY FISH(水母)蜇了, 現在還有疤在臂上。 從UNSW大學的家到COOGEE BEACH是五分鍾自行車程, 小巧玲瓏的沙灘有500M長, 兩邊是突起的峭壁山崖, 拾級而上俯瞰, 碧海白沙, 水天一色。 夏天時陰晴無常, 躺在沙灘上, 有時會看到烏雲伴隨著若隱若現的彩虹從海遠方緩緩壓來, 幾分鍾的狂雨後, 天空又是碧藍無痕, 海鳥盤旋, 頭一次體會被美麗鎮攝的感覺。 留學澳洲的兩年, 由於經濟緣故, 僅去過墨爾本, 堪培拉,不裏斯班, 黃金海岸。而其它的名勝, 大煲礁, 南澳,中部沙漠大岩石, 是我下次故地重遊的目標。
提起澳洲, 中國人普遍認為是個種族歧視嚴重的國家。 其實大部分的澳洲人是非常忠厚友好的, 我本人沒遇到過不好的經曆, 但是聽說過別人有當街被罵滾回家的的遭遇。 當時還有一紅發惡婦POULIN HANSEN成立ONE NATION PARTY排斥亞裔移民, 剛巧最近有天聽洛杉磯中文1300AM新聞, HANSEN由於拉選票舞弊, 被判三年監禁, 令我歡欣不已。 我對種族歧視的看法是這樣的, 當一個地方的某一族裔遠遠占多數, 衝突是必然的, 而越是多種族混雜的地方, 越平等互利, 我後來到加拿大, 美國加州後對此感受更深。 在澳洲操一口濃重口音的白人占人口的90%, 土著人ABORGANIAL是不爭氣的民族, 依靠政府憑早年對他們的殘忍壓製的反省而給予的高福利生活在中部的自治區。 悉尼 CITY (澳洲稱CITY,北美叫DOWN TOWN) 的一個土著人聚居區也是治安很差,一同學曾在那被光天化日搶走錢包。
澳洲總體上是個寬容開放平和的國度, 3月1日是每年一度的南半球同性戀連大遊行, 勝況空前。 悉尼 的 KING CROSEE 區是世界十大紅燈區之一。 在北美是見不到這種地方的。 該區也是旅遊者聚集的地方, STRIPE CLUB林立, 商業很興隆, 我曾在那裏的一家禮品店打工做CASHIER, 每天看到五花八門的人物, 不過還是安全的, 偶爾會有人偷東西, 可能拿來換錢買毒品, 有土著人,有白人 。 總之近兩年澳洲留學生涯有身居異鄉的酸觸, 偕友出遊的快樂, 打工讀書的辛苦, 陽光沙灘的享受。。。。。一言難盡。
讀書期間辦好了加拿大移民, 那時(1997。3) 是最容易的階段, 是自己到CITY的加拿大駐悉尼大使館申請的, 隻交了500澳元的申請費, 登陸費預交900多澳元。 你都不敢相信審批速度多麽快, 從把材料交全到拿到移民局郵來的體檢表僅僅用了3個星期, 這意味著免掉了麵試, 如體檢合格就可在三個月內拿到移民紙, 果然幾個月後如願以償。 當時也可以申請澳洲移民的, 但這個國家除了讓我感歎它的美麗之外並沒有讓我產生太多留戀的情愫, 對一個心中充滿夢想的年輕人, 是個過於寧靜的地方。 拿到加拿大的移民紙後, 已經是歸心似箭了。 回到祖國和家人過了一個快樂的春節, 十五過後踏上了奔赴又一異鄉---加拿大的行程。
(3) 謀生加拿大
那是1998年3月, 提前了幾天先到北京, 一是會會幾個分在北京的大學哥們, 二是想在北京找工作試一試, 當時就知道加拿大找工作難, 我又幾乎沒什麽工作經驗, 隻是混了張工程碩士文憑, 真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麽, 所以想在北京混點專業經驗, 給自己找點自信。 同學帶我去了展覽館的一招聘會, 當時就傻了眼, 人山人海, 好不容易擠進遞了幾個簡曆之後, 已是汗流浹背。 這次經驗徹底打消了在國內找工作的念頭, 知道人山人海中找工作的人比我強的人太多了, 還是去加拿大混混試試吧。 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 登上了飛往溫哥華的飛機。
當地時間中午抵達, 一進機場便去買去多倫多的機票, 因為有朋友在哪兒, 聽說工業相對要發達, 我是學工程的, 機會能多一點。 外麵下著小雨, 沒有心情出外看看, 四年後的一天也到訪VANCOUVER, 不幸的是也趕上陰雨連綿的天氣, 加上同樣是忐忑的心境, 沒有心情和機會去太多體驗這座加拿大西岸城市的美麗。 下午4點登機, 向東飛行了3,4小時, 由於3小時時差, 到達TORONTO已已是10點多了。 辦完出境手續, 乘出租車到DOWN TOWN朋友的家裏已經半夜了。
TORONTO的第一印象便是髒亂, DOWN TOWN的建築物和街道有些陳舊, 灰蒙蒙的, 初春的天氣有一些寒意, 買了輛自行車, 接著辦妥了每個新移民的例行公事, 健康卡, 銀行帳號, 找房子。 下一步便是最頭疼的任務了--找工作。 這下子看出區別了, 一個同時期來的電腦專業的朋友在登陸後的第一個星期就在一招聘會上拿到OFFER, 而我的專業HEATING&AIR CONDITIONING職位寥寥無幾。 得知一些新移民一來就轉行讀電腦學校, 我已厭倦了讀書生涯, 決心找下去。
記得第一個INTERVIEW是在一偏遠的小鎮, 坐了近3小時的公共交通, 倒了4,5趟車, 離INTERVIEW時間20多分鍾的時候我還在等下輛公車, 一咬牙搭了輛TAXI,終於按時到達。 兩位白人ENGINEER麵試了我近一個小時。
交流很差, 由於我沒什麽工作經驗, 他們說的東西又有很多專業詞匯, 有時我都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麽。 他們可能開始對我冀望頗高, 看我的RESUME上有MASTER DEGREE, 還編了2,3年工作經驗。 幹脆最後我坦白了我的想法, 告訴他們這是我平生第一次INTERVIEW, 不報期望, JUST WANT TO TRY IT。 看著他們的臉色由微笑轉成被欺騙的慍怒, 最後還是給了我一個建議--找個語言學校, 先練練英語, 當時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功夫不負有心人, 經曆了多次INTERVIEW後, 終於第4個月拿到一個MECHANICAL DESIGNER的職位, 是一家汽車空調製造商, 興奮得幾天沒睡好覺。 然而隻幹了不滿3個月便被炒了魷魚, 原因很簡單, 沒有經驗, 這個行業是傳統產業, 沒什麽難度, 就是靠經驗設計不同種類空調係統, 汽車,火車,電車的,沒有固定的標準,功率設計大了也不會把人凍死。憑經驗也是新人難上手的原因, 沒有書籍直接教你如何設計, 如果再沒人帶你入行,等著回家吧。。。。。說白了,是個沒勁的行業。
1999年的冬天對我來說是個異常寒冷, 失望,迷茫, 無助, 百無聊賴的季節, 每天除了看看書, 找工作之外, 很多時間泡在多倫多大學的GYM裏, 遊泳, 跑跑步, 桑拿, 我是一個酷愛室外運動的人, CANADA嚴寒的冬天讓我吃盡苦頭, 這也是後來決定投奔加州的的主要原因。 又經曆了多次INTERVIEW折磨之後, 終於下決心放棄了這個BULLSHIT專業, 在99年開春報讀了了一個學校的電腦課程。
讀了近半年的基礎課程, 之後便開始自學, 天天泡在CHAPTER--加拿大最大的連鎖書店, 那裏有舒服的沙發, 最新的技術書籍, 隨便看, 開到晚上11點, 我經常是最後一個離開的。 平時多請教正工作的朋友, 了解軟件公司裏的工作情況, 有針對性的閱讀有關書籍。 終於天不負有心人,也趕上IT業蓬勃發展發展的頂峰, 2000年初拿到一家軟件公司的OFFER。 之後的兩年過了一段舒服日子, 工作輕鬆, PAY得不錯, 認識一幫朋友-男孩女孩, WEEKDAY聚一塊吃飯, 打網球, 周末出遊, 夏天CAMPING, BOATING, 冬天SKIING。 2001年夏天還把老爸老媽申請來, 痛痛快快玩了三個月, 遍遊加拿大東西部, 美國東部, 古巴加勒比海。 老爸是個電視台專業攝影師, 回去後還辦了個影展。
然而9。11過後, 經濟形勢急轉直下, IT行業首當其衝, 公司開始裁員, 幾輪之後, 終於於2002年一月被請進會議室, 宣布之後, 立刻被要求那上私人物品走人, 害得我隻好把辦公桌上養的金魚和花兒托付給同事。 就這樣一個曾擁有400多員工的, 排名加拿大前50名的軟件公司就在幾個月內土崩瓦解, 最後隻剩下一個20人的TEAM, 被一家英國公司收購。 由此可見一斑, 當時北美經濟衰敗的衝擊。
說實話, 被掃地出門心裏不太爽, 但不是太沮喪, 因為有心理準備, 再加上那時已經開始盤算殺奔加州的計劃, 早晚是要離開這家公司的, 不過公民申請手續要花一段時間,不得不等。
按原計劃回國和家人過了一個熱鬧快樂的春節,沒敢和家人說被解雇了, 怕他們擔心。
2002年3月份回來又開始找工作, IT方麵的職位寥寥無幾, 但日子過得不壞, 有UNEMPOLYMENT INSURANCE可拿,一個月1400加元,可領10個月, 生活不是問題。 很快開春了, 和朋友打打網球, 周末FISHING,出遊, 7月份看世界杯,雖然有點混時間的無奈,但日子還算逍遙自在。 僅僅在7,8月份時找到一SHORT TERM CONTRACT工作幹了一個多月。
9月份順利拿到加拿大護照, 便開始計劃行程, 首先找多倫多的朋友聯係幾個他們在洛杉磯的朋友, 找個落腳地。 接著收拾家當, 扔的扔, 捐的捐, 送的送, 最後剩的衣物書籍加上電腦主機, 剛剛一隻旅行箱, 送到郵局發往洛杉磯。 之所以我不把它放在車上帶過去, 是因為曾有一次和美國邊境海關的BAD EXPERIENCE。 2000年春天, 我開車送一朋友在RAINBOW BRIDGE(BETWEEN TORONTO AND BUFFLO)過境, 朋友在TEXAS找了份拿CASH的工作, 回來呆了兩天, 辦完事要回去,CUSTOMER OFFICE看到他的包裏麵有換洗衣物, 懷疑我們的入境目的, 於是把我們分別”請“到封閉式小審訊室裏, 從下午一點鍾盤問到近7點鍾, 最後查明了一切他在美國打黑工的經曆, 他甚至交代了在TEXAS交了個洋妞女友,而我表現也不比他差, 被CUSTOM OFFICER 連嚇帶蒙徹底坦白交代了試圖送他出境的罪行 — CUSTOMER OFFICER稱之為SMUGGLING, 那時才知道不當叛徒是多麽難。在那裏親眼看到一人不知因為什麽,被戴上手銬押上警車,真不是開玩笑的事兒。 CUSTOM OFFICE這些人眼光非常銳利。 最後我倆被趕回加拿大, 加拿大的 CUSTOMER OFFICER依舊溫和友好, 一句“WELCOME BACK” 讓人心裏熱乎乎的。
加拿大是我心中的第二故鄉, 是個國民友善, 資源豐富, 政策寬容的國度, 我所居住的多倫多是典型的移民城市, 各族裔混居, 人口400多萬, 意大利裔最多, 占20%, 華裔次之, 有40多萬, 最有趣的是98年看世界杯的時候, 任何一個隊贏了, 都有人車上插著國旗, 鳴笛在街上慶祝。 唐人街異常繁榮, 喧鬧, 中國人生活在這兒不會有異國他鄉的感覺, 近六年來是大陸移民的高峰, 據說10年前在唐人街說普通話的還寥寥無幾。 有一次我在球場上踢球, 有一人總盯著我看我挺奇怪, 我也看他, 仔細看越看越眼熟, 原來是大學同係哥們, 不是一個班, 但老在一塊踢球, 真是巧, 通過他又見了幾個大學同係同學。 加拿大東部地貌和植被有些和中國北方相似, 森林非常茂盛, 湖泊眾多, 世界五大湖散布在周圍,馳名世界的NIEGERA FALLS隻離TORONTO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其景觀恢宏壯觀,震撼心魄。
夏天經常曾和朋友們到湖邊遊泳, 玩沙灘排球,釣魚, WATER RAFTING,劃船, 近的在多倫多市內的ONTARIO LAKE玩, 也曾驅車幾個小時去HURON 或 ERIE LAKE,幾個人租個湖濱小屋, 住上兩天。 多倫多的夏天氣候非常舒服, 陽光燦爛, 藍天白雲, 偶爾下雨, 很快就晴天,
但是夏天特短, 溫暖的氣候隻持續6個月的時間, 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總抓緊夏天的每個周末去玩, 生怕辜負了好時光。 但加拿大最美的季節要數初秋了,楓樹是加拿大最普及的樹種, 天一涼下來, 楓樹葉開始變紅, 其他的一些樹種則變黃或棕色, 這樣一來到處五彩繽紛, 絢爛奪目。 這個季節會持續3個星期, 大概從10月中旬到11月初。 1999年10月下旬和朋友開車到NEW YORK, WANGSHINGTON玩, 一路飽覽北美壯麗的秋色。
冬天會去滑雪, 一次聖誕節, 和幾個朋友, 驅車深入MOTREAL的山區, 那裏和美國交界, 是滑雪聖地, 8個人合租了一山腳下CONDO。 晚上隔著客廳的大玻璃窗, 可見遠處山巒的條條燈光雪道, 滑雪者穿梭, 大雪滿天飛舞, 和朋友們在室內架上火鍋, 調侃暢飲, 暖意濃濃。 滑雪是個很刺激, 有挑戰性運動, 然而但不是每個周末都去, 寒冷的氣候有時會讓人消沉, 懶惰。
寒冷的冬天是我下決心離開加拿大的主要原因,另外還有一私人原因, 當時有一女友,
相處近一年, 但個性和我不太合, 不想就此SETTLE DOWN下來, 正好借機有個了斷, 別耽誤人家的大好青春時光。 做個好朋友也不錯, 還聯係著, 她剛剛結婚, 發些照片, 丈夫是個洋小夥, 在加拿大朋友聚會時見過, 人非常NICE。 為她高興有個HAPPY ENDING。 我走之前幾天, 她邀請我去她新家, 還有她姐姐, 男友出差了, 過幾天就是她的ENGAGEMENT PARTY, 看出來她挺興奮, 和姐姐興致勃勃談論一些女孩子的話題。 而我則心中則盤算我的行程和要處理的瑣事,忐忑著未卜的前程, 心思不在吃飯上, 有點鬱鬱寡言, 飯後獨自來到陽台上, 20層的高度幾乎俯瞰整個NORTH YORK, SCARBOROUGH區, 還可遙見20多公裏開外的多倫多電視塔, 夕陽將下, 彩霞如火, 很美, 我心裏在想, 加州的夕陽一定一樣美麗吧。
(4) 穿越美國
2002年10月,天氣秋意漸濃,又是熟悉的步入冬季的淒涼感覺,我的心已經象等待南飛的候鳥一樣,難耐的躁動,終於10月17號,得以拿到新延期的駕照。 18日便即啟程, 這之前車作了大修, 準備跑長途。 車上隻帶了個小包和一個睡袋。 出境的過程異常順利, CUSTOM OFFICER 隻看了一眼我的CITIZEN CARD, 然後問我,“WHERE WERE YOU BORN”, 對我的“CHINA”的答案似乎沒問題就放行了。 那時候9。11之後, 邊境檢查挺嚴的, 但兩國公民之間來往邊境還是很容易的, 法律規定加拿大公民可不用簽證一年
中在美國可呆6個月, 事實上, 駕車出人境根本沒有記錄, 某種意義上來說, 居住期限是無限的。 當然如果CUSTOM OFFICER懷疑你有定居的意向, 有權拒絕入境。 在加拿大工作時一同事去芝加哥辦公事, 過境時實話實說去工作, 被趕了回來, 第二天, 想再過境, 認為我不說工作應該可以了吧, 誰知遇到同一CUSTOM OFFICER, 二話不說不說請到裏麵, 登記入電腦, 半年內不許入境。
其實大多數加拿大人對美國持有“成見” , 政治或人文上的, 但兩國不可分離的地理曆史淵源, 注定這隻是“兄弟之爭” 。 加拿大,澳洲,新西蘭至今是英聯邦國家, 保持君主立憲製, 英國女王是法律上的最高元首, 在我離開澳洲的時候, 正全民公決是否改為民主共和製, 投票結果是多數人讚成保持現行國家政體, 不過我個人認為, 改變是遲早的事, 這個英國殖民時期的產物終究要被民主, 開放, 平等, 多元, 互利的人性理念所淘汰。 這也是人類能持續生存的基點, 類似以色列, 巴勒斯坦的無休止仇恨爭端隻會把人類推上滅亡。 讓我們每個人都抱著寬容, 友善, 理解的態度對待別人, 祝願世界和平, 人類進步! 哈哈哈哈, 扯的有點遠了,書歸正傳。
過了邊境, 是美國的水牛城, 以前來過至少有四,五次, 車停到一MCDONALD店邊, 吃點東西, 心情有些激動, 畢竟這次與往日不同, 未知的但已注定的命運在前麵等著我, 象一個包裹放在我麵前, 我急於打開看看裏麵有什麽。 駕車疾行, 穿過DETRIOT, CHICARGO, 一路漂泊大雨, 晚上看不清路隻能跟著前麵的車燈, 進入MISSOURI境內, 雨小多了, MID NIGHT時分車停到一REST AREA, 是供大卡車和其它過往車輛休息的地方, 我的ACURA/INTETRA TWO DOOR SPORTY CAR有個好處, 後座可放倒, 一個大的平麵空間足以容下一人睡, 洗涮之後鑽入睡袋, 度過了第一夜,睡得不太實, 精神有一點亢奮。
第二天早起繼續趕路, 中午到達ST LUIS,駛過密西西比河大橋, 放眼這條馬克吐溫筆下的神奇之河, 沒有想象中的波濤澎湃,卻如初成的少女,恬靜安詳,水麵寬廣遼闊, 拖船緩行, 有點象多年前在湖北黃岡見過的長江。 著名的GATEWAY ARCH拱形塔傍河屹立,在天空畫出一道美麗的弧線, 象個慈祥的長者迎接著每個到訪的客人。 沒有停留, 我的下一站是已近在眼前的SPRING FIELD。 一個以前國內的好朋友在那兒一所大學讀書, 走前聯係好在她那兒停留兩天。 四個小時後安全抵達。
這是個典型的美國中小城鎮,平靜安詳, 30公裏之外有個比較有名的小鎮BRANSON。 是一些美國中老年人喜歡度假的地方, 公路上各種SHOW的廣告牌一個接一個。 在那兒竟然有幸看到上海雜技團的表演, 節目相當精彩, 結束時幾百觀眾起立鼓掌。 還看了一個在湖濱大木船上的歌舞SHOW, 是AMERCIAN CLASSIC STYLE。
朋友學習很忙, 沒有好意思太多打擾她, 兩天後上路繼續我的行程。一路飽覽荒漠日出日落的秀色,穿越TEXAS, NEW MEXICO州廣闊的原野, 2天後的下午2點左右進入UATH州境內,車駛入一個REST AREA。地貌已經是另一種風格了,紅色的土壤,稀疏的植被, 一些起伏的小土丘,烈日當頭, 象西部牛仔片裏的場景。這裏離GRAND CANYON大峽穀已經不遠了, GRAND CANYON是我下一個到訪的目標。
小棲之後,駕車駛離主FREEWAY, 經過近2小時進入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停好車, 走近一個觀景點,沒有絲毫徵兆,低於地平線的大峽穀是突然出現在視野裏的,震撼的感覺是語言難以言表的,放眼望去峽穀內穀勢峻峭,奇形怪狀山丘林立,俯視遙見2公裏深處的克羅拉多河象條小蚯蚓盤踞穀底, 。一會兒夕陽漸落,峽穀顏色由黃轉紅,再變為褐色,直至一切籠罩在暮色之中。沒有找MOTEL去住,把車停到峽穀旁的觀景點的PARKING LOT,準備在那裏過夜,這樣就不會錯過日出了。
夜晚很冷,隻好發動車暖氣,在馬達聲中入睡。半夜醒來,披著睡袋借著微弱路燈光小心翼翼越過崖邊岩石台階走到觀景台,扶著崖邊鐵欄杆,陰風習習,感覺麵前無盡的,漆黑的空曠象個黑洞要把我吸進去,令人秫然,趕緊溜回車裏。時睡時醒,天一微亮,便爬起來到觀景台等日出。日出沒有期望的壯觀,天有些薄雲,大大影響了效果。我開車沿著峽穀邊緣的公路向東行,每隔幾公裏就有一個小觀景台,都停一會兒看看,景致各異,走了20多公裏開到PARK裏最東邊的DESERT VIEW POINT,峽穀邊有一個近百年曆史的塔形建築,登上四方塔內的二層樓,可以看得很遠。
沒有敢多耽擱,計劃在天黑前趕到聖地亞哥,有個以前TORONTO的好朋友在那兒工作。
一路南下, 駛過烈日炎炎的PHONIEX, 再並入西行的8號公路, 大約7點鍾左右太陽剛要下山進入加州地界, 但離聖地亞哥還有400公裏的路程。 這段路是所開的最險要的一段, 8號公裏在山裏盤旋, 漆黑一團,極多的急轉彎, 大上下坡, 隻好跟住前麵一輛車, 目不轉睛盯著微弱的紅色尾燈, 手心全是汗。 指示表顯示汽油不太多了, 開始注意尋找加油站, 開了150多公裏不見蹤跡,這時離聖地亞哥有近200公裏的路程, 幸好就在盤算如何讓聖地亞哥的朋友來援助我時,看到一個GAS SIGN,在漆黑的LOCAL公路上開了10分鍾才到加油站, 長舒了一口氣。
終於9點半左右順利到達。
(5) 加州掠影
朋友帶我在聖地亞哥玩了兩天,去了SEA WORLD和附近的幾個有名的BEACH轉了轉,美國的海軍基地就座落在MISSION BAY。 是個挺美的城市,地域不太大,整齊潔淨,在海邊可以看到很美的日落,還可看到成群的海豹自在得在沙灘上棲息遊戲,對圍觀和來往的遊客熟視無睹。朋友告訴我聖地亞哥大約有5。6千華人居住,帶我聚會時認識了一些從中國來的朋友,大多是從事IT,信息,生物,製藥行業的。還和幾個朋友去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網球場打網球,美國的網球場真是沒得說,到處都是設施優良的免費公共網球場,朔膠的,帶燈光的,經常有空餘球場。和之相比,加拿大的水泥場地要遜色許多(新建區除外) ,而澳洲的網球場都是收費的,公共球場是7-10澳幣/HOUR,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球場是20澳幣/HOUR,有電視監視器,玩過時了就有人來趕你走。說到這兒不得不抱怨一下澳洲的學府,那裏學校的大多設施是收費的,GYM,遊泳館。。。,學生付了昂貴的學費卻沒有足夠的待遇,難怪招收海外留學生是澳洲政府的一大項收入,生源主要是亞洲,中國,印尼,馬來西亞,日本,韓國,泰國,我在時中國留學生有一些,不多,據朋友說現在有很多的小留學生。相比之下北美的大學是讀書人的天堂,高額獎學金,優質教學,精良設施,相對平等的競爭環境。當然是要靠汗水才能換來的。
兩天後按計劃來到僅兩小時車程的洛杉磯。借住在朋友ARCADIA區的家裏,女主人是我TORONTO一個好朋友的好朋友,以前從來沒見過麵, 但有些淵源, 畢業於同一大學, 夫妻非常熱情爽直, 我住了3個星期才搬出來。一個幸福的家庭,有一個已三歲的兒子,我每次到訪他都會歡呼雀躍,“TONY叔叔” 叫個不停,幾個月前又添了個小女兒,天使般可愛的小公主。
洛杉磯是個巨大的城市,如果從地圖的角度來說,大洛杉磯地區是大多倫多地區和悉尼的4倍。人口有1千三百多萬,華人大約有70-80萬,集居在洛杉磯中偏東部一些區,MONTEREY PARK,ALHABRAM,ROSEMEAD,SAN GABRIEL,ARCEDIA,沿著10號FREEWAY有十幾公裏範圍,是中文的地域,難怪很多華人在這生活多年仍不會說英語,照樣過得不錯。華人生活在洛杉磯是挺方便的,到處是華人超市,很多服務部門,銀行,甚至政府部門有中文服務。
說實話洛杉磯給我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好, 高速公路上常有的TRAFFIC, 雜亂無章而有些陳舊的城市建築,不是很蘭的天空, 平淡的海邊風景和冰冷的海水, 每天早上蒙在車上的一層灰塵, 都曾是我抱怨的理由。其實加州整體的風景就離我的想象差得太遠,到處黃黃的山丘使之少了許多靈氣。 再剛來加上找工作沒有眉目, 開始的一個月情緒非常低落。
然而不知是加州的神奇, 還是我極強的適應能力,兩個月後我開始向TORONTO的朋友們炫耀加州的好處了。 2002-2003接踵而來的冬天對居住在加拿大美國東部的人來說是個小小的災難, 多年不遇的暴風雪降臨在這些地區,給人們生活帶來很多不便。 而此時此刻對一個有幸沐浴在加州陽光下, 穿著短袖T恤, 奔跑在綠色草地上的人來說, 任何其它的要求都是過分的。加州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是它唯一可以驕傲而別處無法爭鋒的資本。
剛來的日子並不孤獨,這要感謝TORONTO的朋友介紹了幾個他們在洛杉磯的朋友。來之後和他們聯係上,周末會帶我到處轉轉, HOLLYWOOD, UNIVERSL STUDIO,SANTA MONICA BEACH。。。。。。給了我很多精神上,實事上幫助。
2002聖誕節過後, MISSOURI的朋友和幾個同學來洛杉磯玩, 看中我駕駛和戶外活動的經驗, 力邀加盟, 7個人租了輛VAN, 一個星期轉了聖地亞哥, SAN FRANSICO, LAS VAGES, GRAND CAYON。
SAN FRANSICO是個相對古老的城市, DOWN TOWN的地處坡度非常大,有的街道幾乎是45度角,有時爬過一些街道後回頭一望,哇,似乎站在一個山上,和對麵的起伏街區遙遙相望。 不過SF的景色並沒有什麽太特別的,所謂的漁人碼頭,九曲花街。。。感覺很平常,隻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GOLDEN BRIDGE看起來還是挺雄偉的,紅色大橋橫跨青山碧水間,你可以在兩邊的海岸不同的角度欣賞它的雄姿。它建於1933年,經過半個多世紀依然是號稱世界第二的斜拉橋, 第一的是美國西弗吉尼亞大橋。
LAS VAGES是處在與加州相鄰的內華達州,開到那要經過沙漠區,所謂的沙漠並不象印象中的黃沙遍野,隻是毫無生氣黃黃的幹燥土地和起伏的土丘,偶爾有星星點點的植被點綴,一路是單調的景色。然而當入夜後駛入LAS VAGES卻是另一個世界了,沿著LAS VEGAS大道,彩虹燈燈火輝煌,五彩斑斕,座座似宮殿般豪華氣派的賭場沿街林立,挺拔莊嚴, 形態各異,遊人如織,街頭信步,偶爾看見高架輕軌車穿梭而過。在LAS VAGES住了兩天,我對賭博沒什麽興趣,以前去過各地的很多賭場, 悉尼, TORONTO,美國紐約的大西洋賭城,卻從來沒試著賭一賭。一是我從來不相信EASY MONEY,二是鄙視賭徒在賭桌上特有的貪婪醜陋和輸錢後扭曲的人格。我曆來認為隻有無聊愚蠢卻自以為聰明的人才會沉湎於這種向賭場捐錢的活動,當然偶爾玩玩是另一回事了, 相信我的話會冒犯某些人, 卻是出自內心所感。
除了賭博之外, LAS VAGES有許多可看的東西,各種節目表演,而我最喜歡的要數凱撒宮賭場前的音樂噴泉了,在長達3。4百米寬百米的池內,排排泉柱隨著音樂的旋律盤轉,遊移, 噴升, 象一群白衣仙女, 揮舞長袖, 翩翩起舞, 時而低聲耳語, 互逐遊戲, 時而歡呼雀躍,騰雲而起。
和朋友們再次到訪了GRAND CANYON大峽穀,這次的景況與上次不同,大雪的覆蓋給大峽穀披上銀裝,與原始的黃紅色相映,平添幾分嫵媚。然而因為時間的緣故,也僅是匆匆走訪,一個願望仍無法施行,那就是走到穀底,在克羅拉多河邊露營一夜。在諸多大峽穀的HIKING TRAIL中,最長的可通到穀底是13公裏長,落差1。3公裏,預估的時間是8-10小時, 這是我下次到訪要完成的事。 夏天在大峽穀內HIKING是危險的事,向下望去感覺不遠,便產生輕視心理,實際上很耗費體力,天氣炎熱幹燥,萬一偏離路線走丟,後果不堪設想,所以下穀前一定要準備充分。
玩的事講得差不多了,聊一聊加州的就業市場和找工作的經過吧。
(6) 尋工洛城
來加州前我已做好了找工作難的心理準備, 知道加州是IT行業受衝擊最大的地區,做好長期作戰的打算。曾想隨便找一份工作先混口飯吃,一月份的時候差一點到一家旅行社做導遊。現在想起來這個行業好像更適合我,有吃有喝有CASH拿,周遊於加州名勝之間,隻是不知道天天玩會不會膩。
有一點出乎意料,找工作的過程異常簡單,直截了當,沒有製造更多講故事的素材。
新年過後, 11。12月發的簡曆開始有回音, 1月中旬有了第一個麵試,麵試的人是這家ENGINEERING CONSULTING公司的IT部門經理,和我聊了聊,問了問我的想法,介紹了公司的情況,沒有談太多技術方麵的問題,大約有30分鍾,他讓我等一會兒,去旁邊的CEO辦公室一趟,回來後對我說,“WE ONLY HIRE THE PEOPLE WE LIKE, I WOULD LIKE TO OFFER YOU THIS POSITON,DO YOU THINK THE SALARY XXXX IS OK FOR YOU?” 當時真有點不敢相信,反問他,“ARE YOU SURE?” 。真應了一句話“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根據北美自由貿易協議,有一些工作種類,比如軟件工程師,美加公民可以不用擔保自由在對方國家工作,但需要申請TN1簽證。第一次申請的人必須本人在美加邊境的對方海關申請,以後每年RENEW,可以郵寄。法律上來說可延期的次數是無限的。
3個月前的多倫多--加州之旅單程開了5000公裏左右, 在心中留下了無比美好的印記,所以這次還是決定自己開車到溫哥華,自認為這是最簡單,安全,自由,好玩的旅行方式,不需要太多準備,隻要把車加滿油,你就插上了翅膀,海闊天空,任你馳騁。長途駕車最重要的是要把駕駛座位搞舒服了,坐姿要半躺,腰部要用軟墊撐住,開車時身體完全放鬆,手指輕點方向盤,穿越原野的時候可以移開盯著前路的目光,欣賞沿途風光。
洛杉磯--溫哥華有2000公裏的距離,路線極其簡單,5號公路沿著北美西海岸北行直達溫哥華,過境後變為加拿大99號公路。所以這次不用研究太多地圖,倒是細查了一個在溫哥華朋友住所的詳細路線,他是以前在中國的朋友,說好在他那兒住兩天。
啟程了,一路穿越加州, OREGON,華盛頓州,第二天晚上9點多鍾順利到達。 1月末的溫哥華冬意還濃,不是太冷,白天零上六。七度左右,但天一直陰陰的,涼颼颼的風伴隨著毛毛細雨,讓人心裏也悶悶的, 因為心裏還牽掛申請TN1 VISA的事,沒有太多興致玩,隻和朋友駕車走馬觀花看了看,感覺是一個由幾座大橋把大島嶼連接而組成的城市,小巧玲瓏, 很有立體感,但所有的美色被迷蒙的天氣遮蓋,難以窺其全貌。11月至4月是那裏的雨季,以後會挑個好季節再訪的。
回加州的當天一早去邊境的美國海關辦VISA,非常順利, CUSTOMER OFFICER幾乎沒有問我什麽問題,看了一遍我遞交的材料, 20分鍾後簽證已經在手裏了。歸途中的天氣一如溫哥華的風格,陰雨綿綿,時大時小,所路過的波特蘭,西雅圖也有和溫哥華有類似的城市格局。駛入加州後,路過SACRAMENTO,SAN FRANSICO, 有些霧朦朦。然而當進入洛杉磯地界時,天空豁然開朗,藍天白雲,陽光燦爛,打開車窗任暖風吹打麵頰,把音樂開到震耳,迪克牛仔沙啞渾厚的嗓音在風中激蕩,“遠離地麵,快接近三萬英尺的距離,思念象牽著身體的引力,它拉著淚不停得往下滴。。。。。” ,突然心底的某根神經被觸動,淚奪眶而出,吹灑滿麵。
新工作對我是個挑戰,我接手一個正在印度開發的工程軟件,主要工作是和印度的項目經理聯係,監督開發進程,定期在公司服務器上安裝,測試,發現問題,提出建議,完善功能。由於以前我多做技術工作,而新工作更偏重於項目管理,在加上公司裏全是老美,不象在加拿大時TEAM中有不少中國人,有時都可用中文交流。語言是個大障礙,剛開始的兩個月,時刻麵臨著被解雇的危機,曾一度感覺到我頂頭上司對我的不信任。
然而我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方法,語言交流不順,就寫報告,把項目上存在的問題,和我的改進建議逐條清楚列明,定期匯報,讓上司及時了解項目開發進度和質量狀況,有較大的項目改動一定先征求他的授權。另外對公司裏員工對項目應用遇到的問題和反饋,無論多麽微小,都登記入案,解決後按人回複說明和表示感謝,激發別人的積極性參與感,邦我完善項目。幾個月後,我對項目駕輕就熟了,也贏得上司的信任和認同。
有些加拿大的朋友問我加州工作市場到底是怎麽樣?說實話,形勢不好,從我的工作可見一點端倪,一個ENTERPRISE SIZE SOFTWARE整體在印度開發,大概需要8-10個人FULL TIME一年時間,據說那裏的工資是美國的1/10-1/6,而公司裏就我一個人負責和印度打交道,可以看出IT工作流失的去向。但不管怎樣是比加拿大機會要多,最起碼有JOB POST,每星期可發出近20封簡曆,至於INTERVIEW 或JOB OFFER 那就是機率的事了。但一點是肯定的,多試多碰,總結經驗,研究市場動向,最後一定會成。不過現在找工作一定要LOCAL找,招聘公司或AGENT看簡曆上的地址電話不是當地的理都不理。對於我這種四海為家,獨來獨往的人倒好說,有家有口的朋友遷移起來要麻煩多了。初到一個新地方需要相當一段心理調整期。
轉眼到加州已是近一年了,一切又歸於平靜,適應了加州明媚的陽光,不再有特別的感覺,一如以往一樣過簡單有規律的日子。 慢慢體會到生活就是這樣的,在地球的哪一個位置時間長了都沒有大區別。
剛剛看完了一套國內的連續劇--“激情燃燒的歲月“,一部講述一些平凡人的故事,由解放戰爭到改革開放初期。我深深被劇中人物的經曆觸動,有些陷入劇情,陪著劇中人歡喜,振奮,悲傷,憤怒。一代一代人不都是這樣走過來的嗎,有激情,有衝動,然而生活中更多的是平淡,或許能有幸過平淡安靜和平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吧,那些從戰爭動亂中過來的人他們當時唯一的夢想不就是能在和平的環境下吃上一碗紅燒肉嗎。前麵的路還很長很長,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但總會盡量用積極樂觀平和的心態麵對它。相信一切都在變好,我們的祖國會繁榮昌盛起來,祖國的親人會生活得越來越好,北美的經濟會很快複蘇,中國女足會有好的成績,姚明來年拿個MVP。。。。。。
也衷心希望每個朋友都會享受珍惜各自平淡的生活,善待身邊的親人,朋友,陌生人,活得平凡隨意,笑對人生。
後記
感謝大家的分享,文筆談不上,簡單敘述一下一個典型70年代出生的在紅旗下,戴紅領巾長大的中國人遊曆西方,現有的對不同文化背景的社會及生活膚淺的理解感受。隻是用心用親身體驗寫出來的東西會比較真實,貼切現實生活,相信有些朋友會在我的經曆中找到一些交集和共鳴。
草稿打好之後曾猶豫要不要SHOW TO PUBLIC,先給了一些朋友看,得到他們的首肯鼓勵後,才有勇氣貼出來。我本人的個性也是直率坦誠,做事不願瞻前顧後,顧忌太多,就讓兄弟姐妹們見笑了。
倉促收筆,如有誤,請見諒。許多個人的觀點感受,可能因人,環境,地域,經曆不同,有的朋友會有異議,可以理解,目的隻在於交流,求同存異。
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執筆人:TONY LIU
EMAIL:tonyliu_ca2002@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