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轉:習近平之路

(2012-11-16 12:37:45) 下一個

陝北農村插隊7年,河北正定做縣委書記,福建政壇曆練17年,將知天命之年主政浙江,特殊時刻“救火”上海,中央履職直抵中國政治最高層。這是習近平的從政之路。

 9月,鳳凰網特派員曆時一個月,獨家探訪習近平曾經生活、工作過的陝西富平、延安梁家河,河北正定,福建寧德、福州,浙江杭州、嘉興、淳安下薑村、浦江,上海等地,對話數十位當事人、見證者,搜集多方曆史檔案,力圖呈現習近平的點滴過往。

 在延安農村插隊七年

 習近平9歲那年,身為國務院副總理的父親習仲勳遭受政治迫害,開始了長達16年被審查、關押、批鬥、下放的歲月。文化大革命爆發後,因不甘忍受欺負,得罪了造反派,習近平作為“黑幫”家屬被揪出,差一點進少管所。1968年底,毛澤東發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指示。北京掀起上山下鄉運動,習近平報名參加。

 乘火車、轉汽車,差不多一天時間,鳳凰網特派員從陝西富平來到延川縣梁家河。1969年1月,不到16歲的習近平,乘坐知青專列從北京出發,一天一夜後到達銅川,換乘大卡車到延安,再轉車到延川縣文安驛,最後步行10裏山路,到達梁家河。一待,就是7年。不少梁家河村民記得,習近平帶了滿滿一箱子書,同來的15個知青中,他的行李最重。

 去往梁家河的路上,司機指著路邊的莊稼地對鳳凰網特派員說,“這些壩地就是當年習近平打下的。”陝北農村耕地貧乏,為了得到更多農田,每年都要攔河打壩。“打壩是習近平對梁家河最大的貢獻之一”,梁家河村民石玉興說習近平“幹活賣力,能吃苦”。除了打壩,還要開荒、挑糞、收麥、放羊,一年到頭,幾乎每天勞作。

 梁家河村口立著一塊石碑,上書“陝西省第一口沼氣”,旁邊牆上有一幅宣傳畫,以習近平帶領村民建沼氣為原型繪製,兩邊寫著“艱苦奮鬥自力更生”。1974年,習近平從《人民日報》了解到四川建沼氣的經驗,主動向縣裏提出在梁家河試驗。同年7月,習近平帶領社員打出全省第一口沼氣。這一經驗在全延川縣推廣,習近平因此被評為延安地區先進知青。

 習近平住過的窯洞就在這口沼氣旁邊,院門緊鎖。據村民透露,沒有縣裏、鎮裏同意,外人無法參觀窯洞。9月4日下午,鳳凰網特派員與一個外地官員參訪團一起進入院子,看到了窯洞外觀。窯洞上有五角星,並有“為人民服務”、“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字樣。據參觀過窯洞的梁家河村民石先生介紹,窯洞裏有習近平睡過的土炕、當時的照片、用過的鋤頭、吃飯的碗、以及當大隊書記時用的擴音器。

 1970年隊裏建成這排窯洞,習近平與其他5個知青住在這裏。習近平住的時間最長,一共住了5年。梁家河年輕人常去他的窯洞,借書,聽他講外麵的事。武輝就是當時常去習近平窯洞的梁家河青年。在習近平那裏,武輝接觸到了《水滸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靜靜的頓河》等中外名著,他告訴鳳凰網,幾個知青中,他跟習近平看書學習最多。武輝後來成為一名教師。

 習近平在梁家河入團、入黨、當選村支書,過程曲折。那時,他的父親正被關押。習近平先後寫了8份入團申請書、10份入黨申請書,公社都不敢批。“當時大家都躲著‘反壞右’,村鎮沒人敢決定習近平到底能不能入黨”,梁家河人、後任延川縣交警隊副大隊長的王憲平告訴鳳凰網。習近平入黨問題最終被提到縣委常委會上,由當時的縣委書記申昜拍板決定。

 1974年1月,習近平入黨。憑借在梁家河村民中的威信很快當選大隊支書,“那時候的大隊書記,不是你厲害就能當,都是幹出來的,帶頭上山勞動,還要比別人幹活重。”北京延安文化展示中心主任趙文忠說。趙文忠的母親曾在那個年代當過支書。 

 1975年,習近平作為工農兵學員被推薦入讀清華大學。而早在1973年,由於“家庭”原因,習近平被遲群、謝靜宜掌管的清華大學拒之門外。那一年,除了習近平,其餘一起來梁家河插隊的北京知青已經全部離開。在《我的上山下鄉經曆》一文中,習近平寫道“那是一段非常孤獨的時期”。但這之後,原延安地區知青辦主任高明池對鳳凰網說,習近平“下定決心不走了,要憑自己的本事,給村裏做點事”。

“習近平以那時的年紀,生活上要自立,語言上要交流,勞動上要吃苦”,武輝認為,毛澤東那句“知識青年到農村去可以大有作為”在習近平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他能走到今天並不奇怪,踏踏實實做事,從小沒有靠他父親,靠自己走自己的路。”

 離開梁家河後,習近平沒有忘記那裏的人。武輝告訴鳳凰網,村裏的老鄉有困難找他,他都會幫助。習近平曾自己花錢給梁家河村民呂侯生治病。申昜(2011年病逝)、高明池過年時都曾收到他寄的賀卡。2009年,時任政治局常委的習近平在延安接見當年舊友,還記得王憲平、武輝的小名“黑子”“鐵鎖”。

 30歲成為河北正定縣委書記

 1979年,清華大學畢業後,習近平被分到中央軍委辦公廳,給時任國防部長、政治局委員的耿飆做秘書。1982年3月,習近平辭去這份工作,來到石家莊正定縣任縣委副書記,一年後,擔任縣委書記。這一年,習近平30歲,成為正定曆任縣委書記中最年輕的一位。

 習近平到正定的當晚,便去拜訪當地農民作家賈大山。賈大山兒子賈永輝向鳳凰網講述了習近平與父親交往的細節:他讓縣委辦公室的人帶他去找,沒找到又去工作單位找。當時賈大山正與人聊天,習近平一句話也不說,就坐在椅子邊上等著。習近平2005年回正定考察時,回憶與賈大山見麵時的情形,“賈大山扭頭一轉就說,來了個嘴上沒毛的管我們。”

 當時習近平管精神文明工作,他力邀賈大山出任文化局長。因為賈大山不是黨員,習近平還破例讓文化局不設黨委。習近平離開正定後,每年都與賈大山聯係,賈永輝家裏還有習近平寄的信和賀卡。1996年,賈大山病重,習近平在北京黨校學習期間,抽空探望。1997年2月,賈大山去世,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托人送了花圈。

 1983年,習近平擔任正定縣委書記。當地老幹部評價說,習近平對正定的改革開放起了關鍵作用。

 習近平將旅遊市場的概念首次引入正定。1983年,他設法將《紅樓夢》劇組的拍攝基地“榮國府”爭取建到正定,借此帶動正定文化旅遊發展。

 習近平還曾與時任縣委副書記的呂玉蘭一起上書省裏,直言正定農民上繳征購任務過重。上書引起中央重視,最後給正定縣糧食征購任務減少了2000萬斤。 

 

                                                                       陳芳:鳳凰網

習近平之路:從大隊支書到總書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