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轉貼:80年代中國彩照

(2010-10-03 00:37:50) 下一個

1980年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開始,那時的北京沒多少汽車,人們都以自行車代步。行人可以步行通過天安門前的長安大街。(1983,北京)



 


宣武門一帶的街景,除電車及公家的車外,私人沒擁有汽車。(1984,北京)



 


人民的生活簡單而撲素。((1984,沈陽)



 


少林寺生活清苦的僧人(1984,嵩山)



 


改革開放由南方開始實行承包製。兩名農民承包了大隊的合作社到墟市辦貨。(1981,廣東,台山)



 


國營的古玩文物店對外國遊客開放,但仍未接受國際流行的收信用卡付款。(1984,北京)



 


街頭出現個體經營的業務,一台電動縫車就可以做小生意。(1984,北京)



 


農民把自家種的農作物拉到城市叫賣。(1985,丹東)



 


老夫妻兩人合作經營的小食店賣煎餅油條。(1984,蘇州)



 


街頭個體羊肉串小攤生意不錯。(1985,哈爾濱)



 


在街頭賣冰糖胡盧的個體。(1985,哈爾濱)



 


北京東華門出現個體經營的夜市小食檔,相當簡單,一個燈泡就照亮整個攤檔。(1987,北京)



 


公營的食店仍是分時段提供服務。(1987,北京)



 


改善了生活就開始講究時髦,墨鏡成為那個時候的潮流。(1985,襄樊)



 


繼可樂進入中國後,咖啡於1980年代中打入傳統的食店。(1987,北京)



 


解放軍的軍服(1987,北京)



 


農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到城市旅遊增加見聞。(1985,武漢)



 


城市的少女講究打扮,穿上紅裙。(1985,武漢)



 


燙發、塗囗紅、紅裙、手袋、檀香扇、花手帕.......(1985,嶽陽)



 


黑超墨鏡、照相機、手表、時款襯衣.......(1985,嶽陽)



 


ADIDAS 衛衣、牛仔褲、白色皮運動鞋,這是年青人的新裝(1987,北京,圓明園)



 


小孩穿上印上英文的汗衫,女孩穿上花裙。(1985,嶽陽)



 


西方文化進入中國,北京大柵欄的電影院前貼出美國金發美女穿上比堅尼泳衣的電影海報。(1987,北京)



 


跳舞是公開的文娛活動,舞廳,開始出現,穿中山裝的男子對舞廳感到好奇。(1987,北京)



 


改革開放後,人民渴求更多資訊,中國的媒體在1980年代中開始蓬勃起來。(1987,北京)



 


香港文化進入大陸,以影視娛樂為主(1985,嶽陽)



 


香港的影視明星的肖像協助廣告推廣。(1985,襄樊)



 


台灣的書籍開始引進大陸,書攤以三毛和瓊瑤的新書招徠。(1985,武漢)



 


台灣的書籍開始引進大陸,書攤以三毛和瓊瑤的新書招徠。(1985,武漢)



 


傳統的春聯在街頭以商品形式出現,刊印的都是傳統的賀年祝願。(1986,哈爾濱)



 


北京前門本來有些由返城知青辦的賣茶個體,幾年間都變成快餐盒飯的小攤,見證快餐文化已經出現,一度帶來發泡膠廢物的問題。(1987,北京)



 


在快餐潮流下,北京的食品老字號義也在故官午門前經快餐車。(1987,北京)



 


西方的快餐文化正式進入中國,中國第一家美國快餐店不是麥當奴而是肯德基,北京前門的肯德基1987年11月12日一開業就創下單一店鋪單日最高的營業額,賣了30萬元的食物。這照片攝於北京肯德基正式開業前的幾天,門前仍有裝修工作進行中。(1987,北京)



 


西方的快餐文化 不單帶來新式的食物,也給年輕一代帶來新的機會。散著長發、塗上囗紅、穿上製服的女青年招待客人。(1987,北京)



 


由接待台灣歸來的老兵開始,台胞專櫃、台胞通道、台胞購票處.....紛紛出現。(1987,北京)



 


改革開放初期,獨生子女政策得以落實,改革開放後出生的一代成為家中的如珠如寶,父母都把最好的給予孩子,這些80後出生的新一代,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1987,北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天涯覓路 回複 悄悄話 非常熟悉的照片,引起許多回憶。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