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冷

吃得太飽, 撐得慌
正文

高大全 --- 國內大學印象簡記

(2007-11-06 07:01:04) 下一個

最近因一個學術交流項目,去了幾所國內的大學。有些零星觀感。並無新奇之處,簡錄如下:

現在中國的高等學府,沒幾個叫“學院”的,統統“大學”的幹活。原來叫學院的都改稱大學。似乎不如此便不能高格。學校的門臉兒也是修建得一個賽一個,賣像不俗。

然後是將係升級為院,係主任們搖身成了各個院長。有的學院升級後,師生資源有限,無法再建係。就直接下屬幾個“專業”湊合事兒。那天去一所著名大學中的一個學院,問一個二年級碩士生,"你們學院有幾個係?" ,她反問我:“什麽是‘係’?”,我頓時無言以對。

據說,大學裏設多所學院的原因之一,是要跟洋學堂們“接軌”。於是合並的合並,吞並的吞並。滾雪球似的。理工科大學一定要有文學院,師範大學一定要辦商學院,如此類推。其結果是文、法、理、工、商、醫、農,一應俱全,弄出很多綜合得不能再綜合了的綜合大學來 。再一個辦法就是到處開“分校”,南桔北枳,四處開花。結果弄得阿貓阿狗們見麵一打聽,原來都是一個籠子裏出來的。

有一天,路過一個過去的工作單位的直屬醫院,發現樓頂上霓虹閃爍,亮出“XX大學第X醫學院”字樣。想起當年在那裏遭遇的蒙古大夫,暗自心驚,但願他們的知識也與時俱進才好。

現在的中國,什麽都講究排名,可是沒有哪個大學會去爭第二名(容我買個關子,請看官猜猜為什麽)。卻有不少大學想當或自稱是老三。我這次去的一個大學就號稱第三。該校在短短幾年內飛速膨脹,將所在地區內的十幾所院校全部納為己有。校長官副省/部級。一時間,眼中曆碌無餘子,惟我獨尊高大全。

產業化的教育實踐,產生不少匪夷所思的結果。教學效果和學生負擔暫且不論,學校的攤子是越鋪越大了。去了幾次清華,在離校園還很遠時, 陪同者就開始指指點點,告訴我四周凡目所能及之高樓大廈,全部是該校的物業。其中駐紮著數不清的“公司”和“中心”。與清華有著永遠也扯不清的,千絲萬縷的聯係。清華大學,如今更像一個實業集團,銀子使得花差花差, 是幸也?哀也?興也?衰也?

很多大學的某些“硬件”設施比美國的同業毫不遜色,甚至更好。想起自己當年的大學生活學習環境,真是不可同日而語。而如今學子們的很多煩惱,也是我等不曾體驗的,比如就業問題,處女膜問題,等等。

很多大學包羅萬象,焉然一個小社會。人事裙帶網早已有之而今更甚,夫妻父子母女七姑八姨混在一處,屢見不鮮。師祖師爺師父師兄師弟串成一片,其風蔚然。海王八們也跟著添亂,常常要求解決另一隻的工作問題,校方求賢若渴,隻好買一搭一,成對兒的收。

“君子生財有道”,學府做生意,當然興隆。最常見的買賣之一,是將自己過去的招待所改成星級酒店接客。學校還設有自己的餐館,往往不止一家。我每日的“工作午餐”都是在這類餐館中進行。對我這類土老冒兒而言,其裝璜和味道均為上流。有一次,一隻下流的蒼蠅突然出現在包間裏,在菜肴上空盤旋俯衝,引得兩個服務員持蒼蠅拍在我們身後手舞足蹈。嚇得沒見過世麵的洋人不敢下箸。我暗自開心之餘,略感“硬件”背後的“軟件”弱勢。

除了大而全,授予的學位也“高,實在是高”。碩士爛了街,就授博士,不亦快哉。還有一級博士點和二級博士點之分(不曉得其中的區別)。曾到東北一所學校,正趕上烏鴉鴉近百個Harry Potter在台階上照相, 一打聽,不得了,全是博士。

每到一處,領導們便如數家珍地介紹:”我校現在設有A 個專業學院,學科涉及B個不同門類,擁有C個博士後流動站、D個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E個二級博士學位授權點、F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G個二級碩士學位授權點、H個本科專業。共有I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J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K個某某省重點學科,L個某某市重點學科,同時設有M個國家級和部級重點實驗室,N個工程中心和檢測中心以及國家大學科技園。有在校學生O名,教職工P名,其中院士Q名、長江學者R名,獲特殊津貼者S名,各類科技獎獲得者T名、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者U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V名、全國優秀教師W名、全國回國留學人員先進個人X名,博導Y名, 碩導Z名。。。”,林林總總,氣勢非凡。

在與院校領導的聊天中,提到最多的,當然是一個“錢”字。怎麽能弄到更多的錢(又名經費),是領導們最關心的問題,也是維持高大全形象所必需的。據說院校合並由係變院的原因之一,就是將學校升級後,可以得到更多的政府經費。聽說一些學術腐敗現象,也是由錢而起的。我沒體驗,就不多說了。

這次接觸了不少莘莘學子,交流得也愉快。但全然沒有“高大全”的感覺。雖然才智方麵都還不錯,傑出者並不多。而且看上去身材多是瘦瘦小小的,年齡也顯得小,更像高中生,言談舉止也嫌生澀。相比之下,我和我的同窗們當年要老氣橫秋多了。這也許是我的錯覺? 是我現在太老了? 還是看慣發育過度荷爾蒙過剩善於胡吹的洋學生了?

又記:中國城市變化之大,既觸目驚心又匪夷所思,出門後常常是除了方向其他一概找不到。很多建設在我看來,是以美化的名義醜化。那日去了趟王府井(聽說現在北京人都不奔那兒了)。隻見店鋪琳琅,遊人如粥,似我般年紀者卻屈指可數,四周都是二十郎當的打工崽子妹子們,烏泱烏泱的。我身至一派繁榮喧沸,忽生一絲淒惶和孤陌,不知斯處何處,今夕何夕,體會到"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的滋味。我,已經被這座城市,徹底地淘汰了。阿彌陀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橫塘雨眠 回複 悄悄話 想當年清華的梅老校長曾說過,大學之"大"非大樓,乃大師之謂也.如果老先生再世看到現在的清華,不知會作何感想.
回複 悄悄話 真是好文,同感啊!!!
揮一揮手 回複 悄悄話 看吧,百年樹人,gcd以前以信仰育人,行不通了,現在以錢育人,不知但當局怎麽想的。這樣的強大,不令人心寒?
江上一郎 回複 悄悄話 這種教育,不但淘汰了咱們,遲早也自己淘汰---就像他們一貫的群眾運動。。。謝謝好文!
閑人Filiz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sydney-boy 回複 悄悄話 一樣,就象廣州的北京路已被天河區代替了。
xingfu^^ 回複 悄悄話 哈哈。"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好嚇人哪。
同感。
smileJJ 回複 悄悄話 Good post. Absolutely agree.
神在阿堵中 回複 悄悄話 對不起費了一點力還是加成了謝謝啦
神在阿堵中 回複 悄悄話 請問您可不可以弄得可以連接加為什麽朋友什麽的以便找起來讀方便一點???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