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是移花的貼子:怎麽判斷忠臣奸臣。阿尤說看和珅跟紀曉嵐的對話。然後說到和珅對皇帝自稱奴才,而紀曉嵐自稱臣
什麽情況下大臣自稱是奴才?
公元733年12月的一天,唐玄宗早朝跟宰相們討論完政事後,隨口說了一句:“朕奴毛仲有婚事,卿等宜與諸達官悉詣其第。”
我的家奴王毛仲今天有婚慶喜事,諸位給個麵子,都去他家熱鬧一下。
王毛仲,年幼時因父違法全家沒入官府為奴,成為臨淄王李隆基的奴仆。後參與平定韋後、太平公主之亂。李隆基繼位唐玄宗,因功升為輔國大將軍。開元九年,為朔方道防禦討擊大使。
朝廷重臣、封疆大吏、位極人臣,但小王的底子是李隆基的家奴,所以他在李隆基麵前自稱奴,李隆基對外也稱小王為奴。小王比較出彩的一次是負責養馬,玄宗東封(巡視)時,以牧馬數萬匹跟從,每色為一隊,連天鋪地,遠望如雲錦。(500:臥槽真踏馬好看,要我是皇帝也喜歡)
但奴是奴,臣是臣。自梁武帝規定了臣的稱謂,沒聽說過有哪個臣自稱奴的(除了電視劇裏)。就像沒有哪個大臣自稱太監的。名分在中國文化裏,起碼在過去的三千年(到最近若幹年)裏,是天大的事。所謂“無汙青史,為子孫累”,就有這個意思。
王毛仲權傾天下,但也有儒家比如宰相宋璟就看不起他,因為他是“奴”。小王嫁女,遍請諸官,宋璟就是不去。小王隻好求玄宗親自出馬請宋璟。於是就有了開頭那一段,玄宗叫大家都去,其實主要是為了讓宋璟去。結果:
既而日中,眾客未敢舉箸,待璟。久之,方至,先執酒西向拜謝,飲不盡卮,遽稱腹痛而歸。璟之剛直,老而彌篤。
宋璟真是個狼不吃狗不咬的圪塄蹦子。
我沒看過清朝曆史,不敢像編劇那樣“拿捏”和珅自稱奴才。不知道有沒有人挖一挖和珅的奏章,他自稱什麽。百度裏隻找到和珅在獄中的兩首詩,都自稱“臣”。
“夜色明如許,嗟令困不伸。百年原是夢,廿載枉勞神。室暗難挨曉,牆高不見春。星辰環冷月,縲絏泣孤臣,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餘生料無幾,空負九重仁。”
“今夕是何夕,元宵又一春。可憐此月夜,分外照愁人。思與更俱永,恩隨節共新。聖明幽隱燭,縲絏有孤臣。”
算了,不說和珅了,接著說咱熟悉的小王吧,後來當大官了該叫老王吧。老王功高權重,但犯了一個小小的致命錯誤:瞧不起宦官,而且言行於表、肆意侮辱。
中官(宦官)高品者,毛仲視之蔑如也;如卑品者,小忤意則挫辱如己之僮仆。力士輩恨之入骨髓。
史書就是這麽寫的,“恨之入骨髓”!
開元十八年年底,玄宗賜王毛仲剛出生的兒子五品官,禮物及聖旨由高力士送去。高力士回宮後,玄宗問:小王高興吧,高力士回:“毛仲抱其繈中兒示臣曰:此兒豈不堪作三品耶?”,言下之意,啥jiba破五品官,還好意思拿出來給勞資。
玄宗大怒,高力士趁機道:“北門奴官皆毛仲所與,不除之,必起大患。”此話正中玄宗癢處,王毛仲一向對萬騎(禁衛軍)“布誠結納”,女兒又嫁給了萬騎總領的兒子。等於皇帝身邊拿兵器的,直接間接都歸王毛仲控製。想到這裏,老李起了一身的白毛,下定了決心鏟除王毛仲。
其實玄宗是被高力士移花接木騙了。王毛仲說那話並不是抱怨皇帝,而是在羞辱高力士。當時,皇帝寵信的宦官往往為三品將軍,高力士就是三品。王毛仲的意思是:我此健全的小兒難道比不上你一個宦官?
“此兒豈不堪作三品耶?”確實是王毛仲的原話,說給高力士聽的。隻是高力士原封不動地轉給玄宗就不一樣了。從玄宗的角度聽去,王毛仲就是在蔑視皇帝的賞賜了。幾個月後,老王被賜死於永州(湖南瀟湘)。
所以,你覺得以和珅的智商,會跟紀曉嵐說這話嗎?
和珅會不知道這話傳到皇帝耳朵裏是什麽味道嗎?“我是曹操,天下英雄就咱倆”!皇帝呢,皇帝算狗熊嗎?
曹操、劉備的時候,當朝皇帝可是“最後一屆”呀!和大人你幾個意思?幾個腦袋,砍不完,還是砍不斷咋滴?當年宋江酒後寫了個“敢笑黃巢不丈夫”,就是死罪。即便和珅沒看過水滸,小編們也該看過水許吧?
題外話,司馬光說明君的一個標準是:知人善察,難眩以偽(曹操)。
突然想起來笑壇有個叫“閑著沒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