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史海沉勺,報恩

(2021-04-22 08:24:35) 下一個

報恩,這回不講報仇了。還是報恩溫馨,比如《隋唐》裏秦瓊救李淵的故事,多感人。秦瓊救人隻留姓不留名,有點類似於把做的好事都寫到日記裏哈。 


言歸正傳,這個確實是真的,也是唐朝時候的事,安史之亂,唐軍主力在潼關一戰全軍覆滅,副指揮使王思禮戰馬中流失死,眼看就要被亂軍衝倒。這時一個唐軍騎兵跳下馬來把韁繩遞給了王思禮。王思禮一邊上馬,一邊急問騎兵的姓名,騎兵什麽都沒說,隻是衝他擺擺手,轉身尋找自己的逃路去了。王思禮隻好仔細地記住了這個小兵的長相。


之後三年,王思禮率軍守扶風、克兩京,多次擊敗叛軍,一路做到河東節度使、北京留守(類似於現在的北部戰區司令)。王思禮也一直沒有停止找當年救自己的那個小兵,潼關之戰二十萬唐軍隻有幾千人生還。雖然希望渺茫,但王思禮一直牢牢記著小兵的長相。


一天王思禮收到舉報代州刺史(山西大同軍分區司令)辛雲京的資料,立即責令辛前來匯報。辛雲京也聽到了風聲,惶惶不知所措。這時辛雲京手下的一名小軍官,張光晟,單獨找到辛說:”我以前曾幫過王將軍,但恥於以此求賞。這次我去求他,或許能幫將軍你免除災禍。“


張光晟拿著辛雲京的資料來到王思禮的官邸,報完名由後抬起頭,王思禮臉色大變,騰的一下就從桌子後麵跳了起來,
“咦,汝非吾故人乎?何相見之晚也!” 哎呀,你不是我的救命恩人嗎!怎麽這麽晚才來相見!


史書記錄了王思禮淚流滿麵的原話,“吾有今日,子之力也。求子頗久,竟此相遇,何慰如之?”命同榻而坐,結為兄弟。其實王思禮比張光晟大了幾十歲,仍堅持結拜為兄弟。
處理完辛雲京(自然是沒事啦)之後,王思禮拉著張光晟到後堂遍見家人,並分家產一半給了張光晟。

 

一年後,王思禮病逝,辛雲京接替北部戰區司令。辛也知恩圖報,推舉張光晟為代州刺史。


故事如果到這裏就結束了該多好啊,一個舍己救人不留姓名,一個苦苦尋找恩人。蒼天有眼,讓王思禮在有生之年了卻了這樁心願,而張光晟好人好報,何慰如之!何慰如之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