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芳闌珊

闌芳不厭穀幽,君子不為名修。
個人資料
正文

【單曲欣賞】妙子---《口弦》&口弦簡介

(2007-03-01 18:12:26) 下一個


口弦又被稱為 響篾、篾簧、口簧,是一種深受少數民族同胞喜愛的小巧樂器。雲南省彝族、怒族、景頗族、傈僳族、納西族的年輕姑娘幾乎人人都會彈奏口弦。在彝族長詩《阿詩瑪》中說人們“愛它和寶貝一樣”。

在我國古代文獻中,口弦又被稱作“口琴”。在明肛《 南詔野史》中就有“男吹蘆笙,女彈口琴”的記載。清代《滇南虞衡誌》中很詳細地記載了“口琴”的形成和製作。唐、宋時期的“鐵葉簧”之類的拔簧樂器就是口弦的前身。關於口弦的來曆,在雲南少數民族中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傳說明朝統治納西族和傈僳族的麗江木土司,欺壓民眾,作惡多端,使得民不聊生,民怨沸騰。木土司深怕人民群眾聚議他的罪惡,反抗他的統治,於是他製訂了一條人情常理的法規:不準人們接 觸談話,就連父子、夫妻也不例外,如有違反者輕則受到鞭刑,重則殺頭示眾。木土司 的暴政使得民眾更加憤怒,人們想盡一切辦法來反抗他。聰明的傈僳族人想出了一個辦 法,他們創製了一種樂器——口弦,他們用口弦來代替自己說話,表達心聲,使得木土 司的詭計失敗。

雲南的口弦是用一種長約三寸,寬約五分的竹片,中間 刻成淺槽,槽底的竹片拉成簧牙(有的簧牙是用薄銅片或銀片製成的)。吹奏時左手握 住竹片的一端,另一端放在口邊,讓呼吸的氣流鼓動簧片,同時右手指配合輕輕彈動竹 片,隨著氣流的變化和指頭的彈動,就會發出優美動聽的曲調。

口弦通常是男青年用金竹製成的,小夥為了顯示自己的 才能,將作好的口弦裝在一個精製的小竹筒裏,筒麵上雕刻了各種花紋圖案,係上紅色 或黃色的纓穗,送給心愛的姑娘,作為愛情的信物。姑娘收到心愛小夥的禮物便會把它 掛在胸前,既可作為裝飾,又可隨時取出吹奏娛興。口弦曲調豐富,有表現愛情的,有 表現生產生活的,還有舞曲。



遠方闌珊2007.3.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天涯望月 回複 悄悄話 帖子很美,弦音好聽!
祝遠芳闌珊元宵節愉快!
登錄後才可評論.